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方法出發,指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新形勢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
1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方法現狀
1.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這類方法在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過程中就是基于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與物理學原理來解決地質勘查問題的方法。它著眼于物理性質,借助于不同器材和勘查方法來推斷和分析地球物理場所發生的情況與變化,基于試驗和數據進一步明確礦致異常面積、基本分布情況等。比如在普查區域來依托于航空進行預測勘探,是依托于地球物理和地質理論來進行勘察與地質填圖。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運用,有利于深入研究礦體深部和構造,依托于時間域電磁法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來得到有色金屬的深度。
1.2地球化學勘查法。借助地球化學勘查法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進行勘察,主要來深入研究地球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進一步分析化學元素分布情況,根據含量和分配變化來查找礦源。對于地球化學勘察可具體分為“巖石、土壤、水系沉積物、氣體、地質表面的植被等化學測量”等。一般來說,該技術手段對礦產資源分布和含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可以提供詳細精確的數據和依據。地球化學勘查法具有分析元素多、分析面廣的特點,以高靈敏度、快速測量、經濟實用和強活動性為礦產資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1.3其他方法。目前在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中應用最多的還有電吸附法、吸附烴法與吸附烴化探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蓋層厚、礦化信息弱的隱伏礦的捕捉和尋找,與傳統方法比較這是優勢所在。因為有色金屬礦體中所包括的成礦元素、伴生元素等容易受到地球化學作用,其中部分成分形成可溶性離子并向上移動,并集中在巖石與土壤中,其他常規方法對于這部分離子信息很難捕捉。其中,電吸附需要利用化學試劑與通電來特殊處理樣品并提取化探信息;吸附烴法主要是利用熱釋方法和精密測試技術對硫化物氧化后金屬礦有機質、干絡根等吸附烴類氣體移動向上依附于一定位置所造成烴類異常信息進行提取。
2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2.1技術不成熟。勘查難主要是對于深度礦難以進行識別,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勘探技術不成熟引起的。目前世界地質勘探技術深度保持在1000~4000m,但是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和開采深度僅為500~1100m,其中深度最深的為紅透山銅-鋅礦。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找礦理論和遙感技術還難以滿足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深度探測的要求,勘探技術不成熟。再者,目前我國在找礦理論和技術方法方面沒有進行積極的應用研究,物探異常中出現許多干擾和多解性。除了礦體自身、巖性變化、各類蝕變等,其他都可能引起物探異常。但是我國現有勘探理論和技術方法存在著規律推理,缺乏實際理論指導,這使得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存在著局限性。同時,主要是當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科研、技術方法等還沒有實現融合,勘探學科和技術方法之間嚴重分割行為突出。最后,野外現場快速測定方法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缺乏現場快速的測定,大大影響了勘查找礦效率和成果。
2.2地質工作程序和投資管理不完善。就目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工作來說,仍然存在著兩方面問題:一是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工作程序不完善,這也反映出制定程序不合理的問題,普查勘探———詳細勘探過程中忽略了每個階段的技術經濟分析;二是地質投資管理上不完善,投資費用集中負責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3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的思考
3.1加強技術研究。要進一步完善找礦理論和遙感技術,結合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深部探測的要求探索構建成熟的勘探技術。在找礦理論和技術方法方面進行積極的應用研究,根據礦體自身、巖性變化、各類蝕變等以外引起的物探異常現象進行理論與應用研究。要為現有勘探理論和技術方法提供實際理論指導,必須想方設法加強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科研、技術方法等的融合,重點解決勘探學科和技術方法之間的分割問題。同時,加強野外現場快速測定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通過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現場快速來提高勘察找礦效率和成果。
3.2完善地質工作程序和投資管理。要把握好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緊密結合市場和各區域資源的分布特點,擇優和對口勘探礦產資源。一方面,要綜合研究多期性、隱蔽性有色金屬,了解礦床的基本特性與分部規律,加強隱伏礦體和新類型礦體的尋找研究,有針對性地進行新類型礦體預測與尋找。另一方面,要樹立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意識,根據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基本特性、有限性及其不可再生性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做到循環使用和回收利用,并通過深加工來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水平。同時,采用科學的采礦手段和技術實現清潔生產,減少廢石、廢水等排出量的基礎上,建立高效低廢的礦產資源采選系統,實現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結合。基于這兩方面內容進一步完善地質工作程序和投資管理,做好礦產資源、人與技術的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彭省臨,劉亮明.大型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技術與示范研究[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1.
[2]徐才明,高景華,榮立新,等.地面地震層析技術在金屬礦勘查中的試驗研究[J].物探與化探,2011(4):299-303.
作者:那躍瀧 單位:吉林市金樺黃金地質勘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