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設計思考(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惡化,同時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國家提倡綠色發展,建筑行業朝著綠色生態方向發展,建筑設計過程中,從規劃到落地都要貫徹綠色發展的思路。廣東嶺南地區屬于東亞季風區南部,全年氣溫較高,雨季分明,季風特征明顯,因此本文探討嶺南地區的綠色辦公建筑設計方法,結合嶺南地域特征,探索適合該地區的綠色辦公建筑方式,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生態;嶺南地區;辦公建筑;綠色通廊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惡化,城市發展問題越來越嚴重,交通擁堵;城市更新,新舊建筑交替,建筑發展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趨勢。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迅速發展,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國家提倡綠色發展,相關產業朝著綠色生態方向發展,建筑從規劃到落地都要貫徹綠色發展的思路,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廣東嶺南地區屬于東亞季風區南部,全年氣溫較高,雨季分明,季風特征明顯,因此本文探討嶺南地區的綠色辦公建筑設計方法,結合嶺南地域特征,探索適合該地區的綠色辦公建筑方式,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嶺南地區地域特征
廣東嶺南地區屬于東亞季風區南部,具有熱帶及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特征,北回歸線橫穿嶺南中部,常年高溫多雨,熱帶季風明顯。嶺南地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風向隨著季節性變化,夏季以東南風為主,冬季以北風為主;雨季明顯,初春開始持續下雨,一直到夏季,雨水充沛,四季常青;太陽輻射量大,日照時間長,特別是夏季,持續高溫。因此基于嶺南氣候特征,傳統的嶺南建筑為適應嶺南氣候特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建筑空間通透,保留通風廊道及巷子,建筑材料采用當地材料,起到防雨防曬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中心出現大量的辦公建筑,城市熱島效應問題突顯,因此綠色生態辦公建筑越來越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設計者不但要關注室內環境,還要關注建筑外部環境,與周邊環境結合。
2綠色設計原則
2.1尊重氣候特征,與地域環境結合
尊重嶺南地區氣候特征,辦公建筑需要與氣候環境結合,成為綠色生態的地域辦公建筑。廣東嶺南地區雨季明顯,降雨量大,辦公建筑需要考慮多雨因素,同時回收利用雨水;建筑立面需要結合雨季特征,能夠長期保持立面干凈,避免使用易受雨水侵蝕的材料。由于嶺南地區夏日高熱特征,辦公建筑長時間受到太陽暴曬,建筑材料要采用隔熱材料,同時避免深色等吸熱材料。
2.2滿足功能需求,形成舒適空間
滿足辦公功能的需求,注重功能與空間的結合,形成綠色、宜人、舒適的辦公空間。辦公建筑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組織部分,對城市市民影響較大,人的大部分時間在辦公室度過,因此良好的辦公環境對人的工作生活起到高效健康的作用。過去的辦公建筑過于依賴空調設備調節室內溫度,在城市環境中形成獨立單體。因此,嶺南地區的綠色辦公建筑,需要堅持綠色理念,注重功能與舒適空間的結合,需要有效利用外部環境及氣候特征,例如引導夏季季風進入室內,增加自然新風量,有效提高公共空間的舒適度,同時保障使用者的身體健康。
2.3注重環保節能,節約建筑材料
