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新媒體技術對字體設計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世紀90年代,“光與電”技術革命的計算機中文輸入和輸出,以及計算機圖形技術融入,徹底改變了中文字體藝術,也給中文字體設計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挑戰。文章描述手繪美術字到計算機輸入與電腦制作字體,探討電子屏幕流動字體到多媒體呈現的三維動態中文字體圖像形式,其中文字體設計的演變是漸進式、穩定的,并且形成了大量的實踐作品和一些理論研究成果,對其梳理、分析和提煉解釋,為未來中文字體設計研究提供素材。
關鍵詞:計算機;新媒體;中文字體設計;三維動態化
自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融入印刷出版行業,體現在印刷字體的字庫字體設計和藝術字體設計的規范多樣化。以及計算機動畫字體的運動和時間維度,實現了三維動態化中文字體設計效果,由影視字幕發展起來的三維動畫片頭CG特效技術,包括了中文字體設計以圖像化的數據傳輸,以屏幕呈現的直觀、生動、逼真、圖聲并舉的中文字體圖像,強調光線對形體塑造的真實感。由數字流媒體支撐的中文圖像流,既動畫字體和流動字體,以運動的中文字體圖像、音樂的中文字體圖像、虛擬現實的中文字體圖像得以呈現。這些新的表現形式和呈現方式,它們是視覺、聽覺、觸覺的新體驗,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一、計算機中文字體設計的規范與多樣化
計算機給中文字體設計帶來了革命性拓展,既印刷字體和藝術字體得以展現,它們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不可分離,起到了推動中文字體設計。計算機中文字體設計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圖形技術給中文字體設計帶來突破性革命,影響著人們的視覺和觸覺的需要。計算機的準確精細度和復制技術體現在,這一方面筆畫進入電腦,中文字形只要能夠控制好線與線之間的關系,圓弧、曲線的描述比手繪精細、準確,只需要通過筆畫的取點方法設計就可以達到曲線光滑的標準,加上修改、復制等方面的優勢,大大提高了中文字體設計的規范與速度。另一方面計算機印刷字體在排版中可以自由縮放字距,行距更加自由,中文字體排版的視覺層次豐富多樣。由鉛字發展到電腦字庫字體,顯然印刷字體生產的速度大大提高,字體種類比鉛字時代多樣化,但印刷字庫字體作為一種產品,受制于市場和科技水平,一套新字庫字體開發到投放市場也需要2年多時間,加上中文字庫字體被盜用盜版的現象在一定程度又阻礙了前進步伐。目前雖然電腦印刷字庫字體設計創新較為緩慢,且具有的優勢比手繪印刷鉛字稿樣要先進,利用電腦制作字庫,可以克隆出同樣筆形或者是同樣粗細的風格字體大小多樣化,已經成為書籍、報刊、包裝、廣告平面印刷品和視頻標題字體和屏幕文字應用的主要字體。計算機圖形設計改變了字體設計思維方法,加上激光打印技術、高清顯示掃描、數碼印刷、數碼照相使字體呈現出多樣化藝術效果。當計算機圖形軟件作為設計工具進行字體時,字體放大、壓扁、拉長、縮小、變斜非常方便,實現了自由變形、多樣變形、多樣構成、多維空間效果,它突破了靜止二維平面的局限。許多計算機字體實踐應用作品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具備了相當的審美度,為計算機新媒體中文字體設計視覺解讀和創作留下了重要的依據。如中文金屬字、木紋字、水晶字、火焰字、浮雕字字體,這說明漢字筆畫進入電腦,只要有好的構思方案,不管是平面的還是多維文字效果,都可以利用圖形軟件制作完成。由于計算機軟件的可復制、可撤銷、可拷貝、豐富的色彩功能,設計者可以隨意發揮想象進行藝術字體設計,計算機圖形設計扭轉了傳統藝術思維,比如,利用計算機圖形設計的渲染圖、立體字體效果圖直觀,如互聯網頁面字體設計、用戶界面字體設計、虛擬互動字體設計,推進了中文藝術字體設計形式多樣化表現空間。
