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管理系統研究可視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章通過搜集國外有關健康管理系統的文獻,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這些文獻可視化分析,對文獻的年度分布情況,國家、機構分布,高頻關鍵詞與關鍵詞演化,高頻作者及作者合作情況,以及引文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健康管理系統領域起步晚,發展迅速,研究中心分散,各國、各科研機構之間缺乏合作交流。
關鍵詞: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系統,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1前言
健康管理是一種對個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1],包括全面監測、分析、評價、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危害因素干預等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運動狀態。健康管理可以加強人們的健康意識,并調動個人或者集體的積極性,從而利用有效的資源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是20世紀50年代末最先在美國提出的概念,主要用于醫療保險行業,通過健康管理減低出險率和醫療支出,從而減少醫療保險的賠付。而后,企業意識到,員工的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效益和發展,只有員工及其家屬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于是健康管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在我國,健康管理還是一個新興的學科[2]。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云計算的興起,以云計算平臺的醫療管理系統、健康管理系統應運而生。我國健康管理研究雖然起步發展較晚,但是關于健康管理系統的研究仍不在少數。如葉桂榮[3]等人建立了器官移植健康管理系統,作為醫院管理系統的補充,協助醫護人員做出正確的決策;楊彬等人[4]基于云計算平臺建立了個人智能健康管理系統,達到便民就醫的目的;胡廣芹[5]建立基于云計算的中醫健康管理系統,實現中醫維護健康的目的;李山[6]基于移動醫療設計實現了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統,有助于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但是卻沒有對健康管理系統領域的文獻分布情況、研究熱點演化以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相關研究。健康管理的概念源自于美國,健康管理系統的發展國外也比我國早,對國外健康管理系統領域的文獻進行挖掘、分析,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演化情況以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可以對我國的健康管理系統的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2數據與方法
本文納入分析的所有文獻來自webofscience數據庫,WebofScience是美國ThomsonScientific(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基于WEB開發的產品,是大型綜合性、多學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數據庫。整合了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BIOSISCitationIndexSM、KCI-朝鮮語期刊數據庫、MEDLINE、SciELOCitationIndex等多個數據庫的資源。由于選擇全部是數據庫,檢索出的文獻過多,且不相關文獻、低質量文獻也多,故選擇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作為檢索數據庫進行研究。以“healthcaresystem”or“healthmanagementsystem”為檢索詞,以標題為檢索入口,選擇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數據庫,檢索時間1985年至2015年。共檢索到3331篇相關文獻。將檢索到的文獻題錄信息下載為純文本格式,記錄內容為全記錄與引用的參考文獻。并將文獻名更改為download**_txt。研究方法:主要采用excel、spss等統計工具以及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分析。Citespace軟件是美國DrexelUniversity教授陳超美基于Java開發的信息可視化軟件,主要應用于科學文獻中識別并顯示科學發展新趨勢和新動態[7]。運用Citespace繪制的知識圖譜,可以形象地展示出專利戰略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同時,Citespace具有的關鍵詞聚類和膨脹詞探測功能也可確定某一學科的前沿領域和發展趨勢[8]。作為一個專用的科學知識圖譜繪制工具,自2004年9月推出以來,CiteSpace已得到國際科學計量學界相關研究機構和人員的廣泛使用。目前CiteSpace已升級為CitespaceⅡ3.7.R7版本。本文分析內容包括年度分布情況,國家、機構分布,文獻發表國家機構分布,高頻關鍵詞與關鍵詞演化,核心作者與作者合作網絡、引文網絡分布。
3結果與分析
3.1文獻年度分布情況將文獻按照發表時間按年統計,如圖1。雖然在數據搜集階段沒有限制時間,但是從圖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健康管理系統研究的相關文獻是1999年第一次出現,且在當年就有45篇相關文獻。之后文獻數量一直呈現較快增長趨勢。到2014年,文獻發表量達到最大值,為394篇。2015年發文數量開始呈現回落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有些文獻已經被期刊收錄,但是還沒有見刊。普賴斯提出了科技文獻增長四階段理論:學科誕生階段、學科大發展階段、學科日趨成熟階段和學科日趨減少階段[9]。健康管理系統領域在1999年至2003年為學科誕生期,這段時間文獻數量少且增速緩慢,且存在波動;2003年至2011年為學科大發展,這段時期文獻數量快速增長,涌入大量的學者進行研究;2011年至今為學科日趨成熟期,文獻數量大且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傮w來說,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目前處于相對成熟期。
