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工程公司發展特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務院直屬部委及各省、市原援外辦的基礎上成立了一批以國際工程承包和勞務出口為主要業務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此外,隨著近年來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一批過去以簡單貨物貿易為主的外貿公司開始向大型成套設備與技術出口型公司轉變。以上這兩類公司都是衍生于我國外經貿體系,也就是本文所指的外經型國際工程公司。
外經型國際工程公司為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然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國內企業實力的逐漸增強,國家“走出去”的政策鼓舞,以及國內競爭壓力的加劇,越來越多過去立足于國內市場的工程建筑類實體企業和生產企業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我國涉足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的企業群體迅速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尋找和明確企業自身的市場定位是擺在每一個外經型國際工程公司面前的艱巨挑戰。
一、發展現狀
從著名的國際工程承包公司的運營模式看,一般都具有以下兩方面特點:
1.具有一支素質很高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在專業技術、項目開發、融資和商務等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公司高端的項目設計和綜合運籌管理、融資能力十分雄厚。
2.擁有一定的先進技術,具有雄厚的資金和融資能力,在工程承包項目中傾向于為業主提供“咨詢設計——融資——建造——運營——合資合作”一條龍的整體服務,許多公司可以從項目立項階段就開始介入。
而中國國際工程公司在項目運作模式方面比較落后,業務范圍基本鎖定在國際工程業務價值鏈上的一個非常狹小的單一區間里,如工程總承包、施工總承包等,這些區域的利潤也極其透明,競爭非常激烈,商家拼的是執行項目的成本。大多數承包商缺乏項目的高端管理和綜合運做能力,到2001年底,做過BOT類項目的中國國際工程公司還為數不多。根據我國排名前幾十位的國際工程承包商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國際工程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設計類”單位改造而成,如中國天辰化學工程公司、中國寰球化學工程公司等,其依靠自身在某專業方向的設計優勢,通過培養提高國際商務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逐漸向工程公司轉變,有的依靠行業背景,形成了集團化的從設計到施工的能力和專業優勢。
第二類是“綜合類工程施工企業”,如中建總公司、中國土木工程公司等,這類公司得益于自身專業特點,項目拓展面比較寬,所遇到的行業風險較小,經過多年的市場錘煉和磨合,已經初步具備較好的項目總設計和綜合管理能力,這也是這類企業近幾年發展比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這部分公司涉足的主要項目的專業科技含量不高,同時,這類公司機構龐大,人員負擔較重。
第三類是“外經型企業”,如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萬寶工程公司、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具有較強的商務能力和一定市場資源整合能力,有的企業還具備一定的融資能力,但同時,這類企業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術、項目的設計能力和施工能力。
第四類是近年來的一些“生產型企業”,如中興通訊、華為電子、哈電集團等,這類企業依靠其專業技術優勢向國際市場拓展,但基本是在其所屬的行業內通過承包工程,銷售產品設備來參與運營。
二、國際工程市場壞境
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國際工程每年的全球市場總量在3.2萬億至3.6萬億美元,“9.11”事件之后,雖然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同時也引發世界經濟整體發展速度的減緩。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國際工程市場雖會有一定程度的委縮,但仍保持在一個較大的絕對量上,特別是第二世界國家的國際工程市場變化并不顯著。而且,經濟不景氣時,經常會導致政府出資拉動經濟,而政府的投資往往也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我國的對外承包規模在130億美元左右,以2000年為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達到83.8億美元,設計咨詢營業額達到134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達到1172億美元,設計咨詢新簽合同達到233億美元。我國國際工程公司的市場主要集中在非洲、中東、南亞等正處于經濟恢復和上升階段的地區。
同時,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許多行業擁有了比較先進和成熟的工業化技術,在建筑、石化、水利、電力、交通、鐵路、冶金和通訊等行業的應用技術和成套設備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比較優勢,從而為中國的比較優勢資源向第三世界輸出提供了驅動力。同時,我國目前從事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人員有340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其中至少1000萬人的任務不飽和,工程能力過剩,因此國內企業具備開拓國際工程市場的人力資源儲備。
三、國際工程市場的發展特點
1.帶資承包的趨勢
