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藥學專業與企業合作現狀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通過調查研究當前高等院校藥學專業與醫藥企業合作的現狀,了解莆田學院藥學專業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方法]主要通過個例分析、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合作形式等方面進行調查。[結果]在目前的校企合作過程中,高等院校的滿意度大于醫藥企業,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企業方參與動力不足。[結論]高等院校對市場的意識模糊,合作形式單一,沒有將自身的藥學專業背景與企業用人實際相結合。未來的校企合作應該從人才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實習基地、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旨在促使校企雙方順利達成合作關系,優勢互補。
關鍵詞:高等院校藥學專業;醫藥企業;校企合作
隨著中國醫藥業的磅礴發展和生物醫藥產業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后,福建省的醫藥產業不斷擴大,市場對藥學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升。目前,福建省開設藥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分為藥品營銷、藥物分析、藥物制劑、藥理等幾大類。而莆田學院作為一個地方性高校,在“做大做強醫科”背景下要為海西地區乃至華東地區輸送藥學專業人才,如何根據學科發展和社會需求,把學生培養成即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的優秀人才,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并在財政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許多國家級、省級校企合作項目已經立項,但部分院校仍然存在認識不足等問題,利用簡單的“工學結合”代替校企合作,尤其與醫藥企業的合作,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僅僅停留于表面,很難展開深入合作,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高校辦學定位不夠準確從公立高校的角度來看,因其擁有相對穩定的公共財政來源,所以對市場缺乏敏感度,對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不夠明確,往往“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培養計劃,沒有根據自身特點和地區經濟特征進行調整,使得其在辦學定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與醫藥企業脫節嚴重。
(二)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目前高校的藥學專業教師一般都是從事理論研究的,他們很少與醫藥企業實際生產情況進行交流,使得他們在生產實踐中缺乏經驗。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也較為缺乏,對一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沒有安排他們進入醫藥企業考察學習,因而無法掌握企業對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及能力要求。
(三)院系領導重視程度不足部分院系領導片面的認為只要管理好學生,督促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教師上好課就行,并未給予校企合作應有的重視。部分院校即便擁有校外實訓基地,大多也都流于形式,沒用充分利用資源,只是用于應付教育部門評估,并沒有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往往是在重大節日或上級檢查時學校相關部門與企業聚一聚,大多是走過場,沒有真正談及校企合作的實際內容。
(四)校企合作停留在淺層次現階段,我國校企合作在辦學模式上仍然是學校本位模式,許多院校只是將見習看成對教學漏洞的彌補。雖然參觀企業能讓學生開闊眼界,但僅僅通過參觀是無法使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知識。加上醫藥企業生產環境的特殊性,學生甚至連參觀都很難實現,校企合作在深度與廣度上均不足,實效性更是很難得到顯著提升[1]。
二、調研
(一)調研對象調研地區都在福建省內,以莆田學院和省內的醫藥國企、外企、私企以及與藥學行業有關的事業單位為調研對象,其中國企3家,外企2家,私企1家,莆田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事業單位1家。
(二)調研方法本次調研以調查問卷為主,以個例分析和走訪為輔,對高校藥學專業和醫藥企業合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問卷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主觀看法三種類型題,內容涉及校企合作的滿意度、對校企合作的看法等15題。對高校的調研工作在2018年5~6月份完成,對醫藥企事業單位的調研工作在2018年7~8月份完成。
(三)調研結果與分析共發放調研問卷300份,其中對莆田學院藥學專業師生發放150份,回收143份,有效問卷126份;對醫藥企業發放150份,回收140份,有效問卷137份。1.滿意度調查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醫藥企業,當前醫藥企業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偏低,導致合作動力不足。通過進一步走訪調研,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1)莆田學院藥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中并不占優勢,有4家樣本企業表示,在莆田學院藥學專業畢業生專業技能達到理想效果之前,企業更傾向招收一本院校的藥學專業畢業生。(2)校企合作模式停留在表面,形式單一,企業積極性不高。2.合作形式意向的調查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當前的合作形式,高校的意向都高于醫藥企業。企業對目前的合作形式認同感普遍偏低,要提升就必須對當前的校企合作形式進行改進和拓展,加大深度廣度,增進雙方的參與度,還需要克服以下幾個困難:(1)企業與高校沿著各自的發展途徑在新的環境背景下尋求發展和突破,但聯系并不緊密。企業在人才培養標準方面缺乏話語權,導致高校培養標準與企業用人需求不一致,這一現象不僅僅莆田學院存在,其他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都有這個問題。(2)高校不重視,在高校發放的問卷有效率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或教師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認識。3.對當前合作項目的看法的調查從表3可以看出,無論是高校還是醫藥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各種加深合作選擇贊同的比例都較高,對合作都充滿期望,同時希望對當前的合作形式予以改革,實現雙贏。
