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白斑湯治愈白癜風臨床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張思瑞康 單位:空軍總醫院北京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性局限或泛發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易于診斷,難于治療。目前其發病率逐漸升高,發病年齡逐漸低齡化,因此病常引發美容問題,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巨大壓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蔡教授在白癜風的主要病因病機和辯證論治基礎上,集多年臨床經驗,借鑒現代醫學的中藥研究成果,創立適合多數患者白癜風的治療專方“白斑湯”,臨床應用安全有效。2008年4月—2009年12月,筆者對178例白癜風患者進行治療觀察,取得滿意療效?,F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均來源于2008年4月—2009年12月就診于空軍總醫院蔡瑞康教授專家門診的白癜風患者,共納入觀察病例197例,其中剔除19例,有效病例178例。有效病例中男80例,女98例,平均年齡(19.97±13.07)歲(1.5~58歲),平均病程(26.30±16.31)個月(1個月~20年)。其中尋常型134例,節段型44例;軀干部76例,頭頸部86例,四肢部16例;肝腎不足型125例,氣滯血瘀型53例。
1.1.2診斷和分型標準診斷和西醫臨床分型標準參照朱學駿主編《現代皮膚性病學診療手冊》[1]及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中醫癥候分型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白駁風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標準》及李曰慶主編的《中醫外科學》[3]擬定:①氣滯血瘀型:證見皮損表現多為不對稱性白斑,或發于外傷及其他皮膚損傷后,白斑色偏暗,可伴有面色發黯,肌膚甲錯,或有氣郁不舒及心煩不安,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緩或細澀。②肝腎不足型:證見白斑邊界截然分明,脫色斑內毛發變白,局限或泛發,病程長,有遺傳傾向,可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淡少苔,脈細弱。
1.1.3入選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近3個月內未曾全身應用系統的抗白癜風藥物療法、類固醇激素及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者;②年齡在6~60歲;③無心、肝、腎等嚴重系統性疾病病史;④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者。
1.1.4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及入選標準,而表現為其他色素脫失性疾病者,如花斑癬、貧血痣、老年白斑、單純糠疹、白化病等;②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皮肌炎、硬皮病、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黑素瘤、惡性貧血等與自身免疫相關性疾病;③有著色性干皮病,多形日光疹等光線性疾病者;④近3個月曾全身應用系統的抗白癜風藥物療法、類固醇激素或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者;⑤有心、肝、腎等嚴重系統性疾病者。
1.1.5剔除標準①治療期間隨意終止治療或更換藥物、方法者;②觀察期間中斷治療超過2周者;③觀察治療時間少于3個月者;④不能按時來院復診者。
1.2研究方法
1.2.1治療方案中藥予白斑湯加減:黃芪15g、黨參15g、白術9g、何首烏6g、北沙參9g、當歸6g、川芎6g、丹參20g、補骨脂9g、菟絲子9g、女貞子9g、旱蓮草9g、黑芝麻9g、白芷9g、浮萍6g、刺蒺藜9g、烏梅6g、生甘草6g。加減:血瘀明顯者加紅花6g,路路通9g,雞血藤9g;陽虛者加靈芝6g;血虛明顯者加當歸9g,白芍9g;陰虛明顯者加生地20g,玄參9g,石斛9g,麥冬9g;陽虛明顯四肢厥冷者加桂枝6g;月經不調者加益母草、雞血藤等;舌苔厚膩,胃納不佳者酌加厚樸6g,陳皮6g。配合食療:多食用黑五類食物煮粥服用(黑五類:黑米、黑棗、黑木耳、黑芝麻、黑豆)。
1.2.2觀察方法入選每位患者選取面積最大或皮損面積最集中的部位采用適當日光照射療法,在門診,按設計的表格進行定期觀察,并作好詳細記錄(主要包括靶皮損面積、自覺癥狀,不良反應等),按擬定標準進行療效評估,每2個月為1療程,共觀察3個療程。