注重采用生態環保材料,多種節能措施結合使用,做到最大限度的節約建筑材料。隨著市場發展,人們對辦公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舊建筑更新加快,大量建筑的垃圾產生,對城市環境造成破壞。生態環保材料有助于改善環境,產生的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減輕環境壓力。針對嶺南地區氣候特征,夏季高溫,雨季明顯,采用的建筑材料需要結合地域特征,才能做到生態綠色。嶺南地區的辦公建筑,良好的通風能夠提高人的舒適度,采用環保材料,對室內空氣健康有一定的保障,因此辦公建筑需要注重采用環保節能材料。
3建筑規劃優化
3.1規劃選址
嶺南地區,辦公建筑的選址對建筑影響較大,合理的建筑選址是綠色生態建筑實現的前提。由于嶺南地區的氣候特征,針對夏季高溫多雨、季風交替的特點,建筑選址需要結合氣候特征,進行多方案比較,選擇最優的布置方式。夏季高溫,日照強度大,建筑選址過程中可利用環境遮陽,例如周邊的建筑、原有的植物環境等;朝向選擇,需要結合功能與場地的關系,合理布置建筑主朝向。針對季風特征,需要考慮季風的關系,適當引入夏季季風進入建筑室內,形成有效的風環境;針對雨季特點,春季的陰雨綿綿到夏季的暴雨,要有效利用雨水,同時防止洪澇的發生,設計有效的排水系統及雨水回收系統。
3.2城市空間處理方式
位于城市中心的辦公建筑,需要與城市空間形成有機的整體,成為城市綠色生態建筑。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公共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共建筑更加注重與城市的關系,與城市公共空間結合,形成各種有趣的公共空間。嶺南地區的辦公建筑,在堅持綠色理念下,采用多種方式,形成舒適優美的辦公空間,例如首層公共空間架空,與城市廣場及交通廊道結合,通過減少室內使用面積,提高整個空間的公共性,與建筑環境結合。引入綠色通廊,能夠有效的提高與周邊辦公建筑的互動,提高建筑的交通可達性;辦公建筑的功能復合化,綠色通廊恰恰能夠使建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3.3城市公共空間
營造綠色生態辦公建筑需要與城市公共空間結合,營造舒適的公共空間。嶺南地區,特別是廣州城市中心,辦公建筑非常注重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注重營造城市公共空間,提高辦公區域的商業價值,吸引人才辦公。辦公建筑有對外功能與對內功能,對外功能可設置外擺空間,或者開發的功能空間。營造公共空間方面,與城市廣場的銜接非常重要,合理的設計方式能夠與城市廣場有機結合,舒適的公共環境空間,吸引城市人們;合理的綠化與公共空間設計使人們忘記辦公建筑的功能屬性,使辦公建筑成為城市藝術作品。辦公建筑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有機結合,有利于解決城市發展的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4建筑單體設計方式
4.1建筑內部空間營造
基于綠色理念下,建筑內部空間設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營造舒適的辦公空間。結合嶺南地區的氣候特征,可采用中庭空間、通廊空間、垂直綠化等多種措施,有效改善建筑室內辦公環境。嶺南地區氣候特征,特別是夏季高溫,對辦公建筑的影響非常大;室內環境悶熱,需要依賴空調等設備進行調節。辦公建筑局部采用中庭空間,能夠有效改善室內環境,優化內部功能空間。引入中庭,中庭綠化,根據環境特征,整體空間設計,將室外冷風引入中庭內,改善室內空間環境,同時避免呆板的辦公環境,因此中庭空間設計手法是辦公建筑常用的設計手法,對改善公共空間非常有效。通廊空間的利用,也能夠有效調節建筑內部空間。局部設置室外通廊,形成辦公外擺空間,結合綠化設計,滿足公共洽談功能,同時成為辦公建筑的亮點。
4.2建筑立面設計
