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CT影像質量的影響與管理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質量的影響因素,并分析對應的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選取質量控制措施實施前后進行CT影像檢查的患者各120例,實施前的12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實施后的12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影像質量,并分析影像質量的影響因素。結果:實施質量控制措施后,觀察組的CT影像質量提升顯著,顯著高于控制措施實施前的對照組(P<0.05)。CT影像質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包括了業務能力的不足和責任心的問題,同時也受偽影及密度分辨率等的影響。結論:根據影像所存在的影響因素之間差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來確保CT影像的質量,對于醫療發展及臨床診斷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關鍵詞:CT影像質量;控制措施;影響因素;醫療衛生
在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進行CT檢查是非常普遍的技術,同時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及醫療技術的完善,CT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在診斷的過程中,提高CT影像的質量作用明顯[1],不僅能夠使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能夠使得診斷的準確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根據影像所存在的影響因素之間的差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來確保CT影像的質量,對于醫療的發展及臨床診斷效果進行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醫院于2017年對CT影像實施質量控制,選取實施前后的患者各120例進行比較。其中質量控制實施前2016年的120例患者為對照組,質量控制實施后2017年的12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70例,女50例;年齡為18~7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為18~7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CT影像采取常規措施。觀察組患者的CT影像采取質量控制措施管理。①密度定量[2]:主要包括了背景和組織影像兩個方面,其中所謂組織影像密度,主要指的是不同位置的定量值以及不同位置的測定點的確定;而所謂背景密度,主要指的是未感光和完全感光區域的最小和最大密度。②體位標準:根據解剖學確定,通過兩側的對稱顯示。③定位選層:對于組織器官來說,掃描的過程需要保證完整。④無偽影:偽影主要是包含了兩類[3],分別是肌源性及非肌源性的偽影。對于非肌源性的偽影,主要是包括了解剖結構偽影及顱底骨高密度偽影等,同時也可能包括了體外金屬偽影等。而對于機源性偽影,主要指的是環狀或者是條狀的偽影。包括了與系統及與測量相關的偽影,也包括了與重建有關的偽影等。⑤窗位、窗寬的選擇:在對于檢測部位進行檢測時,需要適當的窗位,這是確保檢測質量的關鍵。需要對窗位進行適當的調整,不能夠過高,也不能夠過低,窗位過高則會導致圖像較暗,反之則會較亮。也不能過寬或者過窄,過寬可能導致圖像較弱,反之則導致圖像較強。需要適當的對大小進行調整,進而能夠提高圖像的分辨率。⑤影像片的處理:好的影片需要沒有劃痕,有著較好的影像密度,為了能夠滿足上述的要求,需要對影像進行及時的處理,進行良好的匹配,才能夠使得影像的質量得到保障。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影像質量合格率。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對照組的120例患者,不合格為22例,其余患者的影像合格,合格率為81.67%。觀察組的120例患者,不合格為4例,其余患者的影像合格,合格率為96.67%。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一般來說,主觀及客觀兩方面的因素,會對CT影像的好壞造成影響,其中主觀因素主要是包括了責任心不強及業務能力不足等,而對于客觀的因素,主要是包括了偽影及密度分辨率和人體的運動所導致的偽影。責任心相對較差,主要在以下的幾個方面會有體現:①擺位不正確,導致很難出現左右的對稱,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各個環節都要掌握。②信息的輸入有誤,檢查者的信息出現錯誤。在進行檢查以前,要對患者的信息進行核對,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包括了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信息。③有著較大的漏掃或者是盲掃范圍,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員的不集中,使得在掃描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盲掃或者是漏掃的區域,這不僅會使得患者的輻射劑量增加,同時也可能導致更多偽影的出現。④偽影,在操作前進行仔細的詢問好檢查能夠使得偽影有效降低。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相對較差,沒有準確掌握解剖的知識,在掃描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掌握掃描的速度及注射的計量,使得掃描的時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掃描的起始和延時時間也存在差異。密度分辨率[4]:所謂密度分辨率主要指的是對于物體微小差別的分辨能力,也能夠將之稱為是比較度的分辨率,光子數量以及掃描層的厚度、物體的大小等因素都會對其造成影響。偽影:偽影的產生可能會受到設備性能的影響,運行設備的不穩定是導致偽影的一個主要因素。比如,探測器的響應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時可能導致偽影,數據測量轉換存在誤差以及采樣頻率較低時也可能產生偽影,同時部分容積效應因素也是偽影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手術內的固定物由于密度相對較高,這使得在掃描的過程中很可能導致偽影的產生,進而對圖像的質量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人體不自主運動也會導致偽影的產生:CT檢查時,胃腸等器官的蠕動以及呼吸和脈搏等都可能會導致偽影的產生,會影響圖像質量。所以,在進行掃描時,要要盡快完成,同時抑制可能出現的不自主的運動,確保掃描的質量。綜上所述,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影像質量顯著較高(P<0.05),這就說明在CT影像拍攝的過程中,通過有效質量控制能使得CT影像質量得到顯著性提高[5],同時也能夠使得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臨床診斷效率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彭攀.CT成像技術的影像質量控制和保證[G].國際數字醫學會數字中醫藥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數字中醫藥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6.
[2]曹榮國,齊玉敬.X線骨密度儀與骨定量CT對圍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的檢查[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9):113-114.
[3]張磊.CT影像偽影產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8):196-198.
[4]劉文倩.淺談ct圖像的質量控制與設備維護保養[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4):85-87.
[5]陳靜,葉國偉,周芳彬.基層醫院CT診斷與技術質量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2):144-145.
作者:黃麗君 張道春 楊海 應琦 單位:臺州恩澤醫療中心恩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