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樁基施工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現在,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采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眾所周知,樁基礎是將上部荷載傳遞給樁側和樁底端以下的土(或巖)層,采用挖、鉆孔等非擠土方法而成的樁,在成孔過程中將土排除孔外,樁孔周圍土的性質并無改善。樁支承于堅硬的(基巖、密實的卵礫石層)或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群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筑的全部豎向荷載(包括偏心荷載)。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端承樁)或群剛度(摩擦樁),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并確保建筑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范圍。憑借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大直徑樁)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御由于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筑的抗傾覆穩定性。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于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于基巖,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筑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沉陷與傾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樁基礎對于現代的高層建筑、橋梁以及高架橋的修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于樁基礎的施工技術需有關部門給與高度重視。
1樁基礎施工準備
樁基礎的施工過程具體可分為施工前準備階段和沉樁階段。
1.1樁基礎施工前階段
1.1.1在施工前,對樁基施工的現場進行全面踏勘,以便為編制施工方案提供必要的資料,也為機械選擇、成樁工藝的確定及成樁質量控制提供依據。施工現場及周邊環境的踏勘現場踏勘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查明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氣候及其它自然條件;查閱地質勘察報告,了解施工現場成樁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分布情況、形成年代以及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了解鄰近建筑物的位置、距離、結構性質、現狀以及目前使用情況;了解沉樁區域附近地下管線(煤氣管、上水管、下水管、電纜線等)的分布及距離、埋置深度、使用年限、管徑大小、結構情況等,了解施工現場區域內人為和自然地質現象,地震、溶巖、礦巖、古塘、暗濱以及地下構筑物、障礙物等。
1.1.2機械設備準備。施工前應根據設計的樁型及土層狀況,選擇好相應的機械設備,并進行工藝試樁。比如螺旋鉆機適用于水位以上粘性土、粉土、沙土、膨脹土等,適用的直徑大約為300~2000mm,而震動沉管鉆機則適用于淤泥、一般粘土、松散砂土、素填土等,適用直徑約為400~500mm。選好合適的機型才能正確的施工。
1.1.3現場準備。要使場地平整,高層建筑物的樁基通常為密布的群樁。另外,在樁機進場前,必須對整個作業區進行平整,以保證樁機的垂直度,便于其穩定行走施工現場首先應清除現場障礙物,成樁前應清除現場妨礙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礙物,如施工區域內的電桿、跨越施工區的電線、舊建筑的基礎或其他地下構筑物等,這對保證順利成樁是十分重要的。
1.1.4技術準備。樁基礎施工前應:編制施工方案,明確成樁機械、成樁方法、施工順序、鄰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等;計劃施工進度,根據工程總進度計劃確定樁基施工計劃(含進度計劃,勞動力需求計劃及材料、設備需求計劃);制定質量保證、安全技術及文明施工等措施;進行工藝試樁,確定合理的施工工藝,確定工藝參數。
1.2沉樁階段
1.2.1灌注樁成樁
灌注樁成孔方法主要有泥漿護壁成孔、沉管成孔及干作業成孔等幾種。在成孔后放置鋼筋籠、澆筑混凝土,形成灌注樁。
1.2.2預制混凝土樁與鋼樁的沉樁
預制混凝土樁的形式有方樁及管樁兩類,鋼樁則有H型鋼樁及鋼管樁兩類,它們的沉樁方法主要有錘擊打入法、靜力壓樁法及水沖沉樁法,有時也采用振動沉樁方法。
2樁基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原因
2.1單樁承載力低于設計要求的常見原因有:
①樁沉入深度不足;
②樁端未進入設計規定的持力層,但樁深已達設計值;
③最終貫入度過大;
④其他,諸如樁傾斜過大、斷裂等原因導致單樁承載力下降;
⑤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層剖面、地基承載力等有關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
2.2樁傾斜過大的常見原因
①預制樁質量差,其中樁頂面傾斜和樁尖位置不正或變形,最易造成樁傾斜;
②樁機安裝不正,樁架與地面不垂直;③樁錘、樁帽、樁身的中心線不重合,產生錘擊偏心;
④樁端遇石子或堅硬的障礙物;
⑤樁距過小,打樁順序不當而產生強烈的擠土效應;
⑥基坑土方開挖不當。
2.3出現斷樁的常見原因除了樁傾斜過大可能產生樁斷裂外,其他原兇還有三種:①樁堆放、起吊、運輸的支點或吊點位置不當;②沉樁過程中,樁身彎曲過大而斷裂。如樁制作質量造成的彎曲,或樁細長又遇到較硬土層時,錘擊產生的彎曲等;③錘擊次數過多。如有的設計要求的樁錘擊過重,設計貫入度過小,以致于施工時,錘擊過度而導致樁斷裂。
3處理措施
3.1補送結合法
當打人樁采用分節連接,逐根沉人時,差的接樁可能發生連接節點脫開的情況,此時可采用送補結合法。首先是對有疑點的樁復打,使其下沉,把松開的接頭再頂緊,使之具有一定的豎向承載力;其次,適當補些全長完整的樁,一方面補足整個基礎豎向承載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補打的整樁可承受地震荷載。
3.2補樁法
可采用下述兩種的任一種:①樁基承臺前補樁。當樁距較小時,可采用先鉆孔,后植樁,再沉樁的方法;②樁基承臺或地下室完成再補靜壓樁。此法的優點是可以利用承臺或地下室結構承受靜壓樁的施工反力,設施簡單,操作方便,不延長工期。
3.3糾偏法
樁身傾斜,但未斷裂,且樁長較短,或因基坑開挖造成樁身傾斜,而未斷裂,可采用局部開挖后用千斤頂糾偏復位法處理。
3.4復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樁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對地基作適當處理,提高地基承載力,更有效地分擔樁基的荷載。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①承臺下做換土地基。在樁基承臺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換成砂石填層分層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樁基上施工承臺。②樁間增設水泥土樁。當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在樁間土中干噴水泥形成水泥土樁的方法,形成復合地基基礎。
4結論
我國樁基礎施工技術相對于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客觀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差距。因此應加強對于樁基礎施工技術的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改進,做好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及在具體施工時加強監管,防止不應有的偏差和失誤產生,以提升樁基礎施工管理水平。樁基施工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物的工程質量,在樁基施工過程中,遇到各種意外情況,應及時通過業主、監理與設計部門聯系,按設計部門的設計修改通知或會議紀要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