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洋工程的現狀與發展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5月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將達2000億元以上。根據山東省出臺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指導意見,到2015年要實現1500億元的工業總產值,意味著未來山東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總量可占全國七成左右,從而帶動新一輪海洋工程裝備投資熱潮。2011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同志對山東藍色經濟發展的指示已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為山東藍色經濟帶海洋經濟的戰略發展迎來了第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這也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國家對海洋經濟的高度重視,激發了半島發展藍色產業經濟的高潮。根據規劃,山東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將半島藍色經濟區建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目標定為:到2015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陸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完善,率先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經濟發達、產業結構優化、人與自然和諧的藍色經濟區。煙臺市“十二五”規劃指出,要把海洋裝備制造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突破關鍵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發展水平。到2015年,計劃把煙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能力提升到100萬t,船舶產量將達到550萬載重噸,海洋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其主攻目標有3個:①優先發展特種船舶,突破發展冷藏集裝箱船、高檔游艇、公務船、LNG(液化天然氣)船、遠洋漁船、化學品船、大型重型運輸船等產品;②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裝置、多功能供應船、大型起重鋪管船、深水系泊系統、自動調壓載系統等特色優勢產品;③開發高端配套產品,提高舾裝件、鋁板、管材等產品規模和技術水平,建設船舶中間產品生產中心和船用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開發生產甲板機械、艙室設備、船用空調、通信導航和自動控制、海上油氣開采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培育發展海洋測繪、海洋物探等精密儀器設備制造業。國家、省、市對海洋工程事業的相繼支持,為我國進軍海洋事業,爭取海洋資源創造了條件,也為煙臺海洋工程產業的加速發展來帶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煙臺市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機關以及海工企事業單位一定要抓住歷史賦予的機遇,推進海洋工程事業跨越式戰略發展。
2煙臺海洋工程產業鏈發展的優勢與挑戰
2.1良好的產業基礎煙臺的海洋工程興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壯大,煙臺已在海洋牧場、海洋核電、臨海工程建設、海上風力發電、大型船舶建設基地、特種船舶建造、海洋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業等多個產業鏈條和產業區,培育了多個區域大型龍頭企業。像煙臺中集來福士不僅在煙臺引領了400多家企業,公司憑著自身的戰略性市場發展規劃與積累,在國內海洋工程技術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為半島建設一流的海洋工程服務平臺,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奠定了優勢基礎。
2.2強大的研發能力目前煙臺有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煙臺大學海洋學院、煙臺海洋工程研究院、山東省水產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單位,周邊有青島從事海洋研究的科研機構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為煙臺海洋工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半島地區擁有國內最早從事海洋工程研究的煙臺中集船工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半潛平臺、自升平臺及海工特種船舶三大系列產品線的海工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海洋工程設計與制造企業之一,擁有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海洋工程專業研發團隊,擁有世界一流的海工建造設施,擁有大型船塢、大型起重設施以及先進的駁船下水模式,形成了海洋工程項目總裝建造的獨特優勢。從中集來福士分離出來的國內唯一的海洋工程研究,被國家能源局授予“國家能源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研發(實驗)中心”。搭建起了世界先進的3D產品設計軟件和ERP管理軟件平臺,通過自主開發、優化和改進,形成了特色鮮明、技術工藝領先的設計方法,中心是以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平臺)為主,集研發與設計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發設計中心。基于多國籍的國際化研發設計團隊,采用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成果,研發設計中心目前已具備半潛式平臺、自升式平臺、常規和特種船型的基礎設計(含總體與性能設計及計算、結構設計與分析、系統原理設計與分析)、詳細設計與施工工藝的設計能力,年設計能力多達4~6個半潛式平臺或自升式鉆井平臺或特種船。技術能力涵蓋穩性、總體強度、總體疲勞、水動力、振動及噪音、高壓管路、系泊等的計算分析,總體、結構、電氣、管路、舾裝、空調通風等的原理、放樣、施工設計。公司在多年的經營探索中儲備了雄厚的技術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為海洋工程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強大的研發能力。為打造半島海洋工程產業集群,輻射多個產業鏈共同發展,加快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設的步伐,在煙臺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正積極與中科院力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進行交流,爭取以公司的海洋工程研究為合作點,實現聯合共建,或是以此為依托在煙臺建立李家春海洋工程院士工作站。積極爭取國內海洋工程高端人才和海外歸國華僑,為建設半島海洋工程服務平臺奠定堅實的基礎。
2.3市場的殘酷競爭