3.2發文國家分布分析將經過預處理的記錄數據導入到Citespace軟件中,選擇 網絡結點為(國家),將時間跨度設為1999年至2015年,設置閾值為(1,50)(YearsPerSlice,Top),運行Citespace軟件,將節點稍作調整,得到圖2。從圖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內,發文量最多是美國,發文量為916篇,且其發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國家,甚至很有可能對其他國家造成技術壟斷,這也與健康管理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的事實相符合。發文量其次是南韓、英國、中國(不包括中國臺灣)、德國等。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連線代表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情況,線條越粗,代表國家之間的合作越密切,技術交流分享較多。從圖2中可以看到,在健康管理系統領域,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并不多,且存在大國與其他國家合作很少,小國之間合作相對較多的情況。大國科技實力比較雄厚,不需要借助其他國家的力量,擁有足夠的人員、資金和技術進行獨立研究,甚至可以對其他國家形成技術壁壘;而小國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不具備大國的實力,往往需要借助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3.3高頻關鍵詞分析通過了解一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有助于對整個學科領域研究動向的把握,使研究者明確學科發展態勢,精煉研究方向。而關鍵詞知識圖譜可以展現一段時間內相關文獻集中反映的熱點詞匯,從文中抽取的出現頻次較高的名詞短語則是對熱點詞匯的補充。關鍵詞雖然在一篇文章中所占篇幅不大,但卻是文章的核心和精髓,是對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頻次高的關鍵詞常被用來確定一個研究領域的熱點[10]。在citespace中選擇網絡結點為“keyword”(關鍵詞),時間跨度不變,設置閾值為(1,30)(YearsPerSlice,Top),運行Citespace軟件,將節點稍作調整,得到圖3。圖3顯示的是頻次最高的十個關鍵詞以及整個健康管理系統領域關鍵詞網絡狀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整個關鍵詞網絡中影響最大的節點為healthcare,出現頻次為91次。健康管理系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健康關系服務,因而healthcar出現頻次最高;其次是management、united-states。排名第二的關鍵詞是美國,這與國家分布分析中美國發文量最多相一致,并且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健康管理計劃已經成為健康醫療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對健康管理系統的研究也會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而飛速發展,因此,研究者可能會對美國的健康管理系統領域的發展更加感興趣。接下來的高頻詞包括死亡率、質量、治療結果、技術、服務和影響,這說明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中,研究者更加關注健康管理的質量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關鍵詞之間的連線代表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和相關程度。連線越粗,則兩者之間共現程度越高,相關性越大。而圖中顯示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的連線大多數較粗,說明關鍵詞之間共現程度較高,進一步說明在健康管理系統領域,人們的關注點并不單一,一篇文獻中可能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表1進一步列出來出現頻次在15次以上的關鍵詞,比較關鍵詞出現頻率的差異。從表1中看出,頻率最高的詞出現頻次為91次,且比出現頻次第二的關鍵詞僅多32次。其余的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與納入統計的文章數量3331篇相比較,說明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研究中心較為分散,其原因之一由于健康管理系統是偏應用的領域,研究者可能分布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因此研究熱點不集中,也沒有形成對其他領域影響深遠的節點,與高頻關鍵詞關系網絡圖得出的結論一致。另外,從高頻關鍵詞的內容上來看,研究者更加關心健康管理系統在安全性、病人、服務、治療、療效、預防等方面的探討。
3.4關鍵詞時序變化分析關鍵詞時序變化圖可以看出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隨時間變化的變化情況。點擊citespace界面上的timeline按鈕,生成關鍵詞時序變化圖(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1999年最早出現的關鍵詞為交流、成本、流行病學,2003年開始出現危險、成本效益、采用、存取等關鍵詞,2006年至2008年頻繁出現質量、信息、安全性、住院等關鍵詞,2009年至2010年高頻關鍵詞療效、死亡率、美國、健康管理等。近年來該領域更關注病人、健康管理系統、模式以及預防。說明在健康管理系統領域關注熱點呈現“成本控制——效益問題——系統信息安全問題——病人”的變化趨勢。研究人們的關注熱點總是會與一定的社會實際情況相關聯,最初健康管理系統最早面世的時候,人們更多的考慮經濟效益,因而成本控制和社會效益會是研究人員首先關注的熱點。而后,隨著各種各樣的健康管理系統的出現,客戶選擇性變多,實用性良好、更加人性化、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客戶需求的健康管理系統會更加受歡迎,故而研究者也會隨之更關注用戶實際需求。同時,系統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變得更加重要。圖中有幾個外圈呈現出紫色、特別突出的關鍵節點,這幾個節點在健康管理系統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節點分別為成本、危險、質量、美國、管理、影響。說明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這些成本控制問題、管理質量問題、對人們生活影響、系統管理、危險因素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
