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滿堂支架