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層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的價值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以胰酶激活和胰腺局部炎性反應為典型特征,病情復雜、變化迅速、并發癥多、死亡風險高,需及時進行救治[1]。及早發現并確診是把握AP治療時機的關鍵,因此研究有效的影像學手段為AP的準確診斷提供直觀的影像依據具有重要價值。多層螺旋ct(multi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力,在AP診斷中快捷、簡單,但受到分辨率以及患者配合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輕度AP早期病理改變中敏感性略差,易出現漏診或誤診[2];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則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對液體信號敏感度也較好,在診斷早期輕度AP方面有所優勢[3]。本研究即對MSCT與MRI在AP診斷中的整體表現和優劣進行比較,以期為影像學檢查手段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來陵川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62例AP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30~75歲,平均(50±6)歲,病情:輕度36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10例入院前有過度飲酒或暴飲暴食史。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初診病例;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4]中AP相關診斷標準;臨床以急性、持續性上腹部疼痛為典型表現;經實驗室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檢查結合多項影像檢查確診。排除標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清淀粉酶升高;有肝腎、胰腺疾病史者;合并嚴重感染或出血性疾病者;有其他影像影像學檢查結果或影像質量的疾病者;影像檢查配合度差者。
1.3方法
1.3.1MSCT檢查:使用日本東芝公司制造的ToshibaAsteion/Super4層螺旋CT機進行檢查,患者檢查前禁食8h,檢查前30min口服溫水800ml。先進行常規腹部平掃,之后以2.5~3.0ml/s速度經肘靜脈注入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商品名:歐蘇,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358,規格:100ml:30g)100ml。對比劑注入完畢后25~30s開始進行三期動態增強掃描[動脈期掃描(25~30s)、靜脈期掃描(70~80s)、延遲掃描(180~300s)]。平掃與增強掃描范圍為肝頂部至腎臟下極,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電流250mA、掃描視野16cm×16cm、矩陣512×512、層厚5mm、螺距1。將MSCT重建獲取的圖像傳輸至配套EBW處理工作站中進行處理和計算。
1.3.2MRI檢查: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制造的MagnetomEs-senza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檢查,患者檢查前禁食、禁水8h。使用體部線圈+呼吸門控進行掃描,先進行常規腹部冠狀位trufisp屏氣序列掃描;然后在冠狀位上定位,采用自由呼吸方式采集T2WI圖像(T2-balde-fs-tse-tra-256,FOV380×380,TR3500,TE78,采集帶寬467,回波間隔5.36,分辨率256×256),層厚為3mm;選用Flash2Din-off序列,掃描屏氣采集T1WI圖像,出2幅圖像-正相位、反相位,層厚為3mm;掃描DWI序列,采用EPI序列,b值使用50,400,800。之后以2.5ml/s速度經肘靜脈注入對比劑(釓噴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60002,規格:15ml∶7.04g)用梯度回波容積插值屏息掃描(VIBE)進行增強掃描。
1.3.3圖像分析:由2名資深放射科專家共同對MSCT與MRI圖像進行閱片,觀察胰腺改變(大小、形態、密度及信號)、胰腺輪廓改變、胰腺積液或胰周積液、胰腺比鄰結構改變(包括十二指腸、膽總管等)。1.3.4觀察指標:比較2種檢查方法診斷AP的征象特點并比較2種方法對胰腺及周圍病理改變的顯示結果、診斷AP的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種檢查方法診斷AP的征象對比:
MSCT征象:AP患者MSCT圖像顯示胰腺體積不同程度增大,多數呈均勻性強化,10例患者可見胰周少量積液。單純水腫型胰腺炎密度可正常或輕度減少;而壞死性胰腺炎則密度不均勻。肝內膽管未見異常,膽總管近端與胰管略有擴張,膽囊略顯臌脹,膽囊壁未見明顯增厚,膽囊內也無異常密度影。胰腺壞死區與蜂窩組織炎平掃不易顯示,使用造影劑增強掃描可見低密度壞死區。有胰周改變者胰腺周圍脂肪內可見模糊條網狀密度影。有出血壞死者增強掃描時可見散在點狀或斑片狀低密度灶或在密度減低區夾雜密度增高影。MRI征象:AP患者MRI圖像顯示胰腺不同程度腫大,花邊樣輪廓消失,胰腺邊界模糊不清,8例為局部改變,胰腺T1與T2信號略長。單純水腫型胰腺炎腺體T2WI信號有所升高,T1WI信號有所下降,信號均勻,增強掃描顯示均勻強化;而壞死性胰腺炎則腺體T2WI信號呈不均勻混雜狀態,且存在局灶性的T1與T2長信號。部分有胰周積液者呈混雜信號,有出血者T1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時可見不均勻強化。有壞死灶者病灶為低密度不強化區,增強表現與MSCT相似。MRCP顯示胰管與膽管有不同程度擴張,能良好顯示胰周、腎周及盆腔的胰液流注情況,部分患者可見腎周被膜增厚、腎旁前間隙積液。
