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工程學院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穩定的,熱愛教育事業,有人文素養、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術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辦好教育事業的核心。要培養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在學校支持下,下決心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的招賢納士。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大學師資隊伍配備和學科發展要求,到2017年教師總數達85人左右,并在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等方面盡最大努力趨于科學合理。
2.學生招生數
為了從學生規模上體現專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特色專業、亮點專業的較大發展,以適應重慶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根據專業的設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設二個方向)招生150名;軟件工程專業(設三個方向)招生250名;網絡工程(設二個方向)招生150名;物聯網工程(設二個方向)招生100名;智能科學與技術(設二個方向)招生150名;數字媒體技術(設一個方向)招生100名。到2017年,在校學生達2000人左右。這將有利于體現應用型本科的內涵特征,有利于學校戰略性的可持續發展。
3.研究生教育
為了提升我校的辦學層次和辦學質量,提高我校在重慶市乃至全國的影響力,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積極與ORACLE公司、微軟公司、中興通信公司和思科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充分利用他們的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市場資源、教育資源、成果資源,快速提升我院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首先是辦好計算機本科專業教育,只要條件成熟就全面啟動“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的申報,為我校專業碩士的培養做出貢獻。
4.建設科學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和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實施體現。通過與ICT公司的合作,三年內建設完備的優質專業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就有如下特點:第一,體現專業特色的鮮明性,工程技術的實用性,知識架構的先進性。第二,結合重慶信息產業發展的需求和我們的實情,使課程體系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內容全面,并與我院的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深度融合。第三,充分利用全球教學資源,把課程教學與課程設計有機結合,把課程設計與工程項目有機結合,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集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實驗實訓為一體的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和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庫。使我校在重慶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前列。
5.建立現代大學教育教學管理和治理體系
將充分利用我院的合作辦學的優勢,強化國際現代教育思想,用三年時間建立一套完整的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現代教育管理和治理體系。包括:教育教學各項管理制度,教育教學各項治理條例,教育教學各項激勵機制,教育教學的各項保障機制,教育教學各項約束機制和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一切可以發揮的力量,使我院教育教學管理科學有序、教育教學規范育人、教育教學發展持續。
6.建設5大工程實驗中心
以專業設置為基礎,建立配套的5大工程實驗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試驗中心、軟件工程試驗中心、網絡工程實驗中心、物聯網工程試驗中心和云計算工程試驗中心。把工程試驗中心建成集專業試驗、課程設計、科學研究和實習實訓為一體的開放性教學科研平臺;加強工程試驗中心的內涵管理,用三年時間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和運營機制;通過引進和培養造就一支合作精神強、技術能力過硬的團隊;力爭建成重慶市級重點實驗室。
7.加強和提高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水平
加強教育教學的研究是提高教師隊伍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彰顯教育教學特色的重要體現,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是推進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力。我們將積極探索適合我校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新機制和新方法。我們將以MOOCs為改革的突破口,組織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和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的二個MOOCs教學攻關教研組,用二年的時間,對MOOCs課程腳本的研制、課程多媒體的制作、MOOCs應用平臺的建設,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技術上作出示范性的成果,推動應用型本科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和改革的發展。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同樣是高等院校重要任務。鼓勵教師積極投入到科學研究的創新性活動中,這對提高教師深刻地掌握自然科學研究方法,提高教師科學學術水平,提高教師緊跟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的能力至關重要。有這樣一支教學團隊,我們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立于不敗之地。根據學院的具體情況,用二年的時間建立一套較完善的教改和科研激勵機制,并制定配套的實施意見。實現每年每個教師1-2篇,講師以上的教師至少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篇;每個專業每年成功申報省部級教改或者科研項目1-2項,并獲得專利或著作權1-2項;每個專業三年內完成1-2門精品課程建設任務。經過三年努力,在教改和科研成果方面位居重慶市民辦高校前列。
8.構建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產教結合體系框架
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是應用型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的及其重要的模式,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研究新形勢,提出新問題,創新新機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型上來,作為產教結合的行為指南。體系框架主要包括六方面,即:產教結合的機制、產教結合的形式、產教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型、產教結合的師資隊伍、產教結合的課程體系、產教結合的質量保障體系。六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構建了產教結合的科學體系。我們的目標是:用一年時間初步形成產教結合的體系框架,并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及實施辦法。再花一年時間形成一套較完整的產教結合體系構架,并完成大部分相關的規章、制度、實施辦法的制定。第三年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教結合體系構架,實現較成熟的產教結合機制、體制、制度、方法的有機融合,為產教結合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走的路很長很長,但只要我們按照既定的目標堅定不懈的走下去,前途一片光明。
作者:汪林林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計算機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