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教師發展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問題提出的背景
1.1醫學教師專業化的歷史概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個醫務工作者不變的信條。作為守護健康的使者,醫務工作者的技術水平必須精湛。作為群眾的公仆,醫務工作者的操守也必須清貞。而技術的學習,操守的培養,是每個醫學生進入醫學校園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因此如何提高醫學教師的素質也成為關乎人民群眾利益的一件大事。為此,教育部、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關于舉辦高等醫學教育的若干意見》,啟動了醫學教育的改革。其核心在于通過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醫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在試驗并實施了醫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醫學教師在長期應試教育的環境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結構、以及能力結構都嚴重不足甚至是畸形發展,諸多方面滯后于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亟需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支撐。
1.2醫學教師專業化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2006年,我校聯合省內多所醫學教育院校啟動了“醫學教育改革具體方案”的研究。下面結合相關調查結果分析說明醫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1.2.1醫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問題。由于醫學教師多為醫學院校畢業,所接受的系統的教育學理論的學習比較少。因此,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①在教學設計方面,許多教師沿用傳統的初高中教學設計方案,使本來豐富多彩的醫學教育黯然失色;②在課堂管理方面,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夠緊湊、科學,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不高,沒有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效益不高;③在教學反思方面,許多教師缺乏對每次課得失的總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存在的問題說明,教師形成的諸多觀念,都滯后于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醫學教師專業化水平。
1.2.2醫學院校的師生關系問題。師生關系作為醫學生學習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人際關系,在學生的人際關系網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溫暖、開放、支持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形成對學校的歸屬感,并能促使他們提高學業成績和社交能力,保證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在醫學院校的師生關系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①醫學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僅以我校為例,百余名一線教職員工中,年齡在45歲以上者已有52人之巨。老齡化嚴重的教師隊伍難以與80、90后的學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和信賴的相互支持的師生關系。②與學生年齡相近的青年教師雖能與學生做好有效地溝通,但部分青年教師缺乏控制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1.2.3醫學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指數”問題。區別于普通義務教育的教師,許多從事醫學教育的教師為兼職教師,在從事臨床工作的同時,又肩負著繁重的教學工作,更兼有科研的重擔。這一情況使廣大醫學教師普遍工作壓力感增大,工作力不從心。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客觀上繁重的工作壓力帶來的,同時,也有來自教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主觀上的原因。要改變這種現狀,在規范辦學的同時,還必須不斷地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生命質量。從而,提高醫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醫學教學的有效性。
2.解決問題的策略、途徑
2.1采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學能力。在提升醫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實踐中,以下幾種方法收效顯著:
2.1.1“定期培訓制”。定期聘請教育教學專家來校講學,通過對先進教學理論、方法、政策法規的學習,為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
2.1.2“課例會診制”。所謂“課例會診”,是指通過大量的聽課,討論,專家點評來提升所有會診參與者的教學水平的研究性討論。通過實踐、會診、再實踐、再會診,以形成最佳的教學設計和新的教學策略;引導教師通過對教育教學案例的分析、解剖與學習討論,使其獲得感悟。
2.1.3“導師制”。以老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導師。以中老年帶青年,以經驗充足帶經驗匱乏,以沉穩老練帶心浮氣躁。促進教師團隊的新老更替。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發揮醫學專長,改善師生關系。醫學院校的學生是幸福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個教師都可以用關心患者的方式來關心學生,每個教師都可以用改善醫患關系的方法來改善師生的關系。而師生關系遠比醫患關系簡單的多。
2.2.1“親情式”師生互動。這種互動是針對老教師與學生年齡差距大的特點設計的。這種互動充分發揮了老教師子女年齡與學生年齡相近的特點,開展親情式關懷。這種方法,一方面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老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
2.2.2定期“心理按摩”。青年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障礙是很小的。我們針對青年教師情緒不穩定的特點,選擇的是為其“心理按摩”。即定期派遣資深的心理醫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心理輔導,幫助青年教師調控不良情緒。
2.3優化管理模式,提高幸福指數。我們認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前提條件,應該是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指數。很難設想,一個不幸福的教師會喜歡這個職業進而去自覺地發展自己的專業。針對這個問題應積極創造條件,提高教師們的幸福指數,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創造基本條件。
主要途徑有:①實行“輪崗制”,促進醫教分離,減輕醫學教師的工作負擔,使其專注于本職工作。②改革教師管理模式,變程式化、事務化的管理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師為本,努力為教師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使管理更貼近教師的心靈。如學校領導情感上對教師的傾聽、交流,不搞教師間的惡性競爭,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等等。③堅決落實教育改革精神和各項政策,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包括保證節假日時間等。④豐富教師的課余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通過積極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個新模式的醫學院校展現在我們面前。積極主動的專業教師團隊,輕松快樂的醫學生,整潔自由的學習環境……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我們的學生正積極健康的學習、成長,履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