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山杏育苗與造林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山杏具有耐寒、耐旱和耐貧瘠的特性,是一個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灌木樹種,也是干旱荒山造林、保持土的優良樹種。介紹了山杏育苗和造林技術,為今后大范圍種植提供了技術參考。
【關鍵詞】山杏;育苗;造林
山杏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黃土高原重要的鄉土樹種。山杏果實可食用,種子可入藥,還可加工提煉油漆涂料、肥皂以及化妝品等,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山杏根系發達,喜光,適應能力強,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優良特性;可在-40℃的低溫下生存,亦可在含水率僅3.0%~5.0%的土壤中正常生長。當處于深厚的黃土或沖積土條件時生長狀況最佳,低溫或鹽漬化土壤條件下生長較差。野生山杏在山西境內多分布于海拔800m~2100m的土石山區。山杏具有荒山綠化和水土保持等多種生態功能。
1苗木繁育
1.1圃地選擇
苗圃地以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良好、交通條件便利的地塊為最佳,土壤最好為沙壤土或壤土,切忌選擇兩年之內曾種植過核果類或向日葵的地塊。播種之前要對圃地深耕細耙,然后每公頃施入適量腐熟有機肥,整平土地并開壟。播種時,在溝內與種子一起施入磷酸鈣,每公頃500kg。
1.2播種
山杏播種時間春季和秋季均可。播種多采用條播,每公頃播種量400kg~600kg,播種后覆土5.0cm,輕輕壓實。秋季播種要在土壤封凍前進行,種子不需處理直接入土,播后澆1次封凍水;春季播種應在土壤解凍之后,種子播種前必須經過催芽處理。處理方法為小雪節氣前選擇土質肥沃疏松、通風排水條件良好的區域挖一道坑,規格為長10m、寬1.50m、深0.80m;然后往坑底撒一層5.0cm厚的濕沙(沙子要求手握成團不滴水);最后將種子與濕沙按照1∶3的比例混勻后放入坑中,最上層距離地表10cm左右,用干草覆蓋,再覆蓋濕土。翌年春天播種前半個月取出埋在地下的種沙混合物,放在向陽處晾曬并保持濕潤,約7.0d之后種子會相繼裂開,待裂開的種子達到60%以上時即可播種。
1.3幼苗管理
幼苗長出3片~4片嫩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長出7片~8片嫩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之后再過5.0d定苗,標準為每公頃30萬株左右。發現缺苗斷壟時,選擇植株密度較大的區域將幼苗帶土坨挖出,移植到缺苗斷壟處補齊。5月下旬,追施1次化學肥料,每公頃施200kg尿素,20d后同等尿素用量再施1次。每次施入化學肥料后要立即澆水,澆水或雨后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濕潤。山杏幼苗期易遭受多種病蟲害侵害,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2造林技術
2.1深耕整地
造林地需要提前一年進行深翻。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春冬季節氣候干旱不宜整地,整地時間應選擇在6月中下旬雨季到來之前,以便造林地蓄積到更多的雨水,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造林地土壤為沙壤土時可不進行提前整地,整地之后立即進行苗木移植。整地有魚鱗坑整地和水平溝整地兩種方式:①魚鱗坑整地按定植點挖成半圓形坑,直徑70cm,深約40cm,然后再將表土進行回填;②水平溝整地即在地表面挖溝,長、寬、深規格為200cm×70cm×40cm,挖好后將表土回填到溝內。
2.2造林山杏