辦公建筑立面,采用簡潔、大方、美觀的設計方式,有效節約建筑材料,減少建筑能耗,做到綠色生態環保。建筑立面材料占建筑材料中很大的比例,過于復雜的建筑立面會增加材料成本,同時對自然環境造成壓力。人們對建筑的審美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們對環保的注重,綠色生態成為考慮建筑立面設計的重要因素。簡潔的建筑立面,滿足建筑形態的前提下,采用綠色環保的材料,同時結合嶺南地區特征。嶺南地區的雨季,雨水對建筑立面影響非常大,建筑立面需要考慮耐臟及美觀的持久性。建筑立面顏色選擇上,結合城市性格特征,避免使用大面積深色吸熱材料;玻璃幕墻運用上,要考慮節能保溫、光污染等問題。
4.3平臺空間綠化設計
合理的平臺綠化設計能夠有效改善辦公環境,調節室內公共空間,使辦公建筑的空間價值提高。嶺南地區氣候特征,適合當地植物生長,例如垂直綠化中的常春藤,可以沿著外墻攀藤,可以調節局部溫度,可以減少太陽輻射,使建筑更有親和力。針對夏天高溫,被太陽暴曬,建筑表面熱輻射大,采用平臺綠化,形成空中花園、屋頂花園能夠有效改善建筑環境,平臺布置本土植物,形成有機的生態系統,對辦公環境舒適度具有很大的提高。建筑屋頂花園,可以形成小氣候,搭配雨水回收系統,形成有機的保溫隔熱層。平臺花園的空間與建筑其他功能空間結合,形成有機的復合空間,對城市環境改善有積極的效果。特別是針對城市中心的熱帶效應,平臺花園與屋頂花園,能夠有效減少太陽輻射量、減低城市噪音、凈化空氣,是實現綠色辦公建筑的有效措施。
4.4建筑材料選擇
辦公建筑的材料要注重節能、環保、低碳,滿足地區綠色建筑的要求。合理使用地域材料以及新的環保材料,滿足設計要求,同時保證人的建康安全。建筑材料需要符合嶺南地區的氣候特征,并具有耐久性。外墻保溫材料根據朝向采用節能材料,保證節能效果,注重建筑外墻砌塊、保溫砂漿的運用。嶺南地區,環境變化大,夏季雨季與高溫特征對建筑構件的耐久性有一定考驗,如果材料使用不當,會達不到綠色節能的效果,例如建筑外墻的保溫砂漿材料,如果設計不當,容易造成脫落,起不到節能效果。傳統的嶺南建筑的材料選擇上注重地域性與耐久性,充分體現綠色生態,例如耗殼墻,可以防止夏天的暴曬。因此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考慮嶺南地區的氣候特征。
4.5裝配式設計的運用
裝配式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夠使辦公建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裝配式建筑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有效的節約能源,減輕建筑建造對環境的壓力。裝配建筑的標準化設計能夠使辦公建筑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進行空間、建筑構件的標準化設計,能最大限度的節約建筑材料、人工成本等。同時裝配式建筑的建筑構件是在工廠里面進行組裝,然后運到現場組裝,能夠有效的減輕建筑施工對環境的破壞,這區別與傳統的建造過程。嶺南地區,夏天雨季分明,季風交替,收到熱帶氣候的影響,還有臺風的破壞,暴雨與臺風對建筑施工有影響,因此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能夠有效保證辦公建筑的施工進度。
5結語
綠色辦公建筑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隨著社會發展及環境的變化,人們對辦公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辦公建筑需要符合地域特征,與環境有機結合,滿足人們對辦公環境的舒適度要求。嶺南地區的氣候特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如何與環境結合是建筑設計的難題之一,新辦公建筑需要貫徹綠色理念下,采用多種設計方式,積極運用綠色環保的新技術,使用符合嶺南地域特征的材料。
參考文獻
[1]馮劍成.現代綠色建筑設計[J].四川建材,2008(04):75~84.
[2]徐至鈞,趙堯鐘.綠色建筑當前的發展與展望[J].建筑技術,2012,43(04):300~304.
[3]郭戈.綠色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貫徹[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12):33~41.
