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工程科人員安全的防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物理性危害因素(1)機械性傷害。在大型設備安裝、調運、搬遷和場地準備過程中,為了保證設備正常使用、節約成本和便于今后工作,要求醫學工程工作人員具有較全面的知識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細致認真地做好每項工作,但其中的安全防護問題不能被忽略,如:包裝箱的毛刺,搬運時的必備輔助工具,通過房間或過道時防止擠壓或磕碰等。此外,在加工一些醫用器械和配件時要注意金屬切削物和碎屑的飛濺等。(2)電氣性傷害。所有電子設備都存在一定的泄漏電流,在醫療設備的維修、維護過程中,如高頻電刀、除顫監護儀及放射設備等都有可能產生電氣安全風險,即使正常關機后,設備某些部位仍存在高壓,維修時有遭到電擊的危險。許多電氣設備都具有一個金屬外殼,若設備的外殼接地不良,電源火線和機殼之間的絕緣產生故障或有電容短路時,都會在機殼和地之間產生一定的電位差,此時如有人同時接觸設備外殼和地,就會受到電擊。(3)電磁及電離輻射。醫療設備的電磁和電離輻射所帶來的健康隱患不容忽視。醫院和放射診療工作人員重視放射工作場所的實體放射防護措施,對放射工作場所環境防護劑量檢測結果投入極大的關注,認為實體防護措施才是最有保障的防護手段,但卻往往忽視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工作人員如果對放射防護知識掌握不全面,對國家頒布實施的個人劑量監測規范了解不詳細,導致不能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并按周期進行監測。(4)高溫高濕及噪聲。醫院的消毒供應設備多為大型設備,管路結構復雜、工作溫度高、濕度高及消耗功率大,在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全自動清洗過程中所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意外而易引起燙傷,在維修和維護過程中要注重安全防護。放療設備中的鈦泵、電子槍及磁控管等器件工作時均處于高溫狀態下,操作不慎可造成燙傷。這些設備同時開啟噪聲>100dB,長時間作用于人體,可造成聽覺器官、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損傷,出現頭痛、耳鳴、心跳加快及血壓升高等生理變化。
1.2化學性危害因素(1)汞污染。汞能在微小劑量下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并且通過影響微生物對環境造成損害。汞污染的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生物擴大性,使得汞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具有很大影響。據統計,醫院中含汞設備種類有20余種,除了水銀血壓計和水銀溫度計外,還包括食道擴張器、灌腸器、組織定色劑、染色溶液和實驗室試劑等,還有一些設備如自動調溫器、電池、壓力表、熒光燈和聚焦燈等也含有汞,其中最主要的為水銀血壓計。(2)鉛污染。鉛或鉛制品是有效的防護材料,大量存在于放射、放療設備及機房中。通常屏蔽門都含有大量的鉛,加速器治療頭也采用鉛塊防護,制作適形鉛模時也會產生較多的鉛蒸汽。鉛可被人體經呼吸道從空氣中攝取,作用于全身各系統和器官,尤其是神經、消化、造血和心血管系統等,引起貧血、鉛性腦病及鉛性腎病等。據報道,在X射線機房空氣中鉛濃度和放射工作人員頭發中鉛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人群。(3)臭氧等有害氣體。國家規定的臭氧濃度限量為0.3mg/m3,空氣消毒機產生的臭氧對呼吸道有嚴重的刺激作用,造成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工作中經常接觸的打印機、復印機墨粉發熱產生的臭氧及有機廢氣更是強致癌物質;一些消毒滅菌設備中的環氧乙烷、過氧化氫等處理不當也會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
1.4生物性危害因素醫院是傳染源密集的高風險工作場所,特別像血液透析室、傳染科、消毒供應室及檢驗科實驗室工作污染區等。生物性危險因素主要來自各種標本中的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工作人員獲得性感染的途徑主要由吸入含有病原體的氣溶膠引起感染,在維修離心機、生化儀及血透機等過程中容易發生。此外,在做此類設備的維護保養及維修過程中,要對設備內部進行除塵清潔處理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積聚在設備中的大量粉塵、塵埃,防護不當極易吸入并刺激呼吸道,有可能損害呼吸系統功能甚至引發疾病。
2醫學工程科工作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對策
2.1提高認識,加強對職業安全防護的組織領導職業安全防護直接關系到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深刻認識做好職業安全防護工作對于保障工作人員健康、減少事故隱患、構建和諧醫院的重要性,要將其作為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2.2樹立職業安全理念在新的“綜合醫院評審標準”中對勞動安全防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醫院要貫徹執行《勞動法》等國家相關法規,建立和完善職業安全防護措施、應急預案、處理與改進的制度,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有職業安全防護教育。同時,加強自我防范意識,了解并掌握相應的自身防護知識,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為臨床提供更優質的技術保障服務。
3醫學工程科工作人員職業安全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和報告流程建立健全各級職業安全防護體系和機構,完善一系列相關制度并嚴格實施。對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1)當工作人員遭受感染(包括化學污染)與職業損傷后啟動緊急處理程序。(2)如實追蹤工作人員遭受感染與職業損傷的原因,及時采取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的改進措施,并落實到位,制定意外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3)環境保護及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防護符合規定,長期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定期體檢,建立個人放射防護檔案,對計量超標原因進行分析和改進。
3.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意外傷害醫療設備上市前隨然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將產生的危險降低到最小程度,但仍無法保證絕對安全,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其潛在的危險性,掌握必要的安全與防護知識,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相關規程,避免意外傷害。
作者:米永巍李怡勇李濤姜天單位: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醫學工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