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有一定難度,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問題,提出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方式,不斷地進行教學內容整合的策略,以通過不斷地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內容教學改革
引言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理論性基礎知識的支撐,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對于機械設計能力的提高提供實踐的知識儲備,該學科是一門具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在內容上,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知識點,涉及各學科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原理公式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有很大的難度,也極容易導致學生對于該學科缺少學習的熱情以及學習的動力。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以及社會和企業對于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的增多,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加強對于教學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對于課程的理解程度,并不斷地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訓練,達到不斷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效果。所以有效地進行課程改革,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設計創新的能力,是教師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的重要內容。
1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時,存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缺乏學習的熱情與學習的動力,而且教材中的內容大都是關于機械零部件的力學分析、基本原理以及各種設計方法等,理論知識過于繁雜,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常常處于疲倦的狀態,而且在教學中對于實踐課程的教學又比較少,導致學生不能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2)缺乏必要的實踐課程。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在注重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在現階段的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實踐課程的開展,在課程講授上對于理論設計的方法過度重視,而忽略了設計內容的重要性,致使學生在學習完課程的理論知識后很難將其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而且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都不足,同時,在少有的開展的實驗課程,在內容上也基本上是單一的演示性實驗,缺少學生能夠親身參與的綜合性、開放性實驗,導致學生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無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時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使教學質量降低。
3)過分注重學術化教學。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常出現以教材為中心,過分地追求學術化教學,過分地對理論進行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雖然可以將學生培養為一名理論知識過硬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教學模式與現代的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起到的是阻礙的影響,使學生即使學習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但在以后的實際操作中,仍然不能很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從而造成浪費學習資源與學習時間的教學情況的出現,使得學生的整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育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費。
2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1)改進教材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為更好地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需要不斷地改進教材內容,增加學生對于機械設計基礎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所以必須要將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做到課程內容精而不少的特點,并在教師的教授下科學地將課程的主要內容以及知識點傳遞給學生,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課程的研讀,并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同時教師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的難點時,比如在學習到帶傳動和鏈傳動以及在學習螺紋連接和螺旋傳動時,會涉及到一些受力數據分析和強度計算等抽象性較強的部分的教授時,可以安排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學習,教師根據實驗數據重點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對于難點的把握更加深刻,提高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CAI進行實訓教學改革。為實現學生能夠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與理解更加得深刻,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教學中的比例,其中要充分地利用CAI進行實訓教學改革,因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課程內容的不斷增多,教師需要采用更多的教學手段進行課程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盡量地減少課堂的教學時間,而充分地利用實踐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在利用CAI進行實訓教學時,要充分地利用模擬課堂,將實踐課程有效地進行開展,比如,在講解齒輪傳動時,我們可以利用機床傳動鏈的動畫使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教學的內容,在講解螺紋連接和螺紋連動時,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將這一抽象的教學內容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中。通過在教學中引入CAI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學習抽象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掌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知識體系。教師也能夠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3)加強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為了更好地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探索,則需要不斷地培養出具備綜合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只有不斷地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才能夠有效地解決部分教師由于缺少實踐教學經驗,基礎設計實踐能力較低,在課堂上教學只會照本宣科,并且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所以有效地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使教師能夠不斷地深入到企業中參見實踐,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就業能力,以達到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的效果。
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機械設計課程的教材中對于設計理論有了充分的解釋與說明,但卻對主觀能動性的經驗性知識體系有所忽略,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會遇到很多的實際問題的影響,比如每個學生對于教材內容所體現的知識參數,進行機械設計,所設計出來的內容往往都一樣,不需要學生去花費很多的心思去分析去計算,只需要按照書本中的步驟操作即可,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為了更好地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探索,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創新設計的平臺,通過使學生自己進行機械設計,自己進行圖紙的繪畫,一步步地完成最終作品,才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3結語
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探討中可以得知,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對于機械設計專業化人才的需要,必須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不斷地完善與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培養具有理論基礎又具有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為學生在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時提供一個具有創新和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的專業性技術人才,讓學生深入地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使教師能夠不斷地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探索與革新。
參考文獻
[1]郝秀紅,邱雪松,王瓊.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教學研究,2011(3):47-48.
[2]關鋒.高職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微課設計與開發研究[J].南方農機,2019(8):69-70.
作者:徐超毅 單位:南陽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