3.5高產作者與被引作者分析選擇網絡結點為“author”(作者),時間跨度不變,設置閾值為(1,50)(YearsPerSlice,Top),運行Citespace軟件,將節點稍作調整,得到高產作者合作網絡圖(圖5)。圖5中的大小表示作者發文數量的多少,發文數量越多,則節點越大;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作者之間的合作,連線越粗,則合作越多。圖中顯示發文量最多的是匿名,可能是在數據搜集階段沒有剔除報告、新聞等文獻,導致匿名作者文獻也納入了研究范圍。將匿名作者節點忽略不計,發文量最多的是WanYoungChung,發文量為14篇,并且他與其他五位研究者有固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了固定的研究團體。但是圖中他們的研究團體沒有與任何研究團體或者個人之間有連線,說明WanYoungChung以及其所在的研究團體與其他的研究團體、個人之間并沒有合作關系。這并不僅僅只是WanYoungChung團隊的特征,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小型團體不在少數,但是各研究團體之間的合作交流甚少。圖中,只有RonD.Hays所在的節點處有兩個研究團體之間有合作,并且兩個團體之間的合作力度不是很大,可能只是就曾經某一個問題有過交流,更多的仍然是獨自研究。這可能是造成健康管理系統研究中心比較分散的原因之一。對作者的被引情況進一步探討,高產作者中排名前6位的文獻被引量并不是很高,這有可能是因為在健康管理軟件研究領域內科研人員的研究比較分散,發文量較高的作者研究的領域對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內容參考價值不大,或者是因為這些高產作者的文章質量較低所致。
3.6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種數學及統計學的方法進行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的邏輯方法,對科學期刊、論文、著者等分析對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現象進行分析,以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種信息計量研究方法[11]。被引頻次是引文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指標,該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論文的質量和在整個學術領域內受重視程度。Citespace提供了引文分析。擇網絡結點為“CitedReference”(作者),時間跨度不變,設置閾值為(1,50)(YearsPerSlice,Top),運行citespace,得到圖7。從圖7中可以看到,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內,形成了以(INSTITUTEOFMEDICINE,2001,CROSSQUALCHASMNEW,V,P),(KOHNLT,2000,ERRISHUMANBUILDIN,V,P),(STARFIELDB,2005,MILBANKQ,V83,P457,DOI10.1111/J.1468-0009.2005.00409.X),(KOHNLT,1999,ERRISHUMANBUILDIN,V,P)四個節點為中心的引文網絡。從這四篇文獻的發表時間來看,在健康管理系統研究領域內對其他研究者影響較大的文獻出現在早期。而在某一學科發展早期,主要一理論研究為主,而后才慢慢向應用領域發展。健康管理系統領域的高被引文章少,并且出現在早期,一方面說明,在健康管理系統領域并沒有出現非常權威的理論性的探索;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系統領域作為偏實用型的學科,在實際應用方面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4結論
通過以healthcaresystemorHealthmanagementsystem為檢索詞,檢索WOS核心合集中健康管理系統相關研究文獻,利用citespace、Excel等軟件對文獻年度分布情況、發文國家分布情況、高頻關鍵詞與關鍵詞時序變化情況、高產作者與被引作者情況、引文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健康管理系統發展起步晚,從1999年才第一次公開發表相關研究文獻,但是發展迅速,現在仍處于高速發展期,目前處于相對成熟期。但是在整個研究領域,研究中心較為分散,沒有發現對整個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文獻??赡芘c國家、作者之間缺乏合作,各研究人員自成一派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健康管理系統屬于偏應用型的領域,除了早期的理論研究,之后出現的文獻研究人員更多的關注系統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應用。且影響較大的的文獻出現在早期,近年沒有影響大的關鍵節點。關注熱點呈現“成本控制——效益問題——系統信息安全問題——病人”的變化趨勢,但是從整體來說成本控制問題、管理質量問題、對人們生活影響、系統管理、危險因素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
2)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首研究較多,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少。而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合作少于小國之間的交流合作。同時,作者與作者之間合作交流少,存在一些固定的研究團體,但是研究團體之間的交流合作也很少。高產作者發文量不多,且可能存在文獻質量低下的現象,可能與研究團體之間缺乏合作有關。應當加強作者之間的合作,交換不同的想法,這樣,才能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參考文獻
[1]陳建勛,馬良才,于文龍,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1):7-10.
[2]王偉剛,盟,胡安梅,等.健康管理模式的國內外發展概況[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27-29.
[3]葉桂榮,葉俊生,姚琳,等.建立健康管理系統提高器官移植患者規范化隨訪管理水平[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797-799.
[4]胡廣芹,陸小左,于春泉,等.基于云計算的中醫健康管理系統[J].天津中醫藥,2011,28(6):475-477.
[5]楊彬,華澤璽,楊關建.基于云計算的個人智能健康管理系統[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4(12):69-74.
[6]李山,李鵬飛,田雨,等.基于移動醫療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5(8):2-4.
[7]侯劍華,胡志剛.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3,33(4):99-103.
[8]汪曲.國內外沉默行為研究領域的知識可視化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5(1):132-138.
[9]郭順利,張向先,李秀霞.我國PIS領域博碩士學位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5,33(12):71-76.
[10]張昭.基于Citespace的商務智能研究熱點與前沿可視化分析[J].情報探索,2012(12):6-9.
[11]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九)第九講文獻信息引證規律和引文分析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24(3):236-240.
作者:王葉 肖曉旦 單位:中南大學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