造林有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兩種方式,黃土高原地區多采用植苗造林。直播造林用種量較大,約是植苗造林的2倍,且幼苗根系受到土石山區鈣積層的阻擋很難扎到土壤深層,致使幼苗生長受到影響,出現大片“小老樹”,結實率也相對較低。山杏植苗造林一般選在春季4月中下旬,要求土壤解凍深度不小于50cm,行株距3.0m×2.0m,每穴植入2株~3株幼苗。為了方便管理,栽植前要對幼苗進行篩選,高低粗細不宜相差太大。一般選用胸徑0.30cm~0.40cm,苗高30cm~35cm的健壯苗木,切忌選用生長勢弱小的植株。栽植前苗木主根要進行修剪,露出新的茬口,然后用配置好的ABT生根粉浸根30min。栽植時將苗木放入坑穴正中間,保持根系自然伸展,將挖出土壤的1/3回填后,輕輕將幼苗向上提5.0cm,有利于根系進一步舒展,壓實后再將剩余土壤填入踩實,最后在表層覆適量虛土,可以降低水分蒸發速度。栽后當天澆水1次透水。
3管理技術
3.1土壤管理
黃土高原地區的山杏多分布在丘陵區和石質山區,分布區域土壤肥力較差,氣候干旱少雨,因此必須做好改土蓄水工作,通過生長條件的改良促進山杏快速生長和結實。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挖樹盤和機械撫育兩種:①挖樹盤適用于坡度大、不便于機械化作業的山地,每年可進行2次~3次,即在每年春、秋季各進行1次,有條件的地區可在夏季也進行1次。挖樹盤的時間必須嚴格把控,春季在土壤解凍后至苗木發芽前,夏季在采收果實之后,秋季在苗木落葉之后。挖樹盤的技術要點是“里淺外深,春淺秋深”,一般深度為25cm左右,直徑要大于樹冠。②機械撫育適用于坡度較小的山地、丘陵等區域,時間在秋季苗木落葉之前,此時樹體地上部分停止生長,葉內的營養物質向主干及根部運輸。通過深耕,根系極易形成愈傷組織,并能快速在傷口處長出大量的須根,有利于第二年的開花結果。
3.2合理修剪
山杏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形成中心主枝干,樹冠多為自然圓頭形;當栽培條件良好時,有一定概率抽出中心主枝干,可修剪成疏散分層形。自然圓頭形樹冠修剪時,在樹干距離地面60cm處打頭,整樹留4個~5個主枝,各主枝每隔40cm左右處選留側枝,留枝部位應當合理利用空間,均勻分布。疏散分層形須在幼苗地上部分40cm處打頭,剪除多余的主枝,留下3個主枝做為第一層枝,在地上部分110cm處再留下3個主枝作為第二層主枝,整個植株最終保留6個主枝,各主枝保留3個~5個側枝。修剪時需要合理控制各級主、側枝的密度,除掉過密枝。
3.3水肥管理
山杏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性,但同時對生長環境也非常敏感,當陽光、雨水、肥料充足時,不僅樹勢旺、生長快,而且座果率極高。山杏栽植后,每年入冬前需對每株施入腐熟有機肥30kg、尿素0.50kg,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相結合可快速促進根系生長,提高花芽質量,為翌年茁壯生長打下基礎。春季發芽前結合澆水追施1次氮肥,每公頃200kg左右,可有效降低山杏敗花率;花期追施每公頃150kg磷酸二銨,可以提高植株的座果率。
3.4花期防凍
山杏開花早,花期易受凍害影響,通常會減產20%~60%,嚴重時還會造成絕收,因此必須要做好花期防凍工作。防凍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秋末對植株噴灑60mg/L赤霉素1次~2次;二是早春花芽膨大期噴灑600mg/L青鮮素1次。兩種方法選擇其一即可,通常可將花期推遲7.0d左右,躲過凍害期。
3.5平茬復壯
山杏結實早,生長周期較長,通常山西黃土高原地區的山杏林在15年左右開始呈現衰老勢頭,隨后結實量逐年下降。生長條件較差的山杏幼林,造林后出現衰老現象的時間更短,約為10年左右,之后生長量幾乎停止,形成“小老樹”。當出現以上情況時需要對山杏林進行平茬復壯,促進植株重新進入生長期,平茬時間宜選在秋季落葉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平茬的方法,是用斧頭將植株地上部分貼地平齊砍掉,但要注意防止伐樁劈裂。翌年春季伐根上萌發的新條高30cm時,重新定株,形成新的主干。
作者:呂世琪 單位:山西省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