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理念論文:腫瘤學新理念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董慧明姚廷敬黃建康單位: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
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現在的狀況是,現有的醫療體制,致使各科醫生多從自身專業出發診治患者或根據患者本人的要求去做治療,腫瘤患者得不到綜合治療。在此,也呼吁有關部門,在有條件做腫瘤綜合治療的各大醫院要在體制、制度方面作出保證和協調,如成立“腫瘤綜合診治專家會診中心”。由“中心”來安排各個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案,各腫瘤科室執行方案,改變現在各學科間分散的混亂的治療局面。
搞好腫瘤學教學建設
1教材和教學大綱建設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腫瘤的診治水平的快速發展和提高,尤其是各種新的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綜合應用,使得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甚至部分治愈。近年來問世的與腫瘤關系密切的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已與腫瘤學密不可分,融為一體,而現行的教學仍沿襲傳統的大綱,并未做到與時俱進。田野等通過調查后認為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理論課教學中,教學計劃沒有單獨設置腫瘤學課程,與腫瘤學相關的內容被分散在各種臨床學科之中。
以前醫學生的腫瘤知識多來源于多學科的教育,學到的知識零散、陳舊,不能反映腫瘤防治的整體性,不能滿足于臨床工作的要求。隨著腫瘤的發病率上升和診治水平的提高,腫瘤學已成為一門專業性極強的、涉及面極廣的獨立學科。因此,筆者認為,制訂合理的教學大綱與統一規化的系統教材是開展腫瘤學教學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有了這2點就有了教學的方向和教學的內容。腫瘤學的教學對象主要有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師、進修生以及從事臨床工作的廣大腫瘤科醫生。教學大綱應既涵蓋腫瘤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又反映時代特色、立足腫瘤學發展前沿。學習的重點應該包括腫瘤臨床流行病學、腫瘤病因學、腫瘤病理學、腫瘤診斷學、腫瘤外科學、腫瘤內科學、腫瘤放射治療學等。另外,對常見的惡性腫瘤給予了必要的講授,盡量將臨床腫瘤學的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聯系起來,并強調多學科綜合治療新理念及培養循證醫學思維,使學生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性認識。
在課程設置時,應納入一些學科研究進展,使老師能及時傳授國內外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組織制訂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時,應該針對不同的培養對象,邀請有關腫瘤學的專家參加編寫,制定較權威、規范的腫瘤學教材,以適應培養多層次腫瘤學人才。
2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我國腫瘤學的教學可以說良莠不齊。除了教材和教學大綱不完善外、教學機構的設置和師資隊伍也都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缺乏腫瘤學教學的專職機構,不管是學?;A部,還是各附屬醫院,大都未設置腫瘤學教研室,沒有一支結構合理的腫瘤學教學師資隊伍。這樣,就沒有人專門研究具有腫瘤學的特色教學,更不能做到對腫瘤學基礎理論、臨床診治等的系統教育和對腫瘤病因學、分子生物學、臨床病理學、腫瘤診斷技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多方面知識的全面和系統的教學。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腫瘤學專業屬于新興專業,由于我國醫療教學體系不夠健全,腫瘤學教師資源匱乏,高素質的腫瘤學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加強腫瘤學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當務之急。首先,要增強帶教老師的教學責任感,明確職責范圍,糾正部分教師重醫療和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傾向。把帶教工作與教師晉升職稱和崗位聘任的考核相結合,其次采取教學改革措施,加強腫瘤學教研室的建設工作,經常性地進行教學觀摩和教學評比活動,建立腫瘤教學競爭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接受繼續教育,開展教學講座和學術講座,加強學術風氣建設,優化教學軟環境。只要得到有關部門重視,有專設的教學機構的組織和引導,腫瘤學師資隊伍建設一定能初見成效。
3臨床腫瘤學教學教師在臨床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其具備解決臨床問題的基本技能。選擇有代表性的常見或高發腫瘤典型病例,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其診斷要點及綜合治療原則、規范化個體化方案;再對該病進行回顧性、前瞻性分析,讓學生全面了解其治療方法及預后。