三、莆田學院藥學專業與醫藥企業合作改革和創新措施
技能型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踐鍛煉,高校要想提高自身的辦學實力,除了建設校內實驗室、實訓室外,還應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的改革和創新措施具體如下。
(一)改進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是高校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增加醫藥企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聯合醫藥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學計劃。其中,需要完成以下幾點:1.對原來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新進行修訂,在滿足專業培養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調整一些不合適的課程;2.增設適應醫藥產業發展的新課程。新的培養方案還應該考慮到企業對人才的個性化需求,甚至為企業“量身定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訂單式培養[2],確保人才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
(二)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建立一支既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有具備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至關重要,遴選優秀教師依托醫藥行業企業參加企業實踐,教師通過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下學習和實踐,有利于彌補自身在生產工藝、技術方面的不足,能夠將當前醫藥行業最新技術和前沿知識帶入課堂,幫助學生與市場無縫接軌。同時,通過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師主動為相關企業職工崗位培訓服務,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的開發,進一步提升產、學、研水平,在服務中提高自身能力,使職業素養與職業崗位實現有機對接[3]。另一方面,也可以聘期醫藥企業的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講授課程、舉辦講座、開展交流會等,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積極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實踐是課堂教育的延伸,而在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藥學專業由于受到資金限制沒有構建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小型藥廠,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可有效彌補此方面的缺陷,為學生提供貼近醫藥生產實際的操作和學習環境,在企業平臺上親自動手完成部分實踐內容。針對學生無法大量進入合作企業的問題,校方與企業應多次探討研究,商議解決對策,可以在制藥企業無生產任務時組織學生進入企業見習,由藥企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為學生操作示范;也可以由藥企在生產車間建設參觀走廊,供學生參觀使用。
(四)建立校企合作激勵機制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就需要與企業對接了解需求,以此為契機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校企合作中,企業的品牌價值、研發實力和人才需求以及學校的生源質量、培養資源都是雙方能夠實現合作的因素,也是在市場經濟下的激勵因素。在校企合作中,出臺一些獎勵政策能夠激勵師生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對于促進雙方合作也是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對于積極參加校企合作的管理者、員工或教師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或物質獎勵,還可以采取獎金獎勵以及職稱評定上給予優先等方法[4]。
(五)以服務海西地區經濟發展為導向從思想上重視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學院的主觀能動性,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引進與培養、實習基地建設、企業服務等方面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大力加強深度校企合作,努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地方人才需求,也才能推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5]。
四、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醫藥市場對專業化、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日漸迫切,高校與醫藥企業是兩種本質不同的機構,前者以人才培養為重要目標,后者以利潤追求為主要目的。高校學生雖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但往往實踐技能水平較低,需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彌補這一缺陷,充分發揮院校與企業的自身特色,優勢互補促進高校專業建設和醫藥企業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文,劉金波,季曉輝.高等醫藥院校專業建設原則的思考———江蘇省醫學本科專業設置分析與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6,27(11):69-71.
[2]程靜,呂慧,沈悅,等.高等院校面向醫藥戰略新興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3):56-58.
[3]甘柯林,吳美珠,唐鐵鑫,等.以協同機制創新推動藥學專業校企合作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1):17-18.
[4]傅彬.高校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7):121-122.
[5]王仕寶,朱玉泉.醫藥企業與藥學專業人才共育機制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04):41-42.
作者:朱航 單位:莆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