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腹腔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學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調查分析腹腔感染流行病學特點,為降低發病率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腹腔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于確診后12h內,采集其腹腔引流液中段標本,進行菌種培養分離鑒定并進行藥敏試驗,統計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致病菌對主要抗菌藥物敏感性。結果:16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檢出病原菌245株。革蘭陽性菌77株(31.43%),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最高;革蘭陰性菌168株(68.57%),其中大腸埃希菌檢出率最高。金黃色葡萄球菌對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環丙沙星敏感(≥90%),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敏感(≥90%),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環丙沙星敏感(≥90%),肺炎克雷伯菌對左氧氟沙星、頭孢西丁敏感(≥90%),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頭孢他啶、頭孢西丁敏感(≥90%)。結論:通過對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類型及致病菌對常用抗菌藥物敏感性進行統計分析,為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腹腔感染;細菌分布;耐藥性
腹腔感染是手術及創傷后常見感染性并發癥之一,臨床上對其主要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隨著抗菌藥物的品種逐漸增多,廣譜抗菌藥物被大量使用,甚至出現濫用現象,導致多藥耐藥菌株不斷增多,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同時還可能造成菌群失調或者二重感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本研究通過調查分析腹腔感染流行病學特點及致病菌耐藥狀況,旨在為降低發病率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外二科收治腹腔感染患者165例,其中:男98例,女67例;年齡25~69歲,平均46.08±4.97歲;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經存在腹腔感染45例,住院期間感染(入院48h后)120例;消化系統腫瘤手術患者68例,消化系統結石患者43例,膽囊炎32例,肝膿腫15例,十二指腸憩室7例。患者均符合《外科學(第6版)》制定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⑴符合診斷標準;⑵知情同意,能夠定期復查。排除標準:⑴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⑵未行手術治療者;⑶合并心、肝、腎、腦、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⑷創傷性胃腸穿孔所致腹膜炎患者。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于確診后12h內,通過術中取腹腔積液及腹腔引流管留取腹腔引流液中段標本。
1.2.2菌株培養及鑒定將采集的標本在無菌操作下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的要求培養、分離菌種,至少連續2次分離得到同一菌株。采用API細菌鑒定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作菌株鑒定,統計分析時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
1.2.3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所用藥物為國家基本藥物范圍。藥敏結果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NCCLS)2005年版的標準判斷,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35219、銅綠假單胞菌ATCC12465、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耐藥率(%)=耐藥菌株數/該菌種總株數×100。
1.3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16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檢出病原菌245株。245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菌77株,占31.43%,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最高;革蘭陰性菌168株,占68.57%,其中大腸埃希菌檢出率最高。各病原菌類型及構成比統計結果見表1。
2.2不同類型手術病原菌分布消化系統腫瘤患者檢出致病菌96株,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鮑曼不動桿菌為主;消化系統結石患者檢出致病菌64株,以大腸埃希菌為主;膽囊炎手術患者檢出致病菌4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肝膿腫患者檢出致病菌29株,以銅綠假單胞菌為主;十二指腸憩室患者檢出致病菌13株,以糞腸球菌為主。
2.3主要致病菌對常用抗菌藥物敏感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環丙沙星敏感(≥90%),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敏感(≥90%),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環丙沙星敏感(≥90%),肺炎克雷伯菌對左氧氟沙星、頭孢西丁敏感(≥90%),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頭孢他啶、頭孢西丁敏感(≥90%)。
3討論
目前,腹腔感染是普外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患者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功能紊亂以及寒戰、發熱等感染征象。研究表明[3],腹腔感染已經成為ICU患者感染性致死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如何防治腹腔感染成為臨床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3-4]。致病菌感染是引起腹腔感染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外源性發病病因,目前臨床上常給予患者抗生素進行輔助治療,但是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復雜多變,按傳統方法經驗性用藥,可能暫時控制感染、緩解癥狀,但未能針對性用藥,會造成耐藥性增多等問題,因此臨床建議對腹腔感染患者進行病原菌檢測[5-7]。本研究中,患者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感染率高,與文獻報道[8]一致。進一步分析其原因,考慮與這2種菌普遍存在有關。此外,本研究165例患者中,共檢出病原菌245株,其中糞腸球菌13株,變形桿菌6株,提示厭氧菌感染也是腹腔感染的發病原因,因此對于需氧菌培養陰性的患者應該考慮厭氧菌感染。隨著抗菌藥物的品種逐漸增多,廣譜抗菌藥物被大量使用,甚至出現濫用現象,導致多藥耐藥菌株不斷增多。銅綠假單胞菌的黏液型菌株可產生藻酸鹽,使細菌牢固地黏附著于肺的上皮表面,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類藥物交叉耐藥,對大環內酯類常協同耐藥,均給臨床治療感染帶來困難。還有文獻報道[9-10]腹腔感染患者的致病菌極易形成生物膜,對抗生素的抗性及對宿主免疫防御機理的抗性增加,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環丙沙星敏感,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敏感,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環丙沙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左氧氟沙星、頭孢西丁敏感,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頭孢他啶、頭孢西丁敏感(≥90%),提示對于腹腔感染患者應該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藥物。目前,臨床上降低腹部手術患者腹腔感染病死率的主要方法為及早發現、及時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但是由于致病菌培養結果相對滯后,為抗菌藥物選擇增加了困難。對不同類型手術患者致病菌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消化系統腫瘤患者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鮑曼不動桿菌為主,結石手術致病菌以大腸埃希菌為主,提示不同類型手術患者其致病菌存在差異,結合藥敏試驗,可為抗菌藥物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劉續寶,龔軍.外科性腹腔感染的重要性[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7(11):1123-1125.
[2]段窮,魏仲航.200株外科腹腔感染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12):2015-2016.
[3]呂媛,李耘,鄭波.國內外細菌耐藥監測研究介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27(4):311-317.
[4]張少一,李幼生,王劍,等.腹部創傷并嚴重腹腔感染患者腹腔膿液細菌學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2):2567-2570.
[5]肖書念,卓超,蘇丹虹,等.2011年中國CHINET克雷伯菌屬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3,13(5):331-336.
[6]汪勇軍,祝進,陸軍,等.腹腔感染患者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5408-5410.
[7]MAYUMIT,AKADAT,KAWARADAY,etal.ResultsoftheTokyoconsensusMeetingTokyoguidelines[J].JHepatobiliaryPancreatSurg,2007,14(1):114-121.
[8]何清,葉華,鐘貴芳,等.替加環素治療嚴重腹腔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9):2158-2160.
[9]謝紅梅,胡必杰,周春妹,等.2006-2009年腹腔感染革蘭陰性桿菌對抗菌藥物的體外敏感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610-2613.
[10]O'KEEFFEAB,LAWRENCET,BOJANICS.Oxfordcraniotomyinfectionsdatabase:acostanalysisofcraniotomyinfection[J].BrJNeurosurg,2012,26(2):265-269.
作者:梁振潮 單位: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外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