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混凝土施工問題及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原材料質量問題產生的缺陷
1.1材料質量原因
混凝土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整體質量,而混凝土原材料的好壞和選配是否恰當也直接影響著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因此,確保鋼筋混凝土結構質量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要從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做起。
1.1.1由于水泥工業的發展,為提高水泥強度,廠家往往通過磨細水泥熟料的方法,從而導致水泥比表面積大大增大,體積穩定性越來越差。
1.1.2隨著商品混凝土的廣泛使用,廠家骨料質量明顯下降,特別是采用泵送劑后,容易導致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縮裂縫和后期收縮裂縫。
1.1.3根據有關研究資料揭示,摻合料對混凝體積變形性能影響有差異,S95礦渣粉的影響明顯大于粉煤灰。
1.2預防措施
現代混凝土的和易性很大程度是在高效外加劑作用下反映出來,實質上是水泥與高效外加劑的相容性問題,兩者相容性好則可獲得低用水量大流動性且經時損失小的效果。高效減水劑對水泥更有選擇性,不同水泥其減水率的相差較大,水泥礦物組成、摻和料、調凝劑、堿含量、細度等都將影響減水劑的使用效果。因此,同一種減水劑在相同的摻量下,往往因水泥不同而使用效果明顯不同,或同一種減水劑,在不同水泥中為了達到相同的減水增強效果,減水劑的摻量明顯同。在某些水泥中,有的減水劑會引起異常凝結現象。為此,當水泥可供選擇時,應選用對減水劑較為適應的水泥,提高減水劑的使用效果。當減水劑可供選擇時,應選擇施工用水泥較為適用的減水劑,為使減水劑發揮更好效果,在使用前,應結合工程進行水泥選擇試驗。
2溫度裂縫及預防
2.1溫度裂縫多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由于混凝土的體積較大,大量的水化熱聚積在混凝土內部而不易散發,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就形成內外的較大溫差,較大的溫差造成內部與外部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
2.2主要預防措施:
2.2.1改善骨料級配,摻加粉煤灰或高效減水劑等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
2.2.2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加工工藝,在傳統的“三冷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二次風冷”新工藝,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2.2.3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熱,推遲熱峰的出現時間。
2.2.4高溫季節澆筑時可以采用搭設遮陽板等輔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升,降低澆筑混凝土的溫度。
2.2.5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與結構尺寸相關,混凝土結構尺寸越大,溫度應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以利于散熱,減小約束。
2.2.6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卻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氣冷卻,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2.2.7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控,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
2.2.8預留溫度收縮縫。
2.2.9加強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片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置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
3混凝土離析原因的分析預防
3.1混凝土離析的原因
一是原材料的質量和配合比欠妥;二是操作方法不正確(包括攪拌、運輸、澆筑和振搗)。實踐證明,混凝土離析多是由于操作不當造成的?;炷岭x析,對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和勻質性都會造成影響,同時也給混凝土澆筑入模和振搗帶來不便,是造成混凝土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混凝土不均勻收縮的內在原因。
3.2混凝土離析防治措施
3.2.1把好攪拌關。為了獲得質量優良的混凝土,要正確選擇攪拌機,并且制定攪拌制度,也就是攪拌時間、投料順序、進料容量等。在實踐中最容易忽略的是攪拌時間的控制。攪拌時間過短,拌和不均勻,會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攪拌時間過長,不僅會影響攪拌機的生產效率,也會降低水泥漿的膠凝性,使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3.2.2把好裝車關?;炷劣蓴嚢铏C裝入手推車或料斗時,應盡量使攪拌機的出料板僅位于裝載器的中間,并使出料板可以調整傾斜度,以防止“石窩”和“砂窩”的出現。
3.2.3把好運輸關。用手推車、吊斗、料斗或漏斗運輸混凝土時,應防止振動,道路要平坦,吊運要平穩,要走最短路線,用最短時間運輸。
3.2.4把好卸料關?;炷林苯訌氖滞栖嚮蛄隙返谷肽0鍟r,自由傾落高度不宜大于2米?;炷羶A落高度超過2米,宜采用串筒或溜槽,或在豎直構件的模板上,留出側向入模口,以縮短傾落高度,防止混凝土離析。用串筒將混凝土入模時,應使筒下口保持垂直,使混凝土垂直落入,以免出現“石窩”現象。
3.2.5設置擋板和跌落管。當混凝土順著一斜面或溜槽下滑時,骨料重的的部分移動速度快,會產生離析現象。如果在斜面下設置一擋板,就可以避免混凝土離析現象的發生。如果在皮帶運輸機前設置一擋板,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4混凝土施工裂縫
4.1混凝土施工裂縫產生的原因
4.1.1曝曬或風大,水分蒸發過快,出現的塑性收縮裂縫;
4.1.2混凝土塑性過大,成型后發生沉陷不均,出現的塑性沉陷裂縫;
4.1.3配合比設計不當引起的干縮裂縫;
4.1.4骨料級配不良,又未及時養護引起的干縮裂縫;
4.1.5模板支撐剛度不足,或拆模工作不慎,外力撞擊的裂縫。
4.2預防方法
4.2.1成型后立即進行覆蓋養護,表面要求光滑,可采用架空措施進行覆蓋養護;
4.2.2配合比設計時,水灰比不宜過大;攪拌時,嚴格控制用水量;
4.2.3水灰比不宜過大,水泥用量不宜過多,灰骨比不宜過大;
4.2.4骨料級配中,細顆粒不宜偏多;
4.2.5澆筑過程應有專人檢查模板及支撐;
4.2.6拆模時,尤其是使用吊車拆大模板時,必須按順序進行,不能強拆。
4.3微細裂縫修補
4.3.1用注射器將環氧樹脂溶液粘結劑或甲凝溶液粘結劑注入裂縫內。
4.3.2注射時宜在干燥、有陽光的時候進行;裂縫部位應干燥,可用噴燈或電風筒吹干;在縫內濕氣逸出后進行;
4.3.3注射時,從裂縫的下端開始,針頭應插入縫內,緩慢注入;使縫內空氣向上逸出,粘結劑在縫內向上填充。
4.4淺裂縫的修補
4.4.1順裂縫走向用小鑿刀將裂縫外部擴鑿成V形,寬約5~6mm,深度等于原裂縫;
4.4.2用毛刷將V形槽內顆粒及粉塵清除,用噴燈為或電風筒吹干;
4.4.3用漆工刮刀或抹灰工小抹刀將環氧樹脂膠泥壓填在V形槽上,反復搓動,務使緊密粘結;
4.4.4縫面按需要做成與結構面齊平,或稍微突出成弧形;
4.4.5深裂縫的修補。做法是將微細縫和淺縫兩種措施合并使用:a.先將裂縫面鑿成V形或凹形槽;b.按上述辦法進行清理、吹干;c.先用微細裂縫的修補方法向深縫內注入環氧或甲凝粘結劑,填補深裂縫;d.上部開鑿的槽坑按淺裂縫修補方法壓填環氧膠泥粘結劑。
總結
混凝土工程中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圍內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在施工中應盡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尤其要盡量避免有害裂縫的出現,從而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