1.2.3靶皮損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參考《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2003年修訂稿)擬定,每用藥2個月后評價療效1次。痊愈:靶皮損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靶皮損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原皮損面積>50%;好轉:靶皮損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面積占原皮損面積的10%~50%;無效:靶皮損無變化或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原皮損面積的10%以下??傆行?(顯效數+痊愈數)/治療數×100%。
1.3統計學方法將所有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α=0.05,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療程靶皮損臨床療效比較42.7%的靶皮損在治療2個月時已見效,隨著療程的增加,有效率逐漸升高,治療4個月時,總有效率達44.4%,治愈率達3.4%,治療6月時,總有效率達68.6%,治愈率達9.0%。說明白斑湯治療白癜風確實療效顯著(χ2=43.34,P<0.05),見表1。
2.2不同年齡的臨床療效隨著年齡的增加,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呈下降趨勢,0~20歲治愈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治愈率(χ2=37.25,P<0.05),說明年齡越小療效越好。見表2。
2.3不同部位的臨床療效頭面部痊愈率為11.6%,總有效率為82.5%,明顯高于軀干部的總有效率61.9%和四肢部的總有效率25.0%。這可能因為“頭為諸陽之會”,頭頸部陽氣充足,氣血豐富,又處于暴露部位,易于接受陽光,故療效顯著。四肢部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較差,故療效不佳,(χ2=29.75,P<0.05),見表3。
2.4不同病程的臨床療效隨著病程的增加,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呈下降趨勢,0~36個月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36個月以上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χ2=20.59,P>0.05),見表4。因此可知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
2.5不同皮損的臨床療效臨床上肝腎不足型的白癜風比例高于氣滯血瘀型。肝腎不足型的總有效率為74.4%,高于氣滯血瘀型的54.7%(χ2=97.9,P<0.05),其原因可能是蔡瑞康教授在中醫用藥方面更側重于補益肝腎之品。見表5。
3討論
蔡瑞康教授治療白癜風的經驗:①重視病因病機,強調辨證治療;發于面部者加柴胡或白芷;頭部者加羌活或川芎;項背處加葛根;上肢白斑加桑枝、雞血藤、姜黃;下肢加川牛膝、木瓜等;泛發性白斑加蒼耳子、威靈仙等;腰骶部白斑加川斷;進展期白斑加烏梅、五味子等。②運用中醫取象比類理論,主張“白以黑制”;用藥上注重選用首烏、丹參、旱蓮草等紫黑色藥物,飲食調護上建議患者適當多食黑木耳、黑芝麻等紫黑色食物進行食補。③善于運用現代醫學研究成果,做到有的放矢;遣方治療時,在單味中藥相似功效時,注意選用現代中藥研究已經證實具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促進黑素細胞增殖的藥物;或光敏作用的藥物、有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或富含微量元素的藥物,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藥物。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用新認識豐富了傳統的辯證施治。考慮白癜風的慢性病程、治療期較長,用藥物劑量一般較輕,同時還善用甘草,調和諸藥、抗過敏、保肝,降低了組方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如此,臨床治療累累獲效,患者依從性大為增加。④總結白癜風治療專方:白斑湯組成:黃芪15g、黨參15g、白術9g、何首烏6g、北沙參9g、當歸6g、川芎6g、丹參20g、補骨脂9g、菟絲子9g、女貞子9g、旱蓮草9g、黑芝麻9g、白芷9g、浮萍6g、刺蒺藜15g、烏梅6g、生甘草6g。方解:方中黃芪、補骨脂、女貞子為君藥,重用黃芪可以增強免疫,補骨脂溫補腎陽,女貞子滋補肝腎之陰;菟絲子助補骨脂溫補肝腎之陽,旱蓮草、黑芝麻助女貞子滋補肝腎之陰,以上四藥為臣藥;佐以玉竹、北沙參、首烏滋陰養血,丹參、川芎、刺蒺藜養血活血、化瘀祛風,浮萍疏散風邪;生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v觀全方,重在增強免疫,補益肝腎。總結:白斑湯治療白癜風有效,可供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