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涉影響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心力衰竭是一組復雜的臨床癥候群,發病率高,預后差。由于疾病的反復發作和生活質量的下降,患者多表現為煩躁,焦慮。加強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讓患者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到自身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活動中,將有助于延緩病情的發展,提高治療和康復的效果,這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08年1~6月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均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男84例,女66例;平均年齡61.13±8.34歲。其中擴張性心肌病56例、冠心病2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6例、肺心病7例、風心病38,按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級,心功能Ⅱ級11例,Ⅲ級76例,Ⅳ級63例。將150例患者按心功能分級隨機分成對照組75例、實驗組7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出院后給予隨訪。
1.2干預方法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接受了專業護士系統的健康教育,主要對疾病知識、藥物知識、飲食知識、休息活動原則、自我監測及護理方面進行宣教,出院時進行全面的出院指導,由主治醫生制訂常規的治療方案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礎上實驗組還進行下列護理干預。
1.2.1住院期間(1)患者的心理作用常常影響疾病的發展,根據不同的性格給以指導,多加安慰、解釋和開導,同時穩定家屬情緒,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并動員家屬一起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提高患者自我調節與控制情緒的能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對輸液時間長,生活不方便的患者做好生活上的護理。(3)反復不斷地對患者講解,說明長期用藥的目的,指導其正確服藥,詳細介紹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利尿劑等藥物避免在夜間使用,以妨礙患者休息。(4)自我護理是通過一個自我觀察、癥狀感知、判斷疾病嚴重性及選擇治療的過程。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在研究中已得到證明,參與疾病自我管理的患者能減輕癥狀,改善預后和減少住院天數,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病死率,所以根據患者的情況加強培養自護能力。(5)向患者家屬介紹心力衰竭的誘因、臨床表現、并發癥和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充分認識到心力衰竭雖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堅持長期合理用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的有效性和必要性。(6)適當活動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強體質,同時可減少長期臥床導致血栓形成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因此當患者心功能改善后,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活動計劃。(7)慢性心衰患者,醫院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長期大量的護理工作是在家里完成,繁重的護理工作須由家屬完成,故須指導患者與家屬如何觀察病情、正確用藥及家庭氧療。
1.2.2出院后指導專科護士通過病人每周回病房開藥時主動詢問病情,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及患者對出院指導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其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向患者進行再次健康宣教,指導他們院外合理的治療和生活方式,預約患者下次來院時間,并將隨訪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同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對沒按時回來開藥的患者進行電話詢問。
1.2.3評價指標(1)兩組患者1年內再住院原因分析情況(2)兩組患者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情況。
1.2.4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1年內再住院情況比較對照組患者由于藥物使用不當和飲食休息不當導致再住院次數明顯多于觀察組,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患者再住院的次數。
2.2兩組患者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比較兩組數據統計分析P<0.05,差異為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表1兩組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比較
3討論
護理干預有助于增強心力衰竭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健康的認識,通過向患者傳授一定知識,防止和延緩心肌重塑的發展,阻滯病情復發,惡化及減輕經濟負擔具有重要意義[1]。心力衰竭是世界性日趨嚴重的危害健康的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證是各種心臟病結構或功能衰退損傷心室充盈或射血的結果。通過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減少對心力衰竭發作概率,也有助于把握最佳治療時機,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運動鍛煉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重要作用。護理干預可以縮短心臟失代償期,使之轉為代償期,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從而主動配合治療;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提高服藥的依從性,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提高自我護理及病情的自我觀察能力。本研究通過MHL評分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由于心力衰竭導致體力限制、情緒和癥狀積分很高,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后患者各個維度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別是情緒積分下降最顯著,且體力限制、情緒、癥狀和總分各分值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提示護理干預在改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