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專業實訓基地創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教育應堅持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職教育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必須要重視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實訓基地的建設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與能力培養需要相一致。
二、實訓基地建設
(一)建設原則
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全面建設與重點發展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技能培訓與鑒定相結合,技術先進性與適用性相結合。
(二)建設標準
實訓基地應建設成為:學生訓練基地,社會培訓基地,技能鑒定基地,技術研發基地,文化建設基地,企業生產基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贏,源于真實而高于真實,兼具學習性和生產性功能,實訓基地應建設成為“合作性、開放性、示范性”的實訓基地。
(三)基地功能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將具有合作性、示范性、引領性和開放性,且應具備以下四個功能:
1.學生實訓與師資培訓。實訓基地將擔負學院學生的實習實訓任務,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規模優勢,作到資源共享;同時,實訓基地利用設備、技術優勢為本地區乃至其他職業院校師資培訓提供了優越的實習和培訓條件。
2.在職培訓與轉崗培訓。實訓基地是由政府(中央財政支持)、企業、學院三方共建的,在企業技術人員、技能型人員和社會轉崗職工培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承擔企業技術人員和社會轉崗職工培訓是實訓中心的職責。
3.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實訓基地一般也是技能鑒定中心,有許多都是省級技能鑒定站,對實訓、培訓的人員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有利于實訓、培訓的標準化和質量的提高。
4.產品研發與技術服務。實訓基地建成后,將擁有先進的建筑技術軟、硬條件,為新技術的研發、新工藝的推廣與應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之新增了一項重要的服務社會、企業的功能,甚至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服務地方經濟。
(四)分區建設
實訓基地可按“四區”進行建設,即管理區、展示區、實操區和服務區。管理區主要設接待室、會議室、管理人員室、資料室和教學調度室。展示區主要有:教學模型展示;實訓成果展示;科研成果展示;基礎工程展示(磚基礎、混凝土基礎、樁基礎、基坑支護、擋土墻等);主體結構展示(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支結構、排架結構、鋼結構、網架結構、木結構、裸露的墻、電線、管道等);防水工程展示(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衛生間防水等);裝飾工程展示、節能工程展示;常用建筑機械設備展示;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展示;錄像放映廳等。實操區主要有:測量放線實訓、砌筑工種實訓、鋼筋工種實訓、模板工種實訓、混凝土工種實訓、裝飾抹灰工種實訓、防水工種實訓、鋼結構實訓、節能施工實訓和材料實驗等。服務區主要有:施工工作室、監理工作室、檢測工作室、施工資料制作工作室、測量工作室、設計工作室、工程造價實訓室和技術研發室。
(五)校企融通的“合作性”實訓基地建設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機制在實訓基地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建設方案充分征求工程施工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實現資源共享。
(六)“開放性”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實施開放性原則。一是面對本校學生的開放,學生能在課余時間進入實訓基地進行反復的操練和實訓,達到自主完成實訓任務,即實訓教學方式的開放性;二是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實訓基地向社會開放,面向社會開展短期培訓;三是實訓基地可以對外校開放,兄弟院??梢杂袃斒褂帽拘5膶嵱柣剡M行認識實習、工種實訓、綜合實訓和教學實驗。
(七)“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
1.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示范性。在管理體制方面,建立與實訓基地要求相適應的“項目工作室教師(工程師)工作職責“”項目工作室學生(員工)管理規定“”項目工作室管理人員職責”“項目工作室安全工作制度”“項目工作室開放管理辦法”“項目工作室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集教學、生產、培訓、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
第一,建成具有學生實訓教學、師資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功能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是針對行業或崗位群的技能培養而設立的工作環境,是系統的技能訓練場所。一方面為學生實訓提供場所,承擔對學生實施實踐教學和職業素質的訓導工作,培養學生較為全面的綜合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另一方面為中職、高職教育提供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再一個方面為職業資格、技能等級鑒定及職工崗位培訓或再就業培訓提供場所。
第二,建成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的實訓基地。以實訓基地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揮基地的輻射作用,與周邊地區學校和企業形成資源共享;同時,利用實訓基地加強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發揮實訓基地的窗口作用,與建筑企業、設計院、監理公司、檢測公司進行先進技術的交流,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針對性。
第三,建成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功能的實訓基地。利用教師的智力資源和基地的設備條件,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運行機制,加強教學與生產、科研的聯系,以生產和科研促進教學,將教學融入科技發展和生產建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及技術推廣、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
(八)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建設
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力度,選擇理念與技術先進、區域影響好,與學生就業結合緊密的企業進行合作,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關系,開展多方位建設。在合作過程中,主動適應企業發展需要,通過幫助企業構建各級學習型組織等措施,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積極參與企業職工培訓、技術革新、企業文化建設,實現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身份互兼,將企業教師納入專業師資建設團隊范疇;與企業共同開發培訓教材、學習包等,為進一步開發體現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探索經驗;建立完善的指導和管理制度,強化實習管理和質量監控,構建師生信息反饋機制;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保證每位學生有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經歷,參與一項以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的實踐鍛煉,并使學生充分分散到多個地域的多家企業進行實習,實現真正的頂崗,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結語
實訓基地建設,必須實現“三結合,八對接”的建設理念,即:校企結合、工學結合、雙證結合;教學過程與勞動、生產工作過程對接;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規格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典型工作過程、職業資格對接;實訓條件與企業實際條件對接;實訓環境與企業實際工作環境對接;校內考核與企業作業規范對接;課堂與項目工作室、實訓室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只有建設合格的實訓基地,才能真正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