醫學生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里,如何合理安排腫瘤病種的臨床實習,是關系到醫學生能否應用已學到的腫瘤學知識來處理臨床疾病的關鍵。以往的實習安排大多重視內科、外科,而忽視了腫瘤科的臨床實習,這不利于醫學生腫瘤學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惡性腫瘤已逐漸成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醫學生只有通過充分的腫瘤臨床實習,才能為將來的腫瘤臨床工作打好基礎。在經過內科及外科實習之后,必須增加安排2個月左右的腫瘤??频膶嵙?,這樣才能鞏固已學的腫瘤學知識,才有可能深刻領會腫瘤綜合治療的概念,明確腫瘤治療過程中手術、放療、化療、中醫中藥治療及其他療法的適應范圍,正確理解如何選擇合理、規范的綜合治療方案。
作為一個合格的腫瘤專業醫學生,不但要求對綜合治療的各種手段有較為透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把多種治療手段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最佳治療效果。循證醫學是近20年來在臨床醫學領域迅速興起的一種新的模式。其定義為:謹慎、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意愿,將這三者完美結合,做出治療決策。其核心思想就是任何醫療決策的確定都應基于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在獲得這些證據后對其進行充分評價,然后用來指導臨床實踐。應用循證醫學,可為腫瘤患者提供最為合理、有效的診治規范,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醫療費用及提高生活質量。
臨床教學中,還要強調循證醫學是腫瘤規范化治療及個體化治療的方案制定的基石。只有符合循證醫學的要求才能提高診療水平。教會學生應用循證醫學的原則來指導腫瘤的診治則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以上的訓練使學生逐漸養成應用循證分析法來指導臨床決策的習慣,從而為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腫瘤臨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腫瘤的規范化治療是建立在多學科綜合治療基礎上,針對某種腫瘤的最佳治療方案,是多學科相互合作,綜合考慮而制定。在腫瘤綜合治療中,各腫瘤學科和醫生之間不協調的問題勢必影響學生對腫瘤治療的整體觀念,應在臨床教學中反復予以強調。通過對以上知識的傳授,可以使學生明確目前針對腫瘤治療既有規范化原則,又有個體化方法。高年級醫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現有的醫學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自學,以彌補教學時數的不足,整合自己所學的腫瘤學知識結構。
增設腫瘤心理學課程
廣義的綜合治療理應包括康復及護理內容,這是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頗為關注的事項,也是社會進步、醫學發展的體現。以往的醫療多采用生物學模式,以“疾病”為中心,強調只有治病才能救人;其實不然,腫瘤即使消除,患者可能致殘,心理可能發生障礙,甚至自殺身亡。因此,醫生必須注意到患者的社會性。醫護工作的重點應從人患的“病”為中心轉到以患病的“人”為中心;工作任務己不僅僅是使腫瘤局部得到控制,而是要照顧到患者的全身。調治生理的同時還要兼顧心理,有軀體治療還要有精神治療,使患者恢復社會活動能力。
這種高標準的醫療只有綜合治療才能承擔。例如,乳腺癌患者承受患癌及失去乳房雙重精神上的打擊,患者焦慮、憂郁、恥辱、恐懼甚至失望的心理急需疏導和治療。乳房外形重建的呼聲也日漸強烈,這一綜合治療的要求,就其難度來著,往往高于乳腺癌的切除術。掌握并分析患者非正常的心理狀態,以針對性的語言及適當方法作用于患者的高級神經中樞,從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達到提高全身機體狀況的效果。
可見,以患者為中心的身心治療任務是繁重的,這是一門世界性的全新醫學,作為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則更顯得必要,我們應當認真去做。
有研究表明,具有負性情緒的人們罹患腫瘤的概率比對照組要高。另外,腫瘤的死亡率和抑郁情緒有密切的聯系,高抑郁者死于腫瘤者是其他人的2倍,說明抑郁情緒可導致或加速腫瘤的發展。還有研究證明,心理行為干預能改善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如增強腫瘤患者NK細胞活性、提高IL-2、血清IgG和IgM水平。由此可見,心理因素對腫瘤的發展和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腫瘤專業的醫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還要熟悉心理學知識,應用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正視現實,消除顧慮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鼓勵患者振作精神,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調動病人的積極因素,主動配合治療。心理學在我國的發展較晚,腫瘤心理學的研究干預則更晚,對醫學生進行腫瘤心理學的培訓更為迫切。
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腫瘤心理學的教材可供使用。因此,筆者認為增設腫瘤心理學的課程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合格醫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適應和實現現代腫瘤綜合治療進展的必要。綜上所述,針對當前我國腫瘤學教學的現狀和面臨的形勢,必須加快建立新的腫瘤學教學模式,建設腫瘤學課程體系,提高腫瘤學教學質量,培養腫瘤學診治專門人才,以適應現代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