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學針灸療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灸法“治未病”器具的研制
1.1總體結構及控溫功能設計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旨在實現方便易攜、經濟實惠且操作簡單,故本器具結構簡單小巧,重量輕,且其可以更換艾條反復使用。同時對于不同年齡、性別、體質和不同穴位、疾病性質,所需艾絨用量和施灸溫度也會不同,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擬通過手柄處鼓風氣囊控制空氣進入燃燒室的速率,從而控制艾條的燃燒程度以起到控溫的目的,可以實現相對恒溫灸。
1.2氣流流通設計傳統艾條是空氣自然對流,艾煙流向自下而上,艾絨中的艾精油對皮膚的熏蒸作用有限。本施灸器彈性主體上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處設有進氣單向閥,出口處設有排氣單向閥,出氣口與氣流通道連通。設置單向閥保證外界空氣只能通過進氣口吸入,從出氣口排出,不會出現倒流的現象,強制燃燒室內的艾煙單方向流向施灸穴位,加強艾精油與皮膚、穴位的接觸。
1.3隔溫及灰燼處理設計傳統艾灸操作不慎,燃燒后的灰燼脫落到皮膚或衣被上,會造成燙傷等。本施灸器將點燃的艾條放入燃燒室中,燃燒室位于隔熱套內,同時經過查閱文獻,反復對比實驗,采用合理的形狀(圓柱形,接觸面積最大)、尺寸大小,選取適宜的耐高溫材質制成加濕過濾層位于燃燒室上,實現既能阻攔艾灰,又不會阻隔艾的溫熱刺激和熱輻射特性,且保留了艾的藥物特性[2]。
1.4煙霧及氣味處理設計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擬在艾煙接觸穴位前設置煙塵吸附和氣味凈化部件加濕過濾層,將煙氣中的一氧化碳、粉塵等有害物質吸附后保留艾精油接觸皮膚,同時淡化艾味,實現凈化作用。
1.5兼顧間接灸功能設計傳統間接灸費時費力,不安全,易燙傷,且溫度不能持續均衡。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設置間接灸卡槽(替換加濕過濾層),利用隔姜灸灸片、附子餅和蒜泥餅等圓片狀輔助用品,可以實現溫度均衡、集中、穩定等特點,徹底改善千百年隔物灸、隔藥灸的弊端。
2器具結構
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由外殼、頂蓋、手柄、燃燒室和加濕過濾層5部分組成。詳見圖1-3。
3使用方法
燃燒室位于外殼內,頂蓋安裝在外殼上,頂蓋上設有通孔,手柄與外殼連接,燃燒室與頂蓋之間設有加濕過濾層,加濕過濾層的中部有細孔。使用時打開頂蓋,將點燃的艾條放入燃燒室中,然后擰緊頂蓋,手持手柄,對相應穴位進行艾灸。艾灸結束后,打開頂蓋,將燃燒完的艾條灰燼倒出,清潔燃燒室,蓋上頂蓋。
4器具特點與創新之處
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通過燃燒室和頂蓋把燃燒的艾條隔離而不直接作用于皮膚,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艾灸“凡有毛發處不可灸”的技術瓶頸,使最終作用于人體的藥物煙氣溫度不會灼傷人體的毛發,可以避免燙傷。同時通過手柄可以實現自己給自己艾灸,例如可以自己對背部等不易觸摸到的穴位進行艾灸,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很好地避免了傳統艾灸往往需要其他人協助的弊端。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通過加濕過濾層(加濕過濾層為濕棉層等吸水材料)可以擋灰并過濾掉艾煙中的有害物質,而且還可以對艾煙進行加濕,降低了作用于人體的煙氣溫度,同時濕棉層內可以設置氧化亞銅,可以有效吸收一氧化碳。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手柄上設有吹氣裝置,手柄內部設有與吹氣裝置連接的氣流通道,氣流通道與燃燒室連通。通過反復按壓彈性主體即可實現吹氣裝置將空氣吹入燃燒室內,產生助燃氣流,提供氧氣,使艾條充分燃燒,避免產生一氧化碳。器具中的吹氣裝置與血壓計上的打氣球的結構類似,但其只是優選,通過打氣筒等其它裝置也可以實現不斷送入空氣的功能。
5討論
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改進了傳統灸法費時、費力,煙熏火燎,灰燼燙傷等缺點,在保留傳統灸療優勢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突破了傳統艾灸“凡有毛發處不可灸”的模式,實現了自由控溫,更符合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快、治“未病”意識強的需求,值得醫院、家庭及休閑娛樂場所等廣泛推廣應用。本研究將在研發后期進行臨床療效試驗分析,觀察對比療效,進一步證實本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俊力 向楠 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