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整合資源、打造“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以校外本土企業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1)以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建成以現代供應鏈的運作為背景的基于微型工廠的工業工程實驗平臺。該實驗平臺模擬企業的實際現狀和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基于微型工廠的現代工業供應鏈系統的模擬環境,使學生能夠在這個相對真實的系統中開展各種綜合性訓練,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成為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活動基地。(2)通過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加強校外本土企業實踐基地建設依托學院開辦的“常州本土化總裁培訓班”等面向本土的多層次和類型的培訓班,以及教師的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通過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實現本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依托這些校外實習基地,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實驗,畢業設計(論文)能夠以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盡可能多的“貼近”或者“深入”實戰。避免學生“學”和“用”之間的斷裂,實現“學”和“用”之間的無縫對接,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2.建立以企業—畢業生—學校三者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全面監控實踐教學質量,明確改進教學質量方向通過引入企業,學生特別是畢業生的評價,編制了畢業生定期跟蹤回訪,企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制度,企業專家測評制度,監控反饋制度等,建立了真正的“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三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形成“方案—評審—運行—監控—評價—反饋—優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質量監控形態;實現了評價的“校內-校外的結合”,“企業-學生-學校的結合”,“封閉式、標準化的評價與開放式、個性化的評價結合起來”,提高了評價的有效性,客觀性。[2]。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效果
該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培養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歡迎,從2008屆至2014屆,畢業生一次簽約率均為100%,本專業江蘇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具有了較強的影響力。在2012年學校委托麥可斯數據有限公司對2011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中,本專業的就業競爭力位于學校第三。自2006年以來,共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論文9篇;獲校級優秀畢業論文22篇。
作者:甘信華 李衛紅 單位:常州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