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風后抑郁者觀察與護理案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風是一種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的臨床常見病。中風不僅導致患者生理殘疾,而且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其中中風后抑郁癥(poststrokedepression,PSD)最為多見,發生率在40%~50%之間。其表現為病人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空虛、厭煩、淡漠,認為活著無意義等。由于發生率較高,持續時間較長,患者信心喪失,對治療造成障礙,影響其徹底康復。Moris等經過10年隨訪研究發現,腦卒中患者如果伴發抑郁,將延緩腦卒中后的康復,導致死亡的危險性增加24倍。200305~200508,我院收治中風后抑郁癥18例,經過護理人員精心護理,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8例住院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齡最小39歲,最大69歲,平均59.5歲;病程最短28d,最長13個月。其中缺血性中風14例,出血性中風4例。18例患者均經CT或MRI確診為中風,且為首次發病,符合中風的抑郁癥診斷標準,排除昏迷、智力障礙、失語者。
1.2治療方法對中風后抑郁癥以中醫藥治療為主,即在腦血管病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血府逐淤湯治療。
1.3療效標準與結果療效標準參照張氏的方法制定,以痊愈、好轉、無效三項評定。精神癥狀全部消失,情緒、情感恢復正常,能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為痊愈;精神癥狀基本或大部分消失,時有情緒、情感低落,能勉強處理一般日常生活為好轉;精神癥狀無改善,情緒、情感低落仍明顯為無效;療效判定統一以3個月為期,包括住院期與非住院期。18例中,痊愈5例,好轉8例,無效5例,有效率72.2%。
2.1對PSD的觀察PSD是中風后繼發的一種情感障礙。臨床中我們發現,PSD患者的活動障礙常導致抑郁癥的發生,而抑郁癥又可影響PSD患者的康復,形成惡性循環。PSD除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外,還減慢肢體功能和認知功能恢復,并可使死亡率升高(無效5例中,3例死亡)。同時,神經功能低下也應是繼發抑郁癥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PSD的發病概率與病程也存在一定關系,病程越長,PSD的發病率越高,不過由于病例數稍少,有待進一步觀察。
2.2一般護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居室要通風換氣,環境清潔,保持空氣清新;②合理飲食,選擇低脂、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無刺激性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供給足夠熱量。避免發生嗆咳、誤吸等;③加強基礎護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口腔清潔,保持大便通暢,協助定時翻身,注意皮膚護理,預防壓瘡;④做好安全護理,防止發生跌倒等意外;⑤保持患肢功能位置,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肢體癱瘓程度。
2.3功能鍛煉中風后患者的恢復一大要點就是加強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包括肢體與語言等方面的訓練。功能鍛煉應在病情穩定后及早進行,堅持被動和主動相結合、床上和床下相結合、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原則。在這“三結合”的原則下,最主要的是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確的運動方法。肢體活動能加強血液循環及恢復肌力,進而促進神經遞質的合成,反過來也對抑郁癥的恢復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學者認為,肢體活動能力越低,PSD的發生率越高,抑郁的發生與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成正比關系。因此我們將功能訓練貫穿于中風的始終,充分發揮病人的潛在能力和殘存功能,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到正常的功能狀態或重新獲得技能,縮短恢復的期限。
2.4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實現全面康復的重要內容之一,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而患者心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病情的轉歸。筆者在臨床觀察中注意到,中風后抑郁癥患者多具有焦慮、自卑、依賴等心理,不愿配合治療,甚則自暴自棄,產生輕生念頭,嚴重影響臨床療效。針對這一現象,護理人員應當尊重和關心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中風的病因、治療及預后的可靠信息,同時說明康復需要一個過程,指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并且根據病人性格特點、病情輕重、家庭境遇的不同及各種不同的心理變化如緊張恐懼、悲觀失望、被動依賴等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方法,增強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樹立堅持戰勝疾病的信心。
2.5家庭干預家庭干預是指對患者家庭成員進行相關疾病知識教育,或由醫務人員定期家訪進行干預性訓練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進行家庭干預對象主要為PSD患者有行為能力家屬。內容為:①認知干預:向患者家屬宣教PSD的相關知識,包括其誘因、病因、預防及治療,提高其家屬對疾病的認識;②心理干預:講解心理、情緒對PSD的作用,明確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疾病預后的消極影響,指導其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導工作,并建立家屬病癥痊愈的信心;③行為干預:教會家屬掌握一定的康復訓練方法,協助患者進行經常性的功能訓練,根據病情允許鼓勵患者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工作,改變家庭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④情感干預:重點講解和諧的家庭環境對于本病恢復的異常重要性。
3、討論
3.1護理對PSD患者的重要性中風后抑郁癥患者康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醫護患及家屬人員的共同努力,堅持不懈。臨床上歷來都非常重視護理對于本癥的康復作用,護士在協助進行藥物康復治療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情志變化,掌握患者的病情動態,從飲食、生活起居、功能鍛煉和心理護理等多方面對患者施護,并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本癥的有關知識和護理技巧。因此,護士在患者康復過程中不僅擔任治療者,還起著協調者、觀察者和宣教者等作用,對促進PSD患者的早日康復有著重要的影響。
3.2家庭干預對PSD患者的康復作用病人是一個身心環境相互作用的整體,因此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對疾病康復十分重要。家庭關系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如果家庭關愛喪失,就意味著缺乏穩定的社會支持。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圍、融洽的家庭關系及家庭關系及家庭支持程度的高低可直接影響PSD患者的康復,及時正確地發現和處理中風后患者的情感障礙是中風康復工作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家庭干預便是將這一道理運用于臨床護理研究,把社會、家庭、醫院聯系起來,將臨床治療與康復從醫院延伸到家庭。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疾病知識介紹,緩和家庭氣氛,行為――認知干預等系統措施的介入,改善或促進而有效的良好干預,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有學者研究發現,家庭干預對心境障礙的治療取得較好效果,且在療效與服藥依從性兩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這一點在我們的觀察中得到進一步的證實,應當引導起臨床護理的重視。隨著社區護理體制的逐步健全,精神康復的院內社區循環已成為發展趨勢,促進了醫患之間、患者與家屬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并鞏固和提高了藥物治療和功能鍛煉的效果,對于加速患者的康復、改善家庭關系以及創造社會效益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明明.腦卒中后抑郁癥及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7(4):159.
[2]殷春萍.針藥并用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10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4,36(3):25.
[3]MorrsiPL,BearH,FriesS,etal.Associationofdepressionwith10yearpoststrokemeotaity[J].AmJPsychiatry,1993,150:124.
[4]張秀榮,趙鴻運.舒神湯治療中風后抑郁癥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02,22(3):35.
[5]張歌心.中風后抑郁癥的康復與臨床研究[J].醫學研究通訊,2001,30(7):50.
[6]李新英,薛玉香.家庭干預對心境障礙的療效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5,17(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