二、三維動態化中文字體設計
20世紀90年代末,數字新媒體3D動畫技術在我國影視領域引入,逐漸應用到電視欄目標題和中央新聞聯播,并擴展到影視片頭和媒體廣告。這一時期的三維動畫片頭的中文字體設計逐漸增多,如1991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采用齊東旭團隊免費制作的3D片頭,成為中國3D欄目片頭制作歷史上一個標志性的里程碑,為以后的3D片頭效果制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后中央電視臺1992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片頭,開始采用字幕機和三維動畫技術制作的虛實結合,場景宏大的片頭,由此揭開了中國三維虛擬動畫片頭制作的序幕,其畫面的文字、燈籠、背景都具有立體效果。三維動態化中文字體設計其中動畫與超文本技術給片頭字體增加了運動的概念,它意味著文字以“動”的方式,擺脫了傳統的靜態字幕呈現方式。加上計算機多媒介組合,以及網絡和影像合成處理技術給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動態表現手法。比如動感的文字輔助推拉、旋轉、閃光、材質變化及特效的處理,以及實現文字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運動,文字放射或向內收縮的運動空間效果,既以“動”的方式傳遞著信息又娛樂視覺。客觀上,計算機圖形、圖像和數字音頻處理技術實現的三維動態字體包括立體造型、光和色彩、運動的方式、聲音。比如動畫片頭后期編輯,文字的運動從二維到三維空間效果,其中關鍵幀、分層合成編輯功能可以調整字體運動速度,與CG特效技術的光效、水墨、爆破、天光渲染、流動的動態化效果結合,擴展了三維動態化中文字體藝術設計新的創想思路。從網絡媒體來講,Flash曾經一度成為一種設計趨勢,網頁創想的一些倒影字、彩虹字、滾動字幕動畫效果,在線電腦游戲中廣告動態字體的隨時出現,當用戶按下一個文字鍵,這個指令就是一個信息的再現。滿足用戶的期望時一個簡短的動態文字的彈出就足以幫忙用戶了解信息,這說明動態文字在交互中的作用所在。今天影視媒體大量采用動畫片頭設計,包括片頭文字經過材質貼圖、燈光、照明、渲染的立體動畫字體,體現出字體的多維真實性,強調光線和色彩的塑造作用,實現片頭內容字體在鏡頭設計上的連續性效果。三維動態化中文字體設計富有獨特的現代感,構成了中文字體形態多維性效果。如網頁《訊購網》、《搜狐焦點》、《車賽時代》、《多易網》等動態字體和欄目片頭《天天向上》、《智勇大沖關》、《快樂大本營》、《我要上春晚》等,以及文字圖像《倒鴨子》、《急死活人》、《獅子王》等視頻短片。它們是視覺、聽覺、觸覺的新體驗,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三、計算機“中文圖像流”形式詮釋
計算機新媒體技術改變了文本使用和傳播方式,文字作為(符號)圖像進入到數據傳輸,這顯然是中文字體設計的一個新特征。“中文圖像流”作為一種新概念,既表現在中文字體圖像的組構與傳達,數字流體支撐的中文圖像流,中文圖像流的視覺呈現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字體設計作為一種(符號)圖像,期間經歷了手繪美術字階段、電腦字體設計階段、中文字體圖像化階段。圖像使字體生存方式轉換成為了圖像模式,以屏幕呈現的直觀、逼真、生動、圖聲結合,其中光效與動感形成了中文字體圖像化視覺。圖像實現了字體畫面的翻頁、模糊、旋轉、卷動、立體、虛實效果。其次,通過流媒體方式的傳輸,以及實時網上動畫、影音多媒體播放形成的“流”字體。3D動畫技術和非線性編輯進入影視,片頭文字設計得到一定的提升,當CG技術介入片頭設計之后,實現了片頭鏡頭剪輯組接的動態鏡頭真實效果。多媒體就是視屏可以展現流暢的、真實的、運動的畫面。