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混合痔患者運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混合痔手術患者應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的效果。方法將80例混合痔手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按制定好的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實施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傷口愈合情況、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下降,傷口愈合情況、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臨床路徑能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疾病知識,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其住院費用,提高其滿意度,促進傷口愈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
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混合痔;圍手術期
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某類患者所設定的特殊護理圖示[1]。它由患者某一診斷的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能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工作,同時也使患者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護理之中,以最經濟的方式取得最佳效果[2]。結合了“治未病”理論的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更是把維護與朝向健康狀態作為核心與本質。混合痔手術屬Ⅱ類切口手術,患者術后容易出現傷口感染,如何控制該類手術患者的傷口感染,提高護理質量,是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本院將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應用于混合痔手術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混合痔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40例。2組均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納入標準:符合混合痔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制定的診斷標準),內痔Ⅱ期或Ⅲ期;外痔為結締組織性外痔或靜脈曲張性外痔;年齡18歲~65歲,平均(46.37±10.62)歲;性別不限;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雖符合納入標準,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入院時患有肛周膿腫、肛瘺、肛裂、肛乳頭肥大者,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及精神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中途退出者。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2組患者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臨床路徑。
1.2.1入院第1天(術前日)①入院介紹。②檢查項目、目的、注意事項。③術前訪視: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人員、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中配合、手術優勢、飲食宜忌、手術費用等。④練習床上排尿。⑤清潔腸道的時間、方式、目的和注意事項。
1.2.2入院第2天(手術日)①術晨禁食;測生命體征;排空大小便。②備皮;更換清潔手術衣褲;除去身上的金屬物品(手表、首飾、假牙等);佩戴腕帶。③術后去枕平臥6h~8h;禁食6h后半流質。④觀察生命體征;出血、排尿情況;輸液反應。⑤疼痛處理:聽音樂、深呼吸和松弛法;按摩承山、合谷、太沖、三陰交等穴;必要時給予止痛藥。⑥排尿困難處理,可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按摩中樞、氣海、關元、三陰交等穴位。⑦用藥指導。
1.2.3入院第3天(術后第1天)①普食,多食果蔬及粗纖維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飲水。②中藥熏洗目的、注意事項,具體方法:痔疾洗液1瓶加溫水2000ml~3000ml先熏后洗,溫度35℃~40℃,時間10min~15min。③換藥。④觀察有無燙傷、濕疹、出血等。
1.2.4入院第4天(術后第2天)①自由活動。②病情觀察。③健康宣教:蹲廁時間<5min;便時勿過于用力。④便秘處理:用艾條灸天樞、大腸俞、肺俞、合谷、曲池等穴;或摩腹法,將2手搓熱,相疊于腹部,在臍的周圍,右邊上來,左邊下去,轉摩數10次。
1.2.5入院第5天(術后第3天)①病情觀察。②功能鍛煉:提肛運動即吸氣收小腹同時提肛,持續5s,然后呼氣放松肛門,每次30下~40下,每日2次~3次。③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
1.2.6出院前1天①出院宣教:飲食有節,保持大便通暢及肛周清潔,避免久坐久站等;勿負重遠行,防止過度勞倦,適當鍛煉。②出院手續辦理流程。③復診時間。④滿意度調查。
1.3評價指標采用國際臨床路徑常用指標[3]:①住院時間:計算方式自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②住院費用:住院期間除餐費以外的所有住院費用。③創面愈合情況[4]:混合痔手術均屬Ⅱ類切口手術,切口的愈合分為3級:甲級愈合,指愈合優良,無不良反應;乙級愈合,指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丙級愈合,指切口化膿,需要作切開引流等處理。④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采用本科自制《疾病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包括有關疾病認知、手術注意事項和自我保健知識,共10道題,每道題分3個等級,知道(10分)、部分知道(6分)和不知道(2分),分數越高代表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越好。⑤患者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護士態度、護士技術、健康宣教和患者隱私,共10道題,每道題分5個等級,滿意(10分)、較滿意(8分)、一般(6分)和不滿意(4分),分數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出院當日由責任護士負責發放、回收。共發放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見表1。
2.22組患者創面愈合、疾病知識掌握及滿意度的比較,見表2。
3討論
3.1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減少了混合痔手術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臨床路徑已經成為促進護理質量管理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為,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一是能夠使護理人員按照臨床路徑的具體要求嚴格、準確地執行,從而確保了患者診療活動的規范化和一致性[6],彌補了護士間中醫護理能力的不均衡,為臨床中醫護理質量實時控制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二是為患者建立了臨床護理的指示圖,保證護理在既定的時間內實施并達到預期效果。以術后排尿困難為例,在路徑中列入利尿穴按摩流程,對術后可能出現的排尿困難進行預防性的穴位按摩,有效減少了排尿障礙的發生率。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有效促進了各階段護理措施的落實,減少了并發癥、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費用。本結果張愛萍[7]應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一致。
3.2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促進了混合痔手術患者傷口的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對混合痔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后,傷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針對混合痔手術患者的特點,中醫護理臨床路徑中規定術后第3天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訓練;并且在加強飲食調護的基礎上,進行中藥坐浴熏洗的目的、方法、時間、注意事項的指導,并按流程協助坐浴、熏洗,有效地縮短了傷口的水腫期,促進了傷口的早日愈合。而常規護理中沒有嚴格規定坐浴以及熏洗的開始時間與規范化流程,從而影響了坐浴、熏洗的臨床效果。
3.3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使患者更多地了解了疾病知識,提高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對混合痔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后,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及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颊呷朐汉?,由責任護士根據臨床護理路徑做入院宣教,具體介紹環境設施、規章制度、責任醫生、護士、科室特色等,消除陌生環境給患者帶來的恐懼心理[8],使其對醫護人員產生親切、可信的首因效應。通過自然得體的語言幫助患者了解住院期間要達到的治療效果及護理目標、可能出現的問題、需要產生的費用、具體手術安排等,讓患者事先了解相關問題,而不是等出現問題后再向其解釋?;颊哒J為醫護人員是知識的象征,他們需要獲得專業指導,以滿足治療需要。所以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情感及信息支持[9],讓患者知曉疾病的相關知識,滿足其強烈的健康知識需求,同時也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使其主動參與到護理過程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使患者在整個圍手術期中都感受到護理人員細心、體貼、周到的護理,從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4小結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科學的、綜合的、深化的整體護理工作模式,能夠提供有序、有效的治療和護理,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促進了傷口的愈合,增加護患交流,加強了護患之間的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朱靈.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8:88~91.
2陸頻.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圍術期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6:90~92.
3董紀華,程紅霞.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圍術期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4,28(11A):3887~3888.
4黃詩涵,蔣維連,胡悅.低位直腸癌腹腔鏡下肛門拖出可吸收縫線吻合術的護理配合[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1,2:83~84.
5蔣維連,李月玲,文國英.乳腺癌患者診療過程心理體驗及應對方式的質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3):18~20,48.
6王賽輝.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在微創漏斗胸矯形術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41~43.
7張愛萍.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四肢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4):1700~1702.
8龔艷,蔣維連,崔莉青.基于堅強概念的心理干預對食管癌手術患者焦慮與抑郁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2):125~126,131.
9李月玲,文國英,蔣維連.治療性溝通系統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12:1~3.
作者:田先麗 劉穎 胡瑩 單位: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