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工程的地質勘查報告中,常常需要進行英譯工作,但是因為多方面的因素,很難保證英譯結果的準確性。在本文的分析中,以《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為例,闡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的過程,然后從詞匯、句子、篇章三方面入手,并地質勘查報告的內容,探究在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中,相關的技巧方式,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查報告;英譯實踐;篇章
在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涉及很多專業的名詞、計量單位等,而在英文中常常很難找到與之唯一相對應的內容。同時,因為文化差異、歷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在英譯實踐的過程中,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影響報告內容的專業性、真實性。為了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相關人員必須關注詞匯、句子、篇章的各個要素,最大程度提高英譯實踐的合理性、實用性。
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的過程
1.1準備工作
在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進行英譯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在接到任務以后,并不需要立即開展應英譯工作。為了保證英譯結果的精準收稿日期:2019-07-12作者簡介:王卓(1988-),男,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和翻譯方向。基金項目:2017年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7GY028)性,工作人員需要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進行通讀,對整篇報告進行詳細地了解。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對其中的專業名詞、長難句等,進行簡單的標注,掌握英譯工作的重點、難點,為后續的系統英譯奠定基礎。隨后,工作人員就可以利用網絡、詞典等工具,對其中的名詞等進行查找等工作,并基于對報告中平行文本的閱讀分析,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的漢語文本翻譯,形成一個初步的、基本的了解、認識,便于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這一基礎上,工作人員可以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的內容進行隨機選取,如幾百字的段落,對文字英譯進行試驗,保證內容的通俗性、專業性、實用性等,進而將報告內容進行很好的傳遞[1]。
1.2英譯計劃
根據《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的內容,工作人員需要制定相應的英譯計劃。為了能夠高質量的完成《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英譯工作,可以將英譯的時長設定為1個月,同時將英譯的任務劃分為三部分,然后由翻譯團隊進行合作英譯,在第10d、第17d、第29d,將不同的英譯結果進行收集、整理,最終形成一個完成的英譯報告結果。基于這一前提,負責不同報告英譯部分的工作人員,可以先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進行粗略地瀏覽,然后再對每一部分進行詳細地閱讀,最后對報告內容進行相應的英譯。在第30d的時候,由《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英譯的負責人,對英譯的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審核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現象,然后完成進一步的校對、修訂工作,保證最終結果的正確性、實用性。
2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的方式
因為英漢文化的差異,在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進行英譯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影響英譯的效率、質量。針對這樣的問題,工作人員不僅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英語能力,還應該做好英譯過程中各部分的工作,為實現英譯的目標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本文從以下三方面探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的方式:
2.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詞匯的英譯
為了保證《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英譯結果的質量,工作人員應該仔細、認真對待報告中的每一個詞匯,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英譯過程中的難點,如專有名字、專業術語等[2]。在對報告進行英譯的過程中,常見的方式就是直譯,主要是其所包含的含義,已經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同,所以可以直接將對應的含義進行翻譯。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可以將意譯、音譯進行結合,便于對地名進行英譯,從而便于他人的閱讀、理解。下面,本文通過兩個案例,對詞匯不同的英譯方式進行闡述、驗證:例1:詞匯的直譯。原文內容為:斷層與褶皺。譯文的內容為:fault&fold。在英譯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網絡工具、電子詞典等作為支撐,同時基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發現,同一個專業術語中,可能對應很多不同的解釋。以“斷層與褶皺”為例,將其英譯成為“fault&fold”,但是fault也具有毛病、缺點、錯誤的含義;fold基本以動詞的形式出現,即折疊,同時在經濟學中可以翻譯成為“倍”。