作者:鄧承添 單位:廣東省建科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第二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與工業建筑設的有效結合能夠使原本缺乏自然生態元素的建筑獲取新的活力,在傳統的工業建筑設計上更加深入的展現以人為本和綠色協調的現代化觀念。本文從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及其原則入手,進一步就工業建筑設計過程中引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基本方法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工業建筑設計
1綠色建筑設計概述
綠色建筑設計包含宏觀和微觀兩種概念,從宏觀意義上講,通過設計手段和現代化科技元素的運用,使建筑能夠更好的融入自然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增強建筑的宜居性和適用性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整體形象;從微觀角度來看,綠色建筑設計是由組成建筑的諸多元素入手,使建筑在其產生和投入應用的各個環節中均能夠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使建筑產生的對自然不利因素降低至最小,從而獲取建筑更高標準的環保價值。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并非具有統一標準,也不排斥原有的地方或傳統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秉承布局合理、簡單高效、整體優化、健康適用、經濟協調的基本原則,否則便背離了綠色建筑的真正內涵。
2工業建筑設計與綠色設計理念融合的必要性
傳統的工業建筑帶給人們的普遍印象大多集中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廠房型建筑,實際上無論工業建筑還是普通的民用建筑,在建筑設計角度所集中的能源消耗與人均資源配置是相差不多的。但工業建筑由于不需要迎合廣大消費者的綠色居住需求,因此無論從建材還是后期綠色能源的利用上都沒有做到足夠重視。而隨著我國綠色經濟消費的不斷深入推動,人們的綠色環保意識提升和國家針對綠色建筑的扶持政策不斷出臺,將更多的綠色元素融入至工業建筑中,降低工業建筑后期污染和建筑能耗成為了時代趨勢。
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應用
3.1構建綠色集中的工業建筑設計布局
傳統的工業建筑均以線性布局為主,常見的諸如我國北方某些城市中某大街沿線上的藥廠、印染廠、棉紡廠等等的線性布局,這種布局方式在以往的經濟背景和環境條件下具備足夠的優勢,一方面便于員工上下班和工業基礎資源的橫向分配,另一方面能夠依靠這些線性的工業建筑帶帶動起來沿線其他經濟因素的活躍。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霧霾、水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等由于工業建筑所帶來的環境惡化情況越來越突出,傳統的工業建筑群依靠各自的污染治理手段和相對封閉的綠色能源利用能力不足,需要我們采用以堅持相對集中的綠色工業建筑群落整體布局方式,從點到面,提高資源的重復高效利用以及對于廢氣、廢水、廢料的集中處理條件,從而構建和推動新型的綠色工業建筑群的發展。
3.2協調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適用性和標準性
適用性和標準性要做好有機統一,同一地區的各個不同的工業園區、同一工業園區的不同廠房、同一廠房中的各個部門等等,首先要做到按照一定標準化的綠色建筑設計原則來進行統一布局規劃、統一設計,其次要做好各個具體情況下的具體分析,使工業建筑整體和局部有機協調,確保建筑結構的靈活性和重復利用性,建筑資源實現統一,在建設和后期運營維護過程中的產能相對不足就降低了,從而達到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中高效的基本原則。
3.3運用更多的節能及智能化元素
工業建筑是建筑外殼與內部工業生產要素包括機床、鍋爐、操作間及循環設備等諸多元素的有機統一,要想使工業建筑具備更多的綠色模塊,要從內部入手逐漸拓展至外部,也就是說不僅要依靠建筑內部對污染源頭的控制和資源的高效利用,還應當從建筑角度入手,拓展綠色工業建筑的更完備的功能,如在工業建筑外部引入更先進高效的能源采集利用設備,降低建筑針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引入內外新風系統或有效的光感設備使工業建筑降低對電能的使用等等。將一切有利于工業建筑綠色化的先進元素在滿足經濟條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上,使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應用于工業建筑設計中的最直觀的表現。
3.4集成化設計的充分應用
工業建筑設計是由多學科、多角度、多條件集合下的設計內容,因此從方案開始階段要想充分深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就要求包括建筑師、結構師、機械師以及相應的能環管理人員在內多角度設計人員進行統一溝通,集成化的展開設計工作。充分利用數字化和數據共享手段,將建筑設計過程中各個步驟進行協調和集成化安排,如設計工業建筑噪音截擋時,要充分綜合考慮工業建筑內部結構情況,盡可能使隔音降噪設備不影響建筑內部采光;采用污水處理設備時可以盡可能考慮與建筑內部的中水及雨水處理結構相協調聯系等等。集成化的設計理念能夠充分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展現在工業建筑的設計過程當中,使工業建筑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出更高效的環境回報能力。
4結語
無論從全球環境角度還是我國目前的環境情況來看,發展綠色工業建筑成為時代所要求的方向。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應當逐步從局部走向整體,使綠色環保成為工業建筑的一項重要評價依據,讓標準化的綠色工業建筑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閆睿玲,黃澤林.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體現[J].山東工業技術,2017(05):109.
