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味葦莖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加味葦莖湯對支氣管擴張的臨床療效。方法:根據支氣管擴張診斷標準,運用加味葦莖湯治療使用抗生素后療效不明顯患者,觀察患者癥狀、體征及肺部影像學改善情況。結果:37例符合支氣管擴張診斷標準且證屬肺脾虧虛、痰熱蘊肺型患者中,治愈0例,顯效13例,有效1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6.5%。結論:加味葦莖湯治療支氣管擴張療效滿意。
關鍵詞:葦莖湯;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屬祖國醫學“咳嗽”、“咳血”、“肺癰”等范疇,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咳大量膿痰和(或)反復咯血。由于抗生素的反復使用,痰培養以銅綠假單胞菌多見,且耐藥率高,西醫無較好的治療手段。筆者悟于《備急千金要方》中之葦莖湯治療肺癰咳嗽和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勞嗽吐紅之方,結合支擴患者多以咯黃綠膿痰,舌質多淡紅等特點,組合加味葦莖湯(由葦莖、桃仁、薏仁、冬瓜子、敗醬草、魚腥草、桔梗、細辛、當歸、黃芪、阿膠、肉桂、陳皮、甘草等組成)治療以咳黃綠膿痰為表現的,在使用抗生素療效不明顯的支氣管擴張患者37例,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全部病例來自門診及住院后使用抗生素療效不明顯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25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2歲;病程長短不一,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30余年;均為復發患者。
1.2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內科學》第6版支氣管擴張診斷標準[1]。病人均有慢性咳嗽、咳膿痰、肺部固定濕羅音表現,均于我院螺旋CT或外院HRCT確診為支氣管擴張。癥見:咳嗽、咯黃綠或黃白膿痰、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等,證屬肺脾虧虛,痰熱蘊肺型。
1.3治療方法:葦莖20g、桃仁10g、薏苡仁20g、冬瓜子30g、敗醬草20g、魚腥草20g、桔梗20g、細辛3g、當歸10g、黃芪15g、黨參15、茯苓10、阿膠10g(烊化)、肉桂5g、陳皮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用,7天為1療程,3個療程評估病情。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咳血,可加仙鶴草、藕節各15g及口服云南白藥。
1.4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胸片或肺部CT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胸片或肺部CT病灶部分吸收,或膿腔范圍縮小。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改善,但胸片或肺部CT病灶同治療前。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胸片或肺部CT病灶同治療前。
2結果
37例中,治愈0例,顯效13例,有效1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6.5%。
3典型病例
陳某,女,32歲,文員,因“反復咳嗽咳痰咯血10年,加重3天”于我科住院治療。入院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并感染,多次痰培養為銅綠假單胞菌,予聯合靜滴硫酸依替米星、頭孢吡肟抗感染治療,也配合中藥千金葦莖湯加減治療,咳嗽咳黃綠膿痰均未見明顯好轉,住院10天癥狀改善不明顯,患者要求出院門診治療,出院后建議停用一切西藥。來診時癥見:精神一般,面色萎黃,咳嗽咳黃綠膿痰,晨起咳甚,時有口干口苦,納差,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患者幼兒時曾患肺炎。查體:雙肺呼吸音粗,右中下肺可聞及較多濕性羅音。出院前我院肺部CT:右肺中葉及下葉支擴并感染。中醫診斷:咳嗽(肺脾兩虛,痰熱蘊肺);西醫診斷: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治療清熱化痰、消癰排膿、健脾補肺、養血生肌。方藥:葦莖20g、桃仁10g、薏苡仁20g、冬瓜子30g、敗醬草20g、魚腥草20g、桔梗20g、細辛3g、當歸10g、黃芪15g、阿膠10g(烊化)、肉桂5g、陳皮10g、甘草10g。上方7劑,訴咳嗽咯黃綠膿痰較前減少一半,聽診右肺濕羅音較前減少。二診再服原方7劑,以晨起咳嗽為主,咳中量白黏痰,右中下肺羅音同二診無明顯變化。三診遂于原方去魚腥草、敗醬草,加茯苓10g、黨參15g、地龍10g、田七粉5g等,7劑。1周后復診患者咳嗽咳痰不明顯,查體:右中下肺可聞及散在濕羅音,復查胸片示右中下肺卷發影較前有減少。后予溫膽湯合補肺湯加減間斷服用,隨訪至今半年未見病情加重。治療過程中,囑患者堅持每天予拍背排痰,每日2次。
4討論
支氣管擴張屬中醫“咳嗽”、“肺癰”、“咳血”范疇。以咳嗽,反復咯膿痰,或(和)咯血為主癥,每因受涼、勞累或進食辛辣癥狀可加重。多在童年患有麻疹、百日咳或肺炎等病史。病情反復,多纏綿難愈。現代醫學以解痙、化痰、體位引流及抗感染治療。由于病情反復,常常使用抗生素,致痰培養多銅綠假單胞菌生長,且多重耐藥。治療手段有限,有學者建議長期口服小劑量大環內酯類以改善細菌生物被膜、增強免疫功能。筆者認為,本病多為后天失養,脾胃虧虛,水濕運化失常,痰濕內蘊,阻礙肺氣,郁而化熱,熱灼肺絡,血敗肉腐,釀成膿液,蘊結于肺,肺氣不利,發為本病。臨床癥見反復咳嗽、咳黃白膿痰或黃綠膿痰、時有咳血。《類證治裁·肺痿肺癰》說:“肺癰由熱蒸肺竅,至咳吐臭痰,胸脅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氣疏痰,降火排膿”。葦莖湯乃治療肺癰成膿期的方劑,方中以葦莖清肺泄熱;冬瓜仁、薏苡仁清熱化痰,利濕排膿;桃仁活血祛瘀以消熱結;魚腥草、桔梗、敗醬草宣肺散結,清熱解毒,消癰排膿;佐以當歸、黃芪、黨參、茯苓以扶正固本,補益肺脾之氣,杜絕生痰之源,且補血生肌;細辛、肉桂以溫肺以化頑痰,且寒溫并用,防止苦寒太過;阿膠以潤肺養血,協同桃仁當歸以活血生肌,祛瘀生新;陳皮健脾化痰;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化痰、消癰排膿、健脾補肺、養血生肌之功效。《醫門法律·肺痿肺癰門》提出:“清肺熱,救肺氣,俾其肺葉不致焦腐”,“清一分肺熱,即存一分肺氣”。本方結合現代醫學理論,以清熱化痰,消癰排膿為基礎清除支氣管腔內慢性感染所造成分泌物阻塞,并協以溫肺化頑痰,使化痰排膿力大大加強;同時以健脾補肺,補血生肌,通過提高免疫力,并促進支氣管擴張部位內皮細胞的修復。從而使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礙邪,攻補兼施、寒溫并用,以達到標本兼治之目的。
綜上所述,支氣管擴張由于反復感染,病情纏綿難愈,在反復使用抗生素無效的情況下,采用中醫藥辨證施治,能取得較好療效,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發掘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