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本科工程教育改革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工程教育是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工程技術與企業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工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培養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高校工科在讀生700多萬人,遠遠超過美國、英國,但我國合格工程師的世界排名一直靠后。今后一段時期是我國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進程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將成倍增長,工程科技人才的層次和類型更趨于對多樣化。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國家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圍繞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其中首推的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ABEF)制定了工程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的11條評估標準,具體要求一名現代工程師應具備的六大素質:(1)能正確判斷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多面手;(2)具有更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商業和行政領導能力;(3)懂得如何去設計和開發復雜性的技術系統;(4)了解工程與社會間的復雜關系;(5)能勝任跨學科的合作;(6)養成終生學習的能力與習慣,以適應和勝任多變的職業領域。從六條標準可以鮮明看到當前工程師培養更加注重的是實踐能力。縱觀中國工程教育,現有的注重科研的教學模式讓大部分工科生喪失了最基本的工程實踐能力,也使中國的工程師缺乏國際競爭力,動手能力弱是中國工程教育的首要弊病。下面結合我校的教學改革談談幾點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徑:
1重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
很多學校在本科工科課程設置中仍然強調把教學計劃排得更滿,讓學生學得更多,教學存在重“知識”輕“能力培養”的現象。過于強調課程的學科性、專業性和完整性,課程單科自成體系,割裂課程間的聯系。所謂課程體系優化還只是把相關的課程機械地結合在一起,并未真正的建立起課程間的聯系,更談不上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形成舊的課程,所以現行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無法真正體現現代工程教育的新觀念。反映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做的多為書本上的課題,集中在基礎理論、仿真設計等,對工程環境和需求極不熟悉,難以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造成工科學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現象。上海海洋大學于2006年正式實施了新的培養計劃,在保證打好專業基礎之上,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通過調整學時挖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課外學習,參加國際性的學生專業比賽,定期進行各類學生創意和比賽活動,并承擔國內外企業在高校中開展的創新項目,全方面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在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上作了如下改革:(1)壓縮每門課程學時,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2)大量增設選修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3)課程綜合化,以跨學科的視角來進行課程設置,充分考慮到學科之間合理的交叉融合。(4)加強課程內的實踐課時,加強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融合,改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局面。
2創新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工程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創造一種原本不存在物件或工藝。創新的實現動手能力是關鍵,動手能力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下企業,到生產一線。縱觀一般院校的工科學生的實踐,工程訓練趨于形式。目前接納本科學生實習的企業越來越少,企業的根本任務是生產經營,安全保障壓力也大,不太愿意接受工科生進入企業學習,學生的實習只限于參觀,根本沒有動手實踐機會,使得學生缺乏企業工作背景。教育部推動高等工程設備改革“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鼓勵學生到企業開展實踐實習,保證學生的實習時間,增加實踐經驗。它的總體思路是:以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契機、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為主線,通過密切高校和行業企業的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標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工程師師資隊伍,擴大對外開放、著力培養高素質工程師后備人才。期中五項重點任務第一點就是創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高校和企業攜手,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實習難的困難。我校06培養計劃重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學生”的教育理念,在保證基礎理論外增加實踐環節學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深入企業,有了機制保障這項改革才能得到推進。
3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育部的調研顯示,盡管企業有大量就業崗位,但大學培養的工科生卻不能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工科生所學的知識與工作實踐脫節,知識面單一,動手能力弱和創新意識差,畢業生欠缺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反觀執教工程專業的教師,其本身沒有企業背景,缺乏工程經驗與能力。特別是現在國內高校引進的都是博士,教育背景只是在校園,這對提高本科工程教育質量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建設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經歷的教師隊伍。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積極探索解決方法,具體為:(1)要求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積極到企業去實習,與企業加強合作與交流,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機制.(2)夏季學期優先聘請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來學校“兼課”,全面加強工程師師資力量。(3)積極鼓勵教師科研與教學相結合,重視教學中的工程實踐.(4)鼓勵學生的畢業論文走向企業,學校聘請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作為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讓學生能夠直接體會到企業的工作要求及模式。
4提高繼續學習的意識
工程師在大學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大學學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大學畢業后職業也不是固定的,所以繼續學習顯得極其重要。大學應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采用多方式積極參與繼續工程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工程師的崗位技能,另一方面對本科工程教育的改革與提高也會產生積極影響。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分企業和上海海洋大學聯手舉辦專題學習班。學院的資深教授做專題講課,企業培訓人員通過培訓這一環節達到繼續學習的目的。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件十分艱巨的工作,這需要工科院校和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推進這項工作的發展。我想,在高教司的實際措施保障下這項工作一定會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