[2]劉年臣.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J].江西建材,2015(16):7+6.
[3]夏琳.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06):108.
作者:白迪 單位:中元國際(長春)高新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第三篇: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的疑問及解決辦法
摘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所以在發展過程中,生態發展和綠色發展成為建設的主題,在建筑行業中,綠色建筑受到追捧。自改革開放以來,綠色建筑呈現上升發展的態勢,但是在設計過程中仍然存在疑問,亟待解決。本文將先介紹綠色建筑對城市發展的意義,再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問題;解決辦法
1綠色建筑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1.1綠色建筑可以實現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城市化發展成為我國建設的重點,越來越多的鄉村轉變為城市,在高樓大廈修建起來的基礎上,自然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因為城市發展是粗放集約式的,所以必然要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在這種情況下,綠色建筑的發展理念就被正式提出來了,因為綠色建筑不僅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做到了環保節能,同時也美化了環境,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比如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能夠改變傳統的只重經濟發展的模式,為城市增添綠色,使產業循環發展,幫助人們樹立起低碳環保節約的意識,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1.2綠色建筑可以實現節能減排
隨著環境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綠色建筑的發展被提上日程,國家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文件用于指導城市綠色建筑設計,比如國家頒布了《關于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在通知中,指出綠色建筑的修建數量需要達到10億m2,這可以大大減少煤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清潔大氣環境,對于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有重要意義。
2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綠色建筑作為綠色經濟的發展產物,依然是一種以保護自然環境為主題的健康產品,綠色建筑的主要作用是:采用的都是綠色純天然無害的材料,所以對環境基本沒有什么傷害,可以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同時材料基本都屬于節能型新材料,所以也有利于節約資源。在綠色建筑的構建中,最重要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綠色建筑這個詞已成為普及,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最早是由一位美國建筑師提出的,在20世紀60年表出的《設計結合自然》書中,首次提出了此概念,一直發展至今。中國的發展是開始于1992年,在巴西召開了里約熱內盧的環境會議,中國政府作為代表也參加了此次會議,正式提出了一系列法律文件,用于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一直到現階段,綠色建筑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就,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其概念確實得到了推廣,綠色建筑項目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支持也越來越多,綠色建筑的體系越來越完善,管理水平與技術不斷提高。也就是說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成為產業,并在不斷向前推進。
3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的疑問
3.1對綠色建筑理念認識存在誤區
綠色建筑發展到現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推廣的時間不長,所以一些人對綠色建筑的發展存在誤區,認為沒必要推廣綠色建筑,推廣它只會浪費更多的成本花費,因為投資綠色建筑需要一大筆費用,殊不知綠色建筑的修建就能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省去很多費用,綠色建筑的設計不僅是建筑師的責任,更需要城市中所有人的努力,因為它作為整體規劃的一部分,有利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我們都是城市的建設者,應該為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設服務,應該為宣揚保護環境努力。對綠色建筑理念的認識過于膚淺,缺乏對綠色建筑概念的認識,在設計過程中也沒有清楚地了解當地環境,與當地實際相聯系;過于強調綠色建筑中的設計技術,花高昂的價格引進與實際不相匹配的技術,反而增加了成本,取得了相反的效果;或者崇洋媚外,只吸收外國先進成果,而忽視了本國科學成果。
3.2忽視生態環境問題
