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慢性精神病患者護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護理是一個細致而復雜的工作,也是精神病護理工作中此較困難的一部分,因為患者的精神退化或病情的緩解與護理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醫(yī)院的相關人員應該結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工作,幫助慢性精神病患者生活能力和勞動技能的提高,提升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醫(yī)院治療效果,促使慢性精神病患者能夠在結束醫(yī)院治療之后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自信心和生活質量。本文介紹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特點,分析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護理策略。具體報告如下。
1慢性精神病患者特點
慢性精神病患者常表現(xiàn)有精神呆滯、退盾、對外界不產生興趣、聯(lián)想遲緩、思想混亂、記憶不好、智力減退、抗拒、執(zhí)拗以及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在病理變化上慢性精神病患者主要是退行性慢性病變,腦部由于大量神經細胞的死亡或者破裂導致出現(xiàn)腦萎縮的現(xiàn)象,患者的精神活動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且神經機能以及其他的機能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缺失。
1.1慢性精神病患者受到妄想和幻覺的控制和支配,會出現(xiàn)自殺、破壞、傷人、自傷、逃跑以及沖動等行為,嚴重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會出現(xiàn)精神衰退的癥狀,而且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反應不會伴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
1.2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療過程反復且時間較長,即使治療結束也會有軀體并發(fā)癥、體質衰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獨處一隅、情感淡漠、思維貧乏以及行為退縮等殘留癥狀的出現(xiàn)。一些慢性精神病患者行為離群、退群,行為動作減少,性格變得孤僻,經常性的緘默不語或者語言重復單調,有相當一部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情感容易受到本能活動和直覺的影響,情感衰退,自控能力變差,反應變的遲鈍,而且會出現(xiàn)情感冷漠的現(xiàn)象。一部分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能力低,很容易感染皮膚病和內科疾病或者其他疾病。
2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護理策略
2.1選擇適合慢性精神病患者職業(yè)和年齡的勞動項目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勞動技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訓練,病情也會有所緩解。在選擇勞動項目時一定要根據(j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身體情況選擇適當勞動強度的勞動技能訓練項目,并且在勞動的過程中要安排適當?shù)膴蕵泛托菹⒌臅r間,這樣有利于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意志,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對勞動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有利于慢性精神病患者工作能力和精神狀態(tài)的進一步恢復和改善。
2.2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基礎護理為患者營造出和諧舒適的治療氛圍和環(huán)境,護理人員要及時地觀察室內的濕度和溫度,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將室內的濕度和溫度控制在合理的適宜的范圍內,加強室內外空氣的流通,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度。對于懶散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要督促患者進行洗澡,晨間護理和晚間護理都要定期按時做好,要確?;颊叽蹭伒母稍锒群推秸?讓床鋪保持清潔狀態(tài),做好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護理工作;對于體質弱、生活不能自理、長期臥床、年老的軀體患者要采取相應的重點護理措施,做好關節(jié)的活動護理和肢體的按摩護理,避免肌肉痙攣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定期為患者翻身同時為患者增加床檔,避免患者出現(xiàn)褥瘡以及墜床摔傷;對于可以下床活動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要加強活動、睡眠和進食的護理和觀察,時刻警惕,確?;颊叩陌踩A硗?要及時將此類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變化報告給相關的醫(yī)師,避免出現(xiàn)意外[1]。
2.3加強對患者的觀察慢性精神病患者缺乏對軀體疾病的主訴能力,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仔細認真的觀察,重視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以及體溫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軀體并發(fā)癥,避免出現(xiàn)嚴重的后果[2]。如:當慢性精神病患者出現(xiàn)食欲減退現(xiàn)象時,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的排便時間、性狀以及次數(shù),鑒別患者出現(xiàn)食欲減退是藥物副作用、懶散、食欲不振、肝肺疾病以及乏力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做好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體重測量護理工作,對于體重減輕、日益消瘦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要及時報告醫(yī)生并且采取相應的處理解決措施。
2.4保證慢性精神病患者營養(yǎng)的攝入量慢性精神病患者一般體質較差、懶散、孤僻以及活動少,護理人員要設法加強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營養(yǎng),引導慢性精神病患者進行氣功、太極拳、打球以及散步等體育鍛煉或者體力勞動,促進患者體質和食欲的增強,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質量。對于年老體弱的老年軀體患者,在食物的選擇上,護理人員應該選擇適合患者攝入的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3]。
2.5加強對慢性精神病患者學習技能的訓練慢性精神病患者長期不能融入到社區(qū)活動中,通過文化知識教育等學習技能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慢性精神病患者應對和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慢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基本上不與社會有過多的接觸,因此,在慢性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醫(yī)院要加強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科學知識教育、衛(wèi)生常識教育以及時事形式教育等教育性活動和社交禮節(jié)、采購物品等應付工作與生活的技能,培養(yǎng)患者對新知識的學習習慣,幫助慢性精神病患者知識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如:安排慢性精神病患者看報紙、看新聞聯(lián)播以及言傳身教一些衛(wèi)生知識與文化知識。護理人員在此過程當中具有一定的耐性,耐心地對慢性精神病患者進行訓練。
3小結
慢性精神病患者若能加強管理、教育、訓練,并給予一定治療,其中一部分患者仍有重返回社會的可能,其他患者在接觸及自理生活等方便也可有所改進。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工作在其醫(yī)院治療的過程當中非常的重要,醫(yī)院和相關人員應該加強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創(chuàng)新和改善傳統(tǒng)的護理理念和措施,采用人性化的高質量的護理策略,促使慢性精神病患者通過訓練教育活動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
作者:朱娜娜 單位:青島即墨市市北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