但是,在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進行英譯的過程中,可以使用“fault&fold”對“斷層與褶皺”進行翻譯,而這主要是在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在具體的職業工作中,對英文賦予了一些特殊的含義,進而在報告的英譯中可以進行直接翻譯。例2:詞匯的意譯與音譯。原文內容為:莫霍河(地名);譯文的內容為:Mohochaung。在對《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進行英譯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地名,其作為專有名詞需要借助翻譯工具進行英譯,避免出現錯譯、多譯等問題。以莫霍河為例,經過多方面的查找、分析,并沒有找到可以與之相互匹配的英譯結果,所以工作人員常常會將其英譯為“MohoRiver”。實際上,這樣的翻譯方式較為常見,也符合意譯與音譯結合的基本原則,可以要想進一步提高英譯結果的水平,可以將莫霍河應以為Mohochaung。其中,“Moho”為音譯,而“chaung”則在緬甸語中表示“水道”、“河道”的意思,而為了目標閱讀者理解的直觀性、準確性,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選擇不同的英譯結果[3]。
2.2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句子的英譯
在《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中,由于內容的特殊性,所以包含很多長難句,增加了英譯工作的難度。為了保證報告英譯結果的準確性,工作人員在英譯的過程中,可以對長難句進行分解,確定一個句子中的主干內容、附屬內容,然后再結合英語翻譯的特征,對報告中的句子進行英譯,提高報告內容英譯的貼切性、通順性。同樣,本文將《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中的幾個重點句子作為案例,對英譯的方式進行探究、總結:例3:原文內容為:結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中的第3.1.1至3.1.4條規定,該工程項目的場地等級為II、重要性為III,地基等級為II,勘察等級為乙。英譯的結果為:Degreeofimportanceforthepro⁃posedprojectisClass3,andthatofcomplexityofthesiteandthefoundationisalsoClass2,accordingtotheCodefor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wedefinethi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asClassB.結合《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中的原文,可以發現“該工程”為句子的主語,而“巖土工程勘察規范……規定”屬于句子的賓語,句子末尾涉及的各個等級為補語。所以在英譯的過程中,句子使用“that”進行引導,并將兩個等級相同的短句進行合并,提高英譯結果的簡潔性。例4:原文內容為:使用單橋探頭,以及微機自動處理,在每0.1m的深度進行一次數據采集。英譯的結果為:Usingsingle-bridgeprobeandmi⁃crocomputerautomaticprocessing,dataacquisitionisperformedatadepthof0.1m.在原文的句子中,“單橋探頭”、“微機自動處理”術語專業名詞,必須使用與之對應的正確的英語形式。而“每0.1m的深度進行一次數據采集”的英譯,由于英漢句子結構的差異,需要使用倒裝結構進行英譯,便于目標閱讀者的理解與分析[4]。
2.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篇章的英譯
在英譯《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的過程中,由于工作團隊將報告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三位人員進行英譯,整體結構很難實現銜接。所以,在提交英譯結果之前,負責人必須對整篇文章就進行分析、校正,提高各個部分銜接的合理性。例如:原文的內容為:雖然海拔較低,冬天的溫度也更冷,但是空氣非常濕潤,即使在旱季,早晚也會出現霧。英譯的內容為:Althoughthealtitudeislowerandthetemperatureiscolderinwinter,theairisveryhu⁃mid,andeveninthedryseason,therewillbefoginthemorningandevening.結合《XX工程及周邊地區的地質勘查報告》的原文發現,其中的每一小部分都具有獨立性,可以單獨成為一個小短語(句子)。但是,如果直接進行翻譯,就會影響句子的通順性,所以譯文中使用“and”進行連接,同時譯文沒有將“但是”用“but”進行翻譯,其目的也是強化上下句的銜接性。由此能夠發現,在英譯的過程中,并不需要對原文的每一個詞語,進行對應的翻譯,而是應該綜合考慮文章的語境、銜接等因素,提高英譯結果的合理性。
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英譯實踐,實際上具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地勘知識、英語知識,為英譯實踐結果提供基本的保障。在這一前提下,工作人員對詞匯的英譯進行了準確地翻譯,保證句子英譯的簡潔性,并結合語境體現出篇章的重點內容。因此,結合本文的分析發現,文中所提及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英譯實踐方式,其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溫文富.如何提升工程地質勘察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7(08):108.
[2]張寒,戚文輝,陳秀云.從基坑設計角度反思勘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通報,2017,33(02):181-185.
[3]趙新平.巖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統軟件功能簡要說明及應用[J].新疆有色金屬,2016,39(06):91-93.
[4]趙新平.關于烏魯木齊城市巖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統建立的設想[J].新疆有色金屬,2016,39(04):13-15.
作者:王卓 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