隨著現階段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很多情況都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特別是一些以經濟利益為先的理念阻礙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多數情況下,一些企業只顧自己的短期效益,不管不顧環境問題,對城市發展缺乏理性分析。更想不到要促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追求的都是發展優先。在發展過程中更注重人造環境,而忽視自然環境的規劃設計問題,即使有城市規劃,也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制定的規劃并沒有得到有效實施,破壞了環境;另外一些建筑廠商以修建綠色建筑為形式,以此來獲取利益,實際上與普通建筑相同,欺騙了消費者。現階段的綠色建筑規劃大多數是抄襲西方先進設計,沒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更沒有表現出當地的特色,反映出一些民風民俗等,這樣的城市建設仍然缺乏獨特性,不能迸發出活力。
3.3重外觀輕實用價值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發生了巨大改變,越來越愛追求美的東西,城市建筑同樣如此,城市建筑規劃更多地是注重城市的外在形象,一些建筑更追求外觀,而忽視實用性,過于追求偏怪、偏新的東西,一些建筑造型稀奇古怪,過多的費用花在了裝飾與其他不實用的資源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樣,在銷售與維護過程中,一味地注重宣傳,也違背了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所以在設計規劃中應該做到以人為本,一切以人的實際需求為準,科學有效地配置資源。
3.4配套服務缺乏城市化的發展
必然帶來城市的擴張,城市的擴張會使得原本屬于鄉村的土地轉變為城市建筑,越來越多的高樓拔地而起,但由于這些地方只有樓盤,卻沒有最基本的城市基礎設施,導致這些樓盤遠離城市中心,樓層的住戶卻要到城市上班,給城市帶來了沉重的交通壓力,因為城市的配套服務更加健全,但是這些都會給環境帶來污染。
3.5忽視質量問題
現階段的大多數建筑廠商一味地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經濟效益,更別說建筑過程中遇到的質量問題了,在過于注重一些經濟利益后,就會導致出現大批的豆腐渣工程,遇到問題,工程單位不會及時處理,選擇“睜只眼,閉只眼”,不僅質量得不到保證,環境也出現了大問題,從而最終不能促進經濟發展。
3.6過于重視商業利益
雖然在城市化的發展中,首先要以人為本,但過于注重人的實際需求,也會給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比如一些城市想要發展成為商業大都市,就在城市中與城市邊緣地區修建了很多商業區和商圈,這些商業區的修建大多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破壞了很多自然景觀與歷史文物,有的甚至造成了江河湖海的污染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在城市中過多地修建了很多交通設施,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壓力,在規劃建筑時,設計師也沒有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是只考慮現在,一些建筑在幾年后也就拆除了,不僅浪費了資源,也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4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疑問的解決辦法
4.1加大綠色建筑的宣傳力度
綠色建筑是新時代環境發展的產物,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應為大眾所接受,所以首先人們需要從觀念上重視起來,加強對綠色建筑概念的了解,并且加大對綠色建筑的宣傳推廣力度,讓“綠色建筑”這個詞深入人心。國家政府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對綠色建筑的修建加以規范,使之在建設中有章可循;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對傳統中國建筑的研究,把它們與新時代產物相結合;加強相關技術的研究,注意研發新材料與新技術,把人造建筑與自然建筑相結合;建立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技術人員的建筑相關知識與實踐技能,并建立完善的獎懲體系和責任制度。
4.2融入節約能源的設計理念
設計師在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時,需要把建筑設計與環境相聯系,不僅要與實際情況相聯系,還需要與整個大環境建設相聯系,考慮到節約能源與資源節約的因素,要清楚綠色建筑的設計目標是創造更美好的環境,而不是為了賺取經濟利益,只有確立正確的目標,才能在實際操作中踐行理念,合理利用資源,可以循環利用的材料二次使用,具有污染性的材料應堆放在正確的位置,施工結束后進行處理。
4.3結合實際進行設計
結合實際進行設計,這可以說是在設計過程中最需要遵循的一點了,建筑設計師在設計之前不僅要參考歷史數據和相關資料,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實地考察,最好是進行地質勘探,詳細考察當地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質狀況、水文條件等,這就要求建筑師不僅要掌握設計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識,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等,因地制宜進行設計。
5結束語
總之,綠色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復雜的工作,我們要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再滿足人的需求,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推動城市化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文韜.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12):45~47.
[2]吳楓.試述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環球市場,2017(14):56~58.
[3]王惠.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17(8):87~89.
作者:武志強 單位:太原市大迪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