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上海認真貫徹落實“走出去”的開放戰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尤其是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發展十分迅速,已經成為上海外經貿工作的新亮點。1998年至今累計新簽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額達到55.9億美元,是前五年的3.15倍;累計完成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的營業額達到43.2億美元,是前五年的3.36倍。2002年本市對外承包勞務項目的合同額與營業額分別達到了15.4億美元和12.6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5.2%和11.5%。
近幾年本市的外經企業參與境外承包工程的國際投標(議標)的數量在不斷增長,在投(議)標量絕對數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中標率也穩步地增長,尤其是2002年中標率增長幅度比較大。在中標的項目中,大中型項目(合同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高技術含量項目、總承包項目的占比都有明顯提高。
然而,盡管取得了以上業績,根據有關數據分析,上海對外承包工程的形勢還是喜中有憂:
一是市場分布太集中。以“九五”期間為例,本市承接的境外工程項目主要集中在亞洲,約占合同總額的75.08%。
二是在境外有工程業績的企業太少。本市有70多家具有對外工程承包經營權的企業,幾乎覆蓋了市建委、經委系統所有大的集團公司和設計院。然而近年業績明顯的只有15家左右,如上海建工集團、上海外經集團、上海振華港機、上海貝爾有限公司等。大部分外經企業,特別設計咨詢業尚無明顯業績。
三是上海外經企業總體對外開發市場的能力與發達國家著名承包商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瑞典的Skanska公司2001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為121.5億美元,相當于上海2002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的10.2倍:德國Hochtief公司2001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為95.16億美元,相當于上海2002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的8.5倍;法國Vinci公司2001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為60.3億美元,相當于上海2002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的5.07倍;美國Bechtel公司2001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為39.9億美元,相當于上海2002年國際市場營業額的3.35倍。
如何進一步推動本市國際工程承包業的發展,我談以下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國際承包工程意義的認識
首先,黨中央鼓勵企業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而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是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國際工程承包作為“商品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綜合載體”,是世界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和大力扶持的行業,如國際上許多大項目都是政府出面,通過多、雙邊談判才確定的。因為參與國際工程對本國經濟的影響較大。根據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每增加1美元,就能帶動國民經濟增長4.92美元。其次,我國工程承包市場的日趨國際化要求我們行業向國際市場拓展。按照WTO框架原則,去年9月,原外經貿部、建設部已經聯合發文,從2002年12月1日起,允許外國建筑企業,包括設計咨詢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獨資公司,享受國民待遇。目前,許多國際著名承包商已經進入中國。特別是上海,已經成為境外承包商爭先恐后前來爭奪商機的熱土。面臨挑戰,上海的企業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拓展發展空間,才能求生存和發展。再則,國際市場充滿商機,前景廣闊。《ENR》最近的一項統計表明,隨著跨國投資規模的擴大,2003年全球建筑投資將達到4萬億美元。國際發包額約占全球市場的30%,規模約1億萬美元左右。據推測,到2010年,全球建設支出將達到5.74萬億美元。新晨
二、造為企業服務的優目環境
首先,政府要根據發展的新形勢,通過政策支持,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在WTO規則的前提下,繼續推行和強化財政扶持政策。要與外事部門研究如何進一步簡化人員出國手續。
第二,建立有效的對外工程承包的融資、擔保體系,完善金融和外匯管理制度,推動銀企合作,并研究如何與外資銀行合作開拓國際工程承包市場。
第
三、參照國際慣例,轉變政府職能,強化行業協會的功能。上海外經協會要在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實行行業自律、組織人才培訓和業務交流等方面發揮作用。
三、鼓勵多元聯合開拓目際承包工程市場
近幾年,上海企業間合作、組成聯合體參與國際競標,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今后,我們要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鼓勵本市外經企業與國際知名承包商聯合。聯合方式很多,既可組成投標聯合體參與競標,也可辦中外合資的承包工程公司,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兼并和收購國外的工程公司,以人員和經營管理屬地化的方式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四、市場開拓要向膏層次發展
首先要發揮上海的綜合優勢,努力承包境外高技術含量的大中型項目,如發電廠、電信通訊、廣播電視設施、海底光纜鋪設、鋼鐵、化工、醫藥等生產廠,以及綜合體市場所、港口、大橋、地鐵、輕軌和高等級公路等設計建設。同時要充分利用中國加入WTO以后的機遇和條件,在鞏固和深度開發傳統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