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質量管制對檢驗醫科實踐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鐘山馬東禮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院院辦
入組教育
學生進入亞學科后,首先接受入組教育,了解各崗位工作流程、職責、制度,標本接收、檢驗、報告審核,危急值報告,信息系統的使用及管理,個人防護、清潔消毒等,為進入操作崗位打下基礎。
技能培訓
學生上崗后,由中級以上職稱的員工負責崗位技能培訓,按照口授-演示-實操-總結的方式,本著“放手不放眼”的原則,循序漸進。以ELISA法帶教為例,老師首先講述操作步驟,學生能夠完全復述以后,開始操作演示3~5次,強調操作過程中的要點,學生可以用廢棄實驗材料練習,力求準確與熟練,其次,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針對質控失控、臨界值波動、背景顯色較深等問題,逐一分析,強調準確加樣、孵浴溫度與時間、徹底洗滌、及時比色等關鍵點對實驗質量的重要性,分析雙抗體夾心法、競爭法、捕獲法的異同點及影響因素,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溶血、脂血、黃疸、離心、交叉反應與干擾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有了實際操作的感受,對實驗的失敗結果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學習效果更好。
學術講座
學術講座每年舉辦10次,有如下幾方面的內容:(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提高品德修養,關愛生命與健康;(2)介紹學科進展,讓學生了解新技術、新方法及學科前沿狀況,激發創新熱情;(3)請窗口服務的員工傳授溝通技巧,化解醫患、醫醫矛盾,和諧醫患及同事關系;(4)培養醫學邏輯思維,通過形式邏輯學、臨床診斷路徑的講座,培養學生從醫學角度出發,利用客觀實驗數據,通過邏輯推理得出合理的診斷結果的能力。
科研活動
培養基本的科研素養,是學生掌握臨床技能之外的另一教學目標。通過簡單而構思完整的科研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和邏輯縝密的思維,與臨床技能培訓相輔相成。
檢查階段
全過程的監督與控制,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從教與學兩方面嚴格過程管理。
1學生考核
1.1技能考核
學生在某一崗位培訓結束前3天,由教學秘書、組長及帶教老師組成考核小組,對該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考核。考試完畢由組長點評,80分以下為不合格,3天后復考,仍不通過則延長實習時間,直至考試合格。
1.2理論考核
建立考試題庫,題型為簡答題、填空題、選擇題、問答題,內容以技能培訓涉及的理論知識為主,學術講座內容為輔,滿分100分,每年2次理論考試,合格為80分,不合格需復考,直至考試合格。
1.3自我評價、鑒定
每個亞學科實習結束后,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經歷及效果,公正客觀地自我評價、鑒定,作為了解、考核學生的依據之一。
1.4老師座談每季度舉行1次帶教老師座談會,把老師意見逐條梳理,經教學管理小組審核后,反饋給學生,并跟蹤了解學生整改情況。
教師考核
1帶教管理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我們嚴格教師準入,選擇學歷高、職稱高、教學經驗豐富、有責任心的人員作為帶教老師,組織學習教師職責、教學考評獎懲等制度,以明確帶教責任;通過試講課、集體備課保證課件、教案質量;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差錯、事故,一旦認定即嚴肅處理,并記入年終考核。
2學生反饋
學生對于帶教質量的評價,具有優先發言權。采取3個措施收集學生反饋信息:(1)講課時發放《教學質量反饋表》[6-7],實時了解聽課效果。(2)在學生即將離開實習點時,進行1次無記名問卷調查,每一問題有5個答案,賦予不同的分值,取所有學生答案的平均分值,標化成百分制,作為帶教老師得分,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帶教老師專業素質及帶教質量。將結果記入年終帶教老師考評記錄。(3)每季度召開學生座談會,鼓勵學生依次評價每一位老師帶教的缺陷與不足,教學秘書把學生意見逐條梳理,經教學管理小組審核后,反饋給老師,并跟蹤老師整改情況。
管理考核
在全員參與的教學體系中,由管理秘書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監督、考評,并實時向科主任匯報。主任通過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查看記錄等方法,對全員、全過程教學活動及時審核,實施考核-反饋-獎懲-改進,保證教學活動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每年進行一次管理問卷調查,集思廣益,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處理階段
認真分析檢查、考評結果,將檢查結果與目標計劃對照,找到缺陷與不足,持續改進。總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把好的經驗納入制度中去,使相同的錯誤不再犯。在教學中貫徹PDCA的管理方法,堅持全員參與、過程控制、持續改進,使PDCA不斷地在更高的層面上循環,教學管理與質量不斷提高。培養的學生關愛患者、思維縝密、理論扎實、技能嫻熟、敢于創新,歷年的就業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