2.22種檢查方法對胰腺及周圍病理改變的顯示結果對比:
MRI對胰腺積液或胰周積液及胰腺比鄰結構改變顯示率顯著高于MSCT(P<0.05);2種檢測方法對胰腺改變、胰腺輪廓改變顯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2種檢查方法診斷AP的效果對比:62例,2種檢查方法病情評估準確46例,過高評估3例,過低評估3例,漏診8例,誤診2例,準確率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國內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X線、超聲、CT、MRI等影像學檢查手段在AP臨床診斷中也有不同的應用價值[5]。如何選擇快捷、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對AP的診斷和病情評估效果有明顯影響。因此,需要對不同的影像學手段進行比較分析。MSCT是一種分辨率較高的快速掃描手段,能夠清晰顯示胰腺和周圍組織的內部結構,受脂肪與腸道氣體干擾較小,平掃后進行動態增強掃描能夠準確發現病灶出血和壞死等情況[6]。本研究中AP患者的MSCT圖像征象十分典型,主要表現為胰腺的腫大、密度變化以及積液、出血、壞死等異常改變。但臨床實踐表明,MSCT自身分辨率仍需進一步提升,且檢查前準備及患者檢查中的配合度也會影響圖像清晰度。因此在輕癥AP與AP早期改變的診斷中敏感性較低,容易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延誤治療時機。而通過增強掃描能夠提高分辨和對比效果,顯示腺體不強化的低密度壞死灶,適用于鑒別壞死型胰腺炎[7]。但進行增強掃描也會明顯增加檢查費用,注入對比劑也可能出現不良反應。而MRI則對軟組織分辨力高,對液體信號敏感度高,能夠準確顯示胰腺形態及其周邊組織結構等情況,因此MRI對輕癥AP及AP早期改變的診斷效果優于MSCT,使患者的病理改變能夠被及時發現和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8]。國外專家也指出[9],胰腺組織血流豐富,AP患者早期病理改變發生后胰腺組織炎性狀態能夠對局部血流和微循環產生明顯影響,因此推薦MRI作為診斷AP的優選手段。臨床實踐表明,MRI在T1WI上胰腺和周圍脂肪信號對比效果好,在T2WI上胰腺組織和鄰近消化道信號對比效果好,同時MRI對患者出現滲出、積液等水含量變化情況信號顯示十分敏感,加之抑脂、壓水等成像序列更能夠增加組織間對比度,從而為AP的診斷和病情評估提供豐富的信息。另外,MRI平掃即對胰腺的壞死、出血情況有良好的敏感性,平掃表現與增強掃描符合程度高,較MSCT效果更佳。本研究結果也顯示,MRI對胰腺積液或胰周積液及胰腺比鄰結構改變顯示率顯著高于MSCT,在診斷AP的正確率以及病情評估準確率方面略高于MSCT,可見MRI在診斷AP和評估患者病情方面有獨到的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MRI對檢查條件的要求較高,檢查時間較長,部分攜帶體外設備以及呼吸無法有效配合的患者無法進行MRI檢查,都限制了MRI的應用。另外,對于有條件的患者推薦采取MSCT與MRI聯合檢查,使得二者進行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綜上所述,MSCT與MRI對AP的診斷價值相似,但MRI圖像更清晰,診斷準確度更好,可作為優選檢查手段。
參考文獻
[1]張芬,楊柳,王浩,等.急性胰腺炎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15):2983-2986,2979.
[2]劉永,羅朝軍.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7):1337-1338.
[3]何曉浩,段常青.MRI對急性胰腺炎診斷及病情程度評估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0):10-12.
[4]王春友,楊明.《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解讀———急性胰腺炎外科診治現狀與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35(1):8-10.
[5]劉莉,李晶,郝強,等.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評估的影像研究進展[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4,37(3):246-250.
[6]李勇.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學,2015,21(8):1479-1481.
[7]賴新波,洪競華.多層螺旋CT與MRI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6):1125-1127.
[8]楊宇,周智慧,李平.MRI影像對比觀察對急性胰腺炎肝臟損害的探討[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7):977-979.
作者:田愛民 馬國林 單位:山西省陵川縣人民醫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