200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已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十二五”期間預計這一比例將有望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15%。未來10年我國海洋油氣產量將以20%的速度遞增,海洋工程裝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也給國內的海洋工程企業帶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海洋工程整個產業鏈中,海洋裝備制造業成為當先拉動藍色經濟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鉆采設備零件、海洋工程設備和油井建造,其中受益排在第一位的將是高端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主要包括鉆井平臺、浮式生產系統、工程船舶、水下工程等相關裝備。目前國內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主要在中國、韓國、新加坡、美國、挪威等國,在國內市場,大連重工、外高橋造船、中遠船務、煙臺來福士在世界海工市場的競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來福士被中集船工收購之后,由獨資企業轉變成了純國有企業,在國家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半潛式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其制造實力處于國際一流水平。但是這并不等于煙臺市的海洋工程產業在國內的競爭就處于優勢,為了儲備持續穩定發展的創新技術力量,國內大型海工企業都在創新思維,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創新和應對不良風險的能力。許多企業加快了研企合作、中外合作等,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煙臺市的企業在這些工作上相比已被落在了后面,企業的消極創新、政府的政策性鼓勵欠缺都有可能在幾年后使煙臺市目前在海工方面具有的優勢悄然褪色。近幾年青島北船重工、大連重工等在海洋工程上異軍突起,建造能力連年提升,2012年大連重工在海洋石油半潛式鉆進平臺建設上取得了國家863計劃支撐,擊敗了煙臺市勢力雄厚的中集來福士,為煙臺市海工企業轉變思維、重視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科技競爭意識敲響了警鐘。南通中遠船務從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先后不到1年的時間為墨西哥建造了“高德1號”和“高德2號”兩座半潛式海洋生活平臺,展現了大型海工產品應用廣闊性、領域多樣性,也說明海洋工程產品不一定就要應用于海洋資源的開采,可以延伸到更多的領域。海洋工程可以拓展到人類生活更多的領域,海洋工程企業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煙臺海洋工程產業發展的建議
3.1以超前戰略思維,建立獨立的海工創新實體從中集來福士的發展歷史看,發展海洋工程產業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大量的實踐探索,企業和政府必須要有超前的思維,盡快在企業的基礎上建立獨立的海工創新實體,實現實踐科研一體化的海工科研機構。中集來福士的成功來源于企業一批具有30多年建造經驗的國際海工人才的不懈奮斗,公司擁有的國際化海工專家隊伍,對海工產業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對海工產業培育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等現實情況有較充分的思想準備,并抵御了國內船舶產業投資見效快、利潤高、配套成熟的誘惑,堅持走海工發展的道路,在國內當時無產業基礎、無經驗可循的現實情況下,通過15年的艱難探索,結合國內船舶產業發展特色,率先為國內海工產業建立了一種獨特的發展模式,推動了國內海工產業的快速成長。但是今天,煙臺市海工企業的這一切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國內外競爭的需求,必須再次發揮超前思維,立足當前國內外激烈競爭的環境,加快建立新的創新和引領動力。建設好、利用好煙臺的海洋工程研究院,必將給煙臺的海洋工程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3.2鼓勵企業結合海工特點,尋求模式創新煙臺市的海洋工程產業雖然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與新加坡、韓國等國外企業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根據我國海工產業的特點,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機遇,鼓勵企業盡快縮短與新加坡、韓國的差距,同時基于對海工行業的深刻理解,致力于企業建造模式創新的發展思路。要形成企業的獨特優勢,同時要緊跟國內外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深海石油鉆井平臺等海洋油氣裝備建設,加速培育專用設備制造及相關配套產業,努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鏈,同時根據企業情況實施拓展產品應用領域。
3.3依托區位優勢企業,發展海工產業集群海洋工程產業是一個復雜的大型產業鏈條,作為海洋工程發展的新興區域,煙臺的產業聚集效應相比長三角、珠三角而言還有很大差距。煙臺市應抓住擁有國內一流的大型海工建設基地,充分利用上下游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推動區域產業集群建設,不僅要讓中集來福士、大宇造船、杰瑞石油這樣的龍頭企業實現自我發展,還應通過技術外包、勞務外包、設備材料采購等多種形式,引領和帶動煙臺本地及周邊地區許多配套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同時也要加強與國內外其他地區的大型國際公司、區域龍口企業合作,以吸引他們在煙臺本地注冊分公司,推動煙臺海洋工程產業集群化發展,為山東及煙臺經濟發展做出直接貢獻。
3.4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同步進行雖然我國海洋工程事業發展已經有了30多個年頭,而且海洋工程產業在未來向國內轉移的趨勢不變,但是海洋工程發源于國外,特別是歐、美地區,他們仍然有著絕對的技術優勢。從目前來看,整個海工裝備全球化分工協作模式仍將長期持續,包括全球頂尖的海工設計公司,最知名的鉆井、動力設備供應商,都來自海工產業成熟的歐、美地區。所以要想趕上歐、美企業,擠占國際市場,煙臺市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自主創新和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創新體系的同時,主動爭取與歐、美海工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合作進行船型設計開發,共同優化平臺設備的適用性等。通過國際合作,爭取利用全球海工資源,打造海工核心競爭力。
4結束語
海洋工程產業是當前環渤海經濟區、東南亞經濟區重點支持和扶持的產業聚集區。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兩大戰略,為半島建設海洋工程服務平臺,打造海洋工程產業集群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難得機遇。煙臺作為國內各大區的交叉點,有具備總裝建造、修理改裝、設備供應、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應抓住良機,創造人和,與國內外從事海洋工程事業的優秀科研單位聯袂,以煙臺國家級海洋工程研究院為載體,建立海洋工程服務平臺,打造半島地區強大的藍色產業支柱。推進深海海洋資源的快速開發與利用,拉長海洋工程產業鏈條,實現煙臺地區海洋工程產業的快速集群化發展。
作者:李海燕單位:山東勝利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