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DCA循環法化療藥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多數化療藥物對血管內膜刺激性較大,一但滲漏于血管外,輕者造成皮膚組織腫脹、疼痛,重者科導致局部組織潰爛、壞死,更嚴重者甚至經久不愈、潰爛可深及肌腱及關節,最后達到需外科請創、換藥、植皮治療。給患者造成了心理、軀體上的雙重傷害。為此,避免、減少化療藥物外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科室自2006年至2007年運用pdca循環法(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降低化療藥物外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室進行化療患者1058例。其中:肺癌501例、乳腺癌429例、腸癌70例、鼻咽癌8例、食管癌18例、腦膠質瘤12例、胃癌20例。年齡18-70歲。女性:441例、男性:617例。
2方法
PDCA循環法包括4個階段、8個步驟。第一階段為計劃階段(包括4個步驟: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確定目標、制訂計劃)。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第三階段為檢查階段。第四階段為處理階段(包括鞏固措施,針對執行中發生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遺留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解決)。
2.1計劃階段(p)
2.1.1評估患者
①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宣教計劃。
②患者本人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情況,制定適合病人本身的宣教方式。
③病人的診斷:根據不同診斷制定不同的靜脈使用計劃。如:乳腺癌病人術后半年內只能使用健側上肢靜脈,而上腔靜脈綜合征病人不能使用上肢靜脈。
2.1.2護理人員的素質
①學會溝通技巧。
②加強技術培訓,做到一針見血。
③對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外滲預防及處理的掌握。
④較強的責任心的培養。
⑤對低年資的護士進行專科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2.2執行階段(d)
2.2.1針對計劃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際操作,也是PDCA循環中的重要環節。
對新入院病人進行評估,掌握是第幾次化療、疾病的診斷,了解患者本人對自己疾病的了解情況、是否知曉自己的確切診斷。做好入院時的環境宣教,酌情告知患者或家屬本次化療的方案、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用藥期間需配合事項。
2.2.2選擇最佳穿刺部位。選擇前臂最易穿刺的大靜脈,切勿在靠近肌腱、韌帶、關節等處靜脈給藥,避免在做過放射治療的肢體,有A—V瘺的肢體、乳腺癌術后患側肢體、淋巴水腫等部位。還應避免在24小時內被穿刺過靜脈穿刺點的下方從新穿刺,以免抗癌藥物從前一次穿刺點外滲。在穿刺過程中,避免用針頭在組織中探尋靜脈,這樣會損傷靜脈的完整性。[1]
2.2.3化療中的患者,靜脈注射化療藥時,先輸入5%的葡萄糖或0.9%氯化鈉注射液通暢后方可給入化療藥物、并告知患者給藥期間注射部位如有不適或疼痛應立即通知護士。一般藥物每5-10分鐘巡視一次,抽回血證明針頭在血管內無外滲。特殊藥物,如:NVB、ADM類護士化療中要全程看護直至輸畢。對NVB沖管液體要不少于250毫升。
2.2.4注射后告知患者在化療間歇期間,如果需要應用其他藥物時,盡可能用下肢靜脈。保存血管的完好率,以作到合理使用靜脈、減少外滲。
2.3檢查階段(c)
2.3.1責任護士對化療患者進行評估。
2.3.1護士長對化療患者進行檢查。內容為:相關知識的掌握、了解,注射中有無告知注射肢體移動的正確方式,外滲的預防、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乳腺癌患者是否了解半年內不能用患側肢體用藥等。
2.4處理階段(a)
根據責任護士、護士長對患者的評估、檢查,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和防范措施,重新制定下一個循環方案、解決未達到的目標,直至全部解決。例如:應用NVB時沖管的液體未達到到規定的液體量,詢問原因,是由于患者嫌液體多、限制了活動。下次重點放在講解NVB藥物外滲的危害上。再如:護士在化療時把穿刺部位選在了抽取血液標本的下方(小于24小時),結果在抽取血液標本的位置上出現了外滲,,下次重點則放在專科知識培訓上。
3結果
運用PDCA循環法后,提高了護士的交流、溝通技巧,拉近了護患的距離,減少了護理糾紛,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化療的外滲率。2005年至2006年化療外滲率為:4.1%,2006年至2007年外滲率為1.98%。并且都是在≤1厘米時發現的,做到了早發現、早處理。
4討論
(1)在護理工作中,運用PDCA循環法是可行的。PDCA循環法是美國的質量家戴明博士50年代提出的,已被人們作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2]它強調全員參與與持續改進的原則。在降低化療藥物外滲率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尋找問題、制訂計劃、解決問題、直至達到目標。從而使外滲率從4.1%降到1.98%。
(2)減輕病痛、促進健康、保護生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降低外滲率、減輕患者身心之痛是共贏之樂事。
(3)PDCA循環法達到了全員參與、全程健康教育,通過交流、溝通,制定靜脈使用計劃,學習專科知識、加強技能培訓等,全科護士提高了整體水平。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減少了護理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