在當今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私人投資增長幅度加大,政府出資項目逐步下降,國際工程項目更多的要求帶資承包,要求承包商以各種方式協助業主進行融資、墊付工程款、參股、提供國際融資保函或全面協助業主融資等都已經成為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流行趨勢和國際慣例。承包商的融資能力已經成為能否贏得工程項目的重要因素。
2.總承包趨勢
現在的國際工程項目一方面越來越向大型化和復雜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業主為了節約開支、縮短項目建設工期和盡量減少承包中的中間環節,越來越傾向于將工程項目所需要的設備、物資和材料采購及施工管理由承包商統一負責,EPC、PMC等總承包的交鑰匙模式和B00、BOT方式在工程項目中廣為運用。
四、資源、能力和競爭力分析
1.資源、優勢和競爭力
首先,外經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較早,對國際市場的特征和運行慣例比較了解。同時,多年的國際市場開拓培養了一批經過市場鍛煉的、有較強商務能力的、具有一定國際工程經驗和知識的綜合性人才。
其次,外經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已承建了一批有影響的項目,建立了較為豐富的營銷網絡和信息網絡,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市場。在這些市場中,他們通過承攬項目同東道國政府、監理工程師和當地一些承包商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樹立了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形象和聲譽,并從中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工程設計、施工及工程項目管理經驗。
第三,國內的一些行業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沒有形成融設計、生產、施工為一體的強有力的集團性組織,而外經型公司具有整合這方面資源的經驗、能力和潛在的市場保證。
第四,外經型公司一般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沒有大量的施工隊伍,基本上都是商務人員和管理人員。
第五,外經型公司,特別是一些大型中央企業已運作過一批融資項目,了解融資項目操作程序,并與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從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項目融資提供了條件支持。
2.劣勢分析
一是,不懂具體專業項目的核心技術。在具體投標的過程中,外經型公司業務人員對技術的標準、設備的選型、潛在的技術風險等方面的控制顯得力不從心,甚至無法控制,在管理過程中就很容易處于被動地位。
二是,現在的外經型公司對項目,特別是對大型含土建工程的項目的分析、決策,投標和管理還遠沒有達到科學項目管理的要求和標準。
三是,大部分外經型公司的工程項目業務范圍比較廣泛,但專業優勢不突出,在每一個領域內都無法形成規模經濟,基本上處于什么行業的項目都可以做,但又都沒有絕對把握的狀態。
四是,與國內大型綜合建筑企業相比,外經型公司普遍規模較小,而我國政府部門的政策又都傾斜于大型企業,這將嚴重影響外經型公司獲得國家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度。
五、發展思路
目前,外經型國際工程公司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思路。
1.專業化發展
致力于國際工程業務的實力較強的外經型公司在擴大營業規模的同時,正在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但專業化的選擇有別于其他綜合型工程公司的選擇,綜合型工程公司的選擇是基于內部工程實力并結合市場需求而進行的專業定位,而窗口型公司過去寬泛的工程領域和大分包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它的專業化選擇是市場導向型的,市場的未來需求情況決定專業取向,即公司通過對優勢市場未來項目的需求情況和國內供應鏈情況,進行專業的初步定位和資源的配置,在項目的承攬中逐步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品牌,并在設計和技術方面進行相關的資源配置和整合,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
2.價值鏈的重新定位新晨
外經型公司沒有施工隊伍和大量的施工機具等固定資產,成本較低。同時,他們具有一批了解國外市場及運做慣例、具有國際工程運做經驗的人才隊伍,發揮二者的優勢,有的外經型公司將自己定位在工程管理公司。工程管理公司以業主的商業目的和最大利益為宗旨,通過規范的競標程序從業主處得到項目,以所擁有的資信、人才、知識、經驗、信息等資源為后盾,為業主提供項目全過程管理的服務。其工作除了通常的項目管理外,還包括項目資金籌措、替業主承擔責任、分擔風險等內容。
工程管理公司通常擁有以下一些基本特點:
首先,擁有精干的管理隊伍和技術力量,精通工程承包行業特點和基本流程,有能力整合施工力量。其次,建立了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和科學的項目管理運做手段和控制流程。第三,擁有自己的優勢市場或優勢渠道,在業主中享有較高的信譽程度,擁有穩定的業務關系。第四,擁有良好的融資信用。
3.立體化發展
所謂立體化發展,即在國際工程業務價值鏈上的前伸后延。有些外經型企業利用所在的行業背景或通過資本市場的兼并重組,形成集團化的,融項目設計、項目管理、項目施工能力為一體的綜合型工程公司。
4.轉型
國際工程項目,特別是一些大型綜合類項目,項目執行時間長,不確定因素多,特別是在我國國際工程公司所在的重點市場,如非洲、西亞和南亞地區,市場風險較大,如果在項目前期調研、分析或項目執行過程中,稍有疏忽,造成的損失有可能使項目承包公司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甚至元氣大傷。因此,有的外經型國際公司,如已改制上市的一批公司已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開始尋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