影視特技、光學、化學、電子、信息技術形成的動感和真實圖像,改變了傳統視屏畫面在一個鏡頭通過移動攝影機的位置運動畫面拍攝,新媒體虛擬拍攝可以完成360°的旋轉,可以隨意改變角度運動效果。如圖1,遠影映像工作室片頭,利用鏡頭角度拍攝變化造成連續的“遠影”字體大小、立體、動感變化效果。運動在空間中呈現,在時間中展開。從影視畫面來講,運動是時間和空間的存在方式,運動的動感為時空展現創造了充分條件。計算機數字動感的鏡頭拍攝可以在一個不間斷的畫面里,就可以實現從未體驗的漢字圖像連續的運動時空幻境。當然,實現中文圖像流的藝術離不開特效技術。CG特效技術中的粒子和流體特效技術催生了中文字體以流動圖像模式,粒子和流體交叉使文字組合形變成爆破和流動形狀。比如破碎的字體、火焰的字體、浪花的字體等,既是多維的、又是動態的、流動的,實現了片頭文字動態化虛擬效果。如圖2,“可口可樂”虛擬視頻廣告設計方案,在屏點擊色彩塊面,文字“可口可樂”就會跳躍、翻轉、消失變化,還能夠隨著音樂旋律又具有快慢、大小、立體字體顯示的變化。這也說明,數字音樂與字體設計結合給片頭增加了情緒氣氛,因為它比單純圖像畫面更加能夠加強記憶。人機交互技術實現了文字、聲音、圖像抽象信息的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為中文字體設計創新提供了挑戰,通過想象設計可以形成產生筆畫自由翱翔在虛擬真實字體圖像。如圖3,“未來生活”虛擬字體設計,設計一手指觸點“未來生活”圖樣,構想為屏幕上就涌現出大小、不同色彩和光影多個虛擬變化字體游戲圖像。計算機媒體技術構筑的虛擬世界,為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一種可以模擬的畫面。比如可以對中文字體的筆畫打散、嫁接成新的虛擬空間效果,使設計者和觀者通過游戲互動產生共鳴。
四、結語
計算機時代中文字體藝術設計是一個新命題,本文探討只是試圖淺簡分析為研究提供參考,其中還有太多內容需要進一步的梳理。計算機時代中文字體設計及應用受到文本呈現的改變,中文字體設計作為一種語言媒介符號,由象形走向了線型,經歷了平行運行的宋體字、美術字、鉛字時代,再到電腦印刷字庫字體、屏幕呈現的文字圖像化過程,使中文字體設計走向了動態圖像化。屏幕媒體使文本進入到了三維閱讀方式,文本的這種新表現方式無疑影響中文字體設計介質以屏幕媒體為主呈現方式。特別是數字流媒體支撐的中文圖像流,以運動的、音樂的、虛擬現實的方式進行互動傳播,給中文字體設計帶來新挑戰。
參考文獻:
[1]曹方.文字藝術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世達.數字媒體藝術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英)馬克•維根.文字與圖像[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4]王虎.數字媒體藝術[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5]李鈞.動態媒體設計:從界面構成到思維創意[M].上海人民美術出社,2005.
[6]徐琦.CG電視包裝制作揭秘[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7]盛希貴.影像傳播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8](美)赫伯特•澤特爾.圖像、聲音、運動:實用媒體美學[M].趙淼淼,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9]毛慧.MAYA粒子及流體特效處理[D].上海交通大學,2009.
[10]陳爽文.流媒體技術綜述[J].北京廣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3).
[11]李偉章.媒體多媒體流媒體與超媒體[J].中國數據通信,2004(03).
作者:柳林 李苗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