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7例。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對疾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結果與健康教育前比較,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知曉空腹血糖的正常值、知曉糖尿病能控制、無明顯臨床癥狀也需檢測血糖、血糖為正常值仍需服用降糖藥物、飲食控制對疾病影響5個維度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合理飲食、堅持鍛煉、按時用藥、情緒控制、定期復查及規律作息遵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
關鍵詞:糖尿病;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疾病認知水平;遵醫行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習慣變化,糖尿病病發率逐年提升,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1]。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除使用降糖藥物治療外,其治療結果與患者自身管理有密切關系,對疾病有認知并了解治療的作用是自身管理的基礎,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至關重要。常規健康教育雖對疾病知識有講解,可提高患者對疾病水平,但因患者自身認知度太低,療效不佳[2]。本研究旨在探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7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31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5.26±4.57)歲。觀察中組男34例,女33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6.31±4.62)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3];②可自理,意識清晰;③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認知障礙;③精神障礙。1.3方法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宣傳,包括入院指導,詳細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及治療作用,出院指導,開設健康講座,發放健康手冊,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做出相關指導,住院期間1周隨訪患者2次,離院后1個月隨訪患者1次。觀察組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模式: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組成健康教育小組,采用多媒體展現方式,與患者面對面交流疾病知識,詳細指導與講解,每次健康教育宣講時間為20min左右,每周2次,一直持續到患者出院。②健康教育內容:A.疾病知識宣教,講解糖尿病發病的因素及影響,控制血糖的方法,飲食注意事項及治療的作用,使其堅信健康治療的重要性。B.提供專業知識參考,采用相同病例的實際案例作為宣講的基礎,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結果,樹立治療信心,安撫其對疾病的恐懼情緒,使患者相信保持良好心態、采取正確行為可提高治療效果。C.行為指導,糖尿病患者每天對糖分的攝入量需嚴格控制,遵守醫囑使用降糖類藥物,輔助患者定期做訓練、測量血糖,確立健康行為的目標。D.定期隨訪,患者出院后,定期每月隨訪1次,強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動員家屬監督及鼓勵患者,定期隨訪時間為1年。1.4觀察指標①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制健康教育量表調查患者對疾病認知度,包括是否知曉空腹血糖的正常值、知曉糖尿病能控制、無明顯臨床癥狀也需檢測血糖、血糖為正常值仍需服用降糖藥物及飲食控制對疾病影響5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為0.774,重測信度為0.73,每個維度20分,分值越高,表明對疾病認知度越高。②健康教育后,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遵醫行為,可讓家屬輔助回答,包括合理飲食、堅持鍛煉、按時用藥、情緒控制、定期復查及規律作息等。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用非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c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與健康教育前比較,健康教育后患者知曉空腹血糖的正常值、知曉糖尿病能控制、無明顯臨床癥狀也需檢測血糖、血糖為正常值仍需服用降糖藥物、飲食控制對疾病影響5個維度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合理飲食、堅持鍛煉、按時用藥、情緒控制、定期復查及規律作息遵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疾病,多發于飲食不規律及肥胖人群,與遺傳及環境因素均有相關,若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損害心臟、血管、腎等功能,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隨著生活水平改善,人們飲食結構變化,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發展[4-5]。臨床多采用胰島素類降糖藥物抑制血糖,但臨床研究表明,患者具有健康行為,對疾病有認知且積極配合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教育前比較,健康教育后患者知曉空腹血糖的正常值、知曉糖尿病能控制、無明顯臨床癥狀也需檢測血糖、血糖為正常值仍需服用降糖藥物、飲食控制對疾病影響5個維度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常規健康教育與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均可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但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知識,提高對疾病認知水平;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合理飲食、堅持鍛煉、按時用藥、情緒控制、定期復查及規律作息遵守率均較高,表明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遵醫率,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積極鍛煉,合理飲及定期復查,提高治療效果。常規健康教育對住院患者采用宣講的方式講解疾病知識,回答患者問題,告知治療的作用,雖對疾病知識、健康行為、飲食注意等方面有講解,但患者本身對疾病認知度低,又因疾病困擾治療信念低,且執行度低,因此,常規健康教育難達到最佳效果[6-7]。知信行健康教育是以知識、態度、信念、行為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首先讓糖尿病患者了解疾病知識,住院期間每周與患者進行兩次面對面的疾病知識宣講,使患者詳細了解疾病知識,明白治療的作用,確立經治療后可康復的信念;其次以實際案例的治療結果讓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積極面對并配合治療,并使患者逐漸減少危害健康的行為,建立利于康復的行為;最后采用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病情變化,監督并督促患者遵醫行為,進而提高患者遵醫行為[8-10]。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遵醫行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馮佳佳,蘭潔.住院糖尿病患者知信行模式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5,24(5):508-510.
[2]廖涌.中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現狀及展望[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5,34(7):1042-1045.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5,7(3):26-29.
[4]李淑賢,李玉玲,魯惠玲.“知信行”模式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干預效果[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9):1071-1074.
[5]朱戊沖,陳文亮,黃燕杏,等.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J].廣東醫學,2018,39(9):135-137.
[6]陳士翠.知信行模式對COPD患者氧療遵醫行為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5,36(4):493-494.
[7]羅青,紀玉桂,王東亞,等.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視頻在初發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4):2892-2895.
[8]黃麗亞,符興南.知信行健康教育聯合辨證施膳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9):85-87.
[9]余興艷,畢娜,劉寧,等.“知信行”模式在脊柱結核術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12):1313-1317.
[10]謝惠艷.家屬"知信行"護理管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評價[J].當代醫學,2017,23(16):164-166.
作者:胡藝 喻淑琴 熊萍 單位: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