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藥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0年教育部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部分明確指出,“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1]。高等學校加強本科生進行科研訓練,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將改變過去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局面,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此,本科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藥學專業重要的課程之一,也是一門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為了達到《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鄭州大學藥劑系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中,以培養創新藥學人材為核心,從多個方面對本科生進行科研能力訓練,加強學生自主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重視課堂教學,調整、更新教學內容
掌握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具有創新科研能力的基礎,而新知識新技術則是培養創新科研能力的必須條件。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不僅注重“厚基礎”的傳授,更要強調新知識的學習,及時將本領域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技術融入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掌握生物藥劑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開闊了科研視野[2]。如詳細介紹活體微透析技術用于連續檢測體內組織藥物動態變化;Caco-2細胞單層模型研究藥物跨膜轉運性質及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示蹤微載體細胞內動力學過程;國內國際常用藥動學軟件等。
2改革實驗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能力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大多是按照老師講授的內容或實驗講義照本操作,且實驗多以驗證理論為主。這樣導致實驗教學僅注重實驗結果的理論解釋,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缺乏對學生自主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3]。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將傳統的驗證式實驗向主動式、開放式實驗轉化。在實驗教學中施行分層次教學,做到既有基本實驗的訓練,也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在學生掌握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加強設計性實驗訓練
設計性實驗主要是以提高學生獨立實驗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4]。在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組成小組,申請進入藥學實驗中心專為本科生科研訓練設置的開放實驗平臺。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提出實驗任務,學生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方法的基礎上,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準備、操作程序至結果評價的實驗全部過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僅針對實驗的關鍵步驟進行指導。如藥物腎清除率實驗,學生可以先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后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動物,熟悉膀胱插管等手術操作,經指導老師審核方案后即可進行研究。通過設計性實驗模擬科學研究的完整過程,不僅能使科研和實驗教學有機地結合,將科研工作的思想、目的、內容和手段融合進實驗教學,使學生了解學科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技術,提前接觸科學研究工作,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的熱情。
2.2逐步增加綜合性實驗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綜合性實驗是將生理學、藥理學、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藥物分析學等實驗重新整合,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與滲透,為學生提供一個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訓練機會。為了提高學生創新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應以設計性實驗為基礎,逐步增加綜合性實驗。如把藥劑學的布洛芬緩釋片的制備和體外釋放度測定、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生物利用度實驗和藥物分析的布洛芬的HPLC含量測定實驗合并成片劑制備-體外釋放度-HPLC測定方法建立-生物等效性實驗,使學生初步理解新型制劑研究的過程。經過綜合性實驗項目的學習和訓練后,使學生加強了各學科知識的聯系,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運用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理論和相關的專業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5]。
3通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使學生獲取初步的科研能力我國多數高等院校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科研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開展了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SRTP)。SRTP已成為國內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而采取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新舉措[6]。針對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教學中實踐機會少,動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的缺陷,鄭州大學藥劑系的老師們主動指導品學兼優且對科研有興趣的學生選擇課題、查閱文獻、撰寫標書,鼓勵他們積極申報國家級和校級的SRTP課題,通過科研課題的申報使學生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訓練。課題立項后,指導教師負責監督和指導科研小組研究計劃的落實,定期聽取科研進度匯報,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同科研小組進行討論,重點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三年來,我系已有多項SRTP被立項資助,其中有三項為教育部資助項目。隨著同學們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學生已發表多篇科研論文。其中“氧化苦參堿納米膠束的制備及體外抗腫瘤活性研究”一項目發表一篇SCI收錄論文和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另有三個項目也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SRTP既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研究的艱辛,又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SRPT激發了大學生參與科研的濃厚興趣,培養了他們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及科研協作能力,對日后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
4通過畢業專題實習,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畢業專題實習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綜合訓練學生運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大學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都具有重要作用。本著創新和提高科研能力的原則,在畢業實習階段,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獨立的課題,由老師一對一地對進行指導。首先,教師結合自己課題研究情況,提出一個研究思路,學生通過全面查閱文獻和綜合分析后設計初步實驗方案。經與教師討論并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條件,學生進一步完善實驗設計,使之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其次,根據先前設計的方案,開始進行預實驗。在預實驗時及時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時調整實驗方法。最后,在預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正式實驗,系統的就各項實驗內容開展研究,最終完成具體的實驗。這一階段的訓練著重于學生自己探索,并且指導老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吸取前人的經驗,使學生學會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給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重點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更新課堂內容、改革實驗教學、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和畢業專題實習等多環節的科研訓練,使同學們的綜合科研素質、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增加了對整個科研活動過程的了解。這種科研訓練模式是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