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對胃穿孔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對胃穿孔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胃穿孔手術患者,隨機分為中醫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中醫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常規護理組實施西醫胃腸手術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評定胃腸功能恢復效果、調查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中醫護理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早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護理組胃腸功能恢復效果總有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護理組護理滿意度(93.3%)高于常規護理組護理滿意度(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干預有助于胃穿孔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提高此類患者對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胃穿孔;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醫護理;護理滿意度
急性胃穿孔在臨床胃腸急癥中較為常見,主要發生在生活缺乏規律性、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的人群中。胃穿孔的臨床治療措施中,手術治療是首選治療方法,其手術方式主要是胃大部切除術和修補術。胃穿孔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方面也必不可少[1-2]。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手術患者,觀察中醫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胃穿孔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均經臨床檢查及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胃穿孔。所選病例均對本實驗過程了解并愿意參與,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病例、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而不能實施手術治療病例、合并有惡性腫瘤患者。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中醫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中醫護理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9~63歲,平均(44.2±5.8)歲;手術方式:單純修補術16例,胃大部切除術14例。常規護理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0~64歲,平均(45.3±6.2)歲;手術方式:單純修補術18例,胃大部切除術12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西醫胃腸手術護理干預措施:術前進行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用藥及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中醫護理組除了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外,同時實施中醫護理干預措施:①術后第2天應用自擬方(北沙參30g、麥冬15g、石斛15g、白豆蔻6g、厚樸9g、荷葉10g、知母15g、山楂15g)煎取300mL保留灌腸,每天1次。保留灌腸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解釋保留灌腸的目的和作用,幫助患者擺好灌腸體位,做好導管潤滑,緩慢插入肛門,藥液溫度適宜,緩慢灌入,導管拔出后保留藥液30min,連續灌腸2d。②艾條溫和灸上巨虛、下巨虛、足三里等穴位,每次20min,每天1次。③中醫按摩護理。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動作輕柔,避免暴力;輕揉傷口周圍皮膚,每日3次;按摩足三里、三陰交穴位,可交替按壓,間隔1min,連續5次。④耳穴壓豆法。采用王不留行籽在耳穴的肝、膽、胃、大腸、小腸等穴位貼壓,手指依次輕壓穴位豆粒,以穴位處產生酸麻微痛感為宜。
3療效觀察
3.1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定:自行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護理態度、護理操作、病區環境、護患溝通、護理服務質量5個方面,評分共100分。滿意評分為80~100分,基本滿意評分為60~79分,不滿意評分為低于60分,滿意和基本滿意所占百分比為滿意度。
3.2療效標準
顯效:術后36h內出現首次排氣、腸鳴音恢復;有效:術后48h內出現首次排氣、腸鳴音恢復;無效:術后48h內腸鳴音未恢復、無排氣。
3.3統計學方法
在SPSS19.0統計學軟件下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率和均數比較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討論
胃穿孔是常見消化系統急癥,手術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措施,包括胃大部切除術和修補術,此類手術常影響到患者胃腸功能恢復。護理干預在胃腸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起著重要作用。中醫護理干預在胃腸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有著顯著優勢。本文中醫護理組實施了中藥保留灌腸、按摩、艾灸和耳穴壓豆等護理干預措施。研究認為,中藥保留灌腸可產生行氣止痛、通腑蕩積作用,保留灌腸煎液通過腸黏膜吸收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作用。穴位按摩護理干預能夠起到疏通經絡,健脾和胃功效,利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提高機體抵抗力。有研究表明,術后間斷按摩足三里及三陰交穴位,能夠顯著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有助于減輕術后腹部疼痛及腹部脹氣。溫和灸法能夠起到治病防病作用,促使胃經經氣疏通,產生散結化瘀功效,利于術后胃腸平滑肌收縮恢復。耳穴壓豆法采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起到調節胃腸功能、提高胃腸蠕動的功效,耳穴壓豆法安全無創,特別適合老年腹部手術患者。
本結果顯示,中醫護理組合用中醫護理干預后,在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方面均早于常規護理組,這與中醫護理干預措施產生的護理效果是分不開的。再者,中醫護理組胃腸功能恢復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組,說明中醫護理干預后,胃穿孔手術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效果更佳。中醫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程度也高于常規護理組,說明中醫護理組患者對本組實施的護理干預是滿意的,滿足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俊杰.中醫護理技術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臨床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4,29(1):91-93.
[2]張巧鳳,汪露云.急性胃穿孔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5):648-649.
[3]史甲芬,沈樹花,李美清.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9):59-60.
[4]孟凡麗.慢性胃潰瘍針對性護理觀察[J].國醫論壇,2014,29(3):55.
[5]周玲,孔紅武.中醫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12):2687-2688.
[6]楊春玲.不同護理模式對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7):259-260.
[7]楊曉霞,馮春蘭,張霞.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甘肅醫藥,2015,34(7):552-554.
[8]楊素堅,彭秀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的中醫護理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9):124-125.
[9]趙蕊蘭.綜合護理對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4):88.
[10]費益,孫峰,楊百芬.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對胃腸道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和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新中醫,2016,48(9):202-203.
[11]馮玲,樊倩紅.中醫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7):147-148.
作者:顧群芳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