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創新需求工程碩士培育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準,我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已經歷了15年的探索和發展道路。總體上來說,工程碩士培養工作處于良性快速發展狀態。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傳統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一是培養模式上缺乏創新性,培養體系尚未成熟;二是缺乏合作校企;三是現行教學模式不利于個性化培養;四是缺乏實驗、實踐性教學環節;五是缺少適合工程碩士培養的系列教材。為此,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應立足于企業需求,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等環節加強探索與改革,建立一套“兼顧通識教育、拓實基礎教育、主抓實踐教育、不忘創新意識”的培養模式已是當務之急。
一、工程碩士培養課程內容體系的建立
課程體系建設是保證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關鍵。在建立工程碩士課程體系時,既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普遍性原則,又要突出工程碩士教育的特殊性與實用性。筆者所在單位根據工程碩士生的來源、經歷、知識結構等特點,對課程體系進行綜合考慮,設置了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課程的三個模塊。
(一)通識課程的設置
工程碩士通識課程包括政治理論、外語和知識產權等課程。政治理論課程可以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外語課程可以訓練學生較熟練地閱讀外文資料,提高其獲得知識和信息及畢業后繼續學習的能力;知識產權課程可以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如何保護企業的自主創新成果,如何合法借助國內外的現有成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二)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
專業課的設置重在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要選擇與本學科關系密切、能夠補充和發展本學科專業知識、技術且體現學科間交叉、滲透、融合的課程。在強調專業知識的基礎性和寬廣性的同時,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性,在各個培養環節上強化創新意識,為工程碩士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課程的設置
制定工程碩士培養方案時既要考慮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側重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工程碩士教育的工程針對性。校企間的密切合作可以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有效,針對企業的需要,開設或增設一些實用的、具有前瞻性的專業選修課程,對工程碩士進行“訂單式”培養,使工程碩士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二、工程碩士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
評價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他們能否為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實際培養工作中,除了設置相關基礎課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下文以吉林大學制藥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為例探討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
(一)搭建適合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教學平臺
1.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吉林大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優質資源,搭建適合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教學平臺(圖1)。圖1制藥工程碩士實訓工藝路線
2.實訓工藝路線的設計。重點建設“細胞培養、基因工程制藥、生物藥物分離純化和藥物制劑及質量檢驗”等實訓工藝路線(圖2)。圖2制藥工程碩士實踐教學平臺以上實訓路線均起到了較好的校企銜接作用,具有良好的“工程”實用價值。
(二)構建適合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工程碩士多為企業技術骨干,工作和學習任務較重,學習時間有限,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時要充分準備在有限學時內訓練較多的實驗技術和方法。
1.加強實驗技術和方法的科學綜合。如以“啤酒酵母分離純化、發酵培養和蔗糖酶的提取、分離純化、性質鑒定及反應動力學實驗”作為工程碩士生化綜合大型實驗,從微生物發酵到酶的提取、分離純化、分析鑒定,綜合了8種實驗技術和9種實驗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與科研、工程和實際應用的結合。例如將技術成熟、方法穩定、重復性強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腺嘌呤脫氨酶基因工程菌的構建、蛋白的表達、純化及鑒定”項目引入實驗教學;將“藥物的制劑、分析檢測及藥效、藥理學實驗”作為專業大實驗,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制藥工程相關技術、方法,而且了解了制藥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
(三)采用適合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教學方法
1.建立集中與開放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一是根據學生“入校不脫崗”的特點,將實驗相關理論知識、技術原理和操作方法集合在一起,集中統一講授;二是實驗操作基礎部分集中講解,如實驗技術操作和儀器操作,統一講授注意事項并示范操作;三是實驗室對工程碩士學生開放,儀器設備、藥品準備齊全,學生可隨時進行實驗操作;四是實驗完成后,學生獨立撰寫實驗報告;五是教師評閱實驗報告后,與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心得。
2.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實踐理論教學與實驗方案要求采用多媒體課件講授背景知識、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利用多媒體所包含的文字、圖片、動畫等豐富元素使教學更直觀、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踐內容。實踐教學還利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網絡平臺,建立了網絡實驗課程,用于工程碩士生的實驗預習、模擬實驗、問題答疑、師生互動、擴展知識面等,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同時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建立交流平臺,進行個性化教育。
三、把好工程碩士畢業論文質量關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直接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高校培養工程碩士的質量直接體現在他們的學位論文是否能為企業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是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一)雙導師制
在工程碩士培養工程中,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正導師從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有工程實踐經驗,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中選聘;副導師由企業里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擔任。正導師除全面負責外,側重培養計劃的制定,對選題的科學意義、先進性及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寫作質量予以把關;副導師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利用自己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促進學生學位論文與企業生產的緊密結合,著重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二)改革答辯委員會的組成
答辯委員會不僅應該有理論知識豐富的校內專家,還應該有實踐經驗豐富、全面了解企業生產實際情況的企業專家。工程碩士答辯時,答辯委員會中40%的成員應由企業專家組成。這樣更容易確定論文的實際應用價值,發現論文的不足之處,更有利于對論文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企業間競爭的日趨激烈,對工程碩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培養工程碩士的高校能夠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積極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堅持教育方法創新,積極與企業合作,探索適合企業自主創新需求的多樣化培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