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械卓越工程師頂崗實習模式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機械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教育實踐階段,采用頂崗實習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通過建立健全學生和導師選拔程序,規范實習內容、突出建材特色,實行1日1記報告模式,確保了頂崗實習效果。并探討了該模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機械卓越工程師;頂崗實習;雙導師;實踐
頂崗實習不同于普通的實訓環節,與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相比,各階段都存在著任務、目標、實施方式的差異。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可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培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達到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以下簡稱《通用標準》)中規定的知識、能力、素質的一種高效實踐方式。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自2012年被列入省教育卓越計劃(后文簡稱機械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在廣泛調研和研讀《通用標準》的基礎上,將頂崗實習模式列入了實踐培養方案中。當前首屆畢業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第2屆學生頂崗實習也已進行完畢。從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和當前學生的實習效果來看,頂崗實習模式成效顯著,特別適合于小班教學、特色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1頂崗實習模式的實施內容和措施
1.1嚴格導師與學生選拔程序
通過廣泛的企業調研和征求意見,專業課程主講教師及企業導師達成共識,將頂崗實習列為重要實踐環節,制定了嚴格的學生和導師選拔程序。首先組建了由學院領導為組長的實施小組,由教學系主任、“雙師型”教師共同組成選拔、培養、考核小組。在新生入學初期,組長親自做動員,全面說明“機械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方法和實施方案,依據自愿報名、擇優選擇的原則,同時兼顧地區和性別,每年遴選25名~30名學生單獨編班。選拔師德高尚、愛崗敬業、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擔任主要專業課的授課任務,選拔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作為校內導師,選拔合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高級技工擔任校外指導教師。通過座談會、實地考察實習企業、共同參加行業會議等形式,創造校內外導師間交流溝通的機會,共同商議培養事宜。在大學2年級時召開師生見面會,師生共同學習培養方案,討論教學方法。導師在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愛好和特長的基礎上,根據實習單位崗位和生產情況,與企業主管人員商討安排實習崗位。
1.2頂崗實習的內容具體化
《通用標準》要求本科層次工程師具有在現場“分析并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參與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并具有運行和維護能力”。根據學校在建材行業的特色和優勢,選擇建材裝備制造企業、建材裝備運行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全面掌握機械設計與制造、設備運行維護、企業管理知識。每一個崗位都經過慎重選擇,提前規劃“頂崗實習”內容,既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又兼顧企業的研發、生產情況。(1)選擇建材裝備制造企業,安排學生到設計、工藝、生產、裝配、調度等崗位,學習有關典型零件設計計算、工藝規程編制、加工裝配操作、生產管理等知識。分配崗位以零件追蹤為原則,選擇傳動軸、大齒圈、軸瓦、搖臂、磨輥等典型零部件為實習崗位輪換的載體。跟蹤一個零件的設計、加工、裝配全過程后,基本上就可以掌握裝備制造企業的機床類型、加工方法、管理模式。(2)選擇建材裝備運行企業。安排學生從原料進廠開始到水泥包裝運輸出廠的各個崗位輪換,跟隨班組參與設備故障檢測和維修,學習水泥生產成套設備的運行、維護、檢修及水泥工藝流程方面的知識。實習崗位以物料流程系統劃分,包括原料采集破碎預均化、生料粉磨、熟料燒成、水泥粉磨、包裝運輸5個環節。每個環節均有多個崗位,機修車間、化驗室和中控室為綜合性實習崗位。一般兩人一組,跟隨生產崗位工人進行設備巡檢、故障排查、采樣分析、設備維修等工作,并組織學生參與技術改造項目小組,鼓勵學生提合理化建議,編制實施方案、繪制施工圖紙等。
1.3創新實習效果評價機制
延伸“校企雙導師”管理模式到具體崗位,完善實習效果評價機制。創新性地提出“1日1記”實習報告模式,要求學生根據當天崗位工作內容,實事求是記錄實習收獲,寫出自我評價,崗位導師和帶隊老師簽字后,交給學校導師總結反饋、給以指導。這種方式避免了其他實習階段學生不記錄、編造或抄襲實習報告的現象,督促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不定期地召開討論會,學生互評實習記錄,在比較中及時找出不足,相互促進。“1日1記”模式,促進了學生對崗位實習的重視,企業也可以從學生的表現和對崗位知識的接受能力方面考核學生,為單位挑選到優秀員工。學校可以根據企業導師反饋的信息來檢驗教學質量、評價學生素質,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實施效果證明,學生們非常愿意接受崗位導師和帶隊老師的現場指導。
2存在問題和對策
2.1頂崗實習增加了企業成本
學生在校理論知識學習時間和實踐操作環節被壓縮,導致其適應實習崗位的能力不足。接收企業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培養和管理學生,抬高了企業生產成本。企業不怕學生學技術,就怕出安全事故。只是迫于校企合作協議,接收了硬塞進來的實習生。因此,學校教育要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快速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實習單位也可以發現有用之才培養之,提前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
2.2生產任務和指導學生相矛盾
在與企業的合作中,難免遇到生產任務和指導學生的矛盾。技術性強的崗位需要企業抽調骨干力量對學生進行培訓和“傳、幫、帶”,增加了企業員工工作量。矛盾難以解決時,只能安排學生到不需要太多技能的簡單勞動崗位上,客觀上降低了人才培養的標準。特別是需要持證上崗的崗位,學生只能跟隨班組觀看操作,崗位導師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往往缺乏理論知識,不善講解和交流,導致實習學生一直都是“看客”,因不能融入生產出現厭倦情緒。這就要求學校導師加大對學生指導力度,提高自身實踐指導技能。
2.3高實習成本加重家庭經濟負擔
卓越班實習時間長,住宿、餐飲、交通費用支出大,加重了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工科類、特別是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很難為企業創造效益,要求企業發工資或補助顯然不合適。有些家庭困難的學生會提出不參加“頂崗實習”,而去從事與專業無關的“掙工資”工作。實習成本制約了學生專業技能發展,甚至有些優秀學生會放棄專業,造成國家教育投資的浪費。當前,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政府為到設定實習基地、參加崗位實習的畢業生提供資助,不失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但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同樣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利益相關者,通過理順各自在大學生實習中承擔的社會責任,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
2.4實習承擔單位對安全責任有顧慮
企業支持是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的重要保障。我校為水泥行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河南地區及周邊水泥企業對學校實習一直都是大力支持的。“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與工人同崗位作業,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成本。企業負責人常說:不怕學生學技術,就怕出安全事故。盡管學校愿意簽訂安全協議,一切安全問題自負,但仍然難以打消企業的顧慮。承擔實習企業實際上是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為整個行業培養和儲備人才。如果國家能夠在財稅制度方面給予優惠措施和激勵機制,或給以項目投資的政策性扶持等,將會給愿意長期接受學生實習的企業以信心和鼓勵,創造一個校企合作共贏的人才培養格局。
3結語
頂崗實習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要求學校理論教學要及時調整,主動適應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使學生能夠快速勝任工作崗位。學生從“頂崗實習”中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需要崗位導師和學校導師的共同指導。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頂崗實習內容要求指導教師熟悉專業產品、崗位設置、企業運行模式,培養一支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導師隊伍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詮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2-23.
[2]素君.“雙導師制”在地方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39):138-139.
[3]蘇世杰,唐文獻,齊繼陽.面向“卓越計劃”的校企共贏型校外工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01):222-225.
[4]趙洪兵.“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4):174-175.
[5]陶建華,蕭仲敏,鄧武,游思坤.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比較[J].教育教學論壇,2017(01):176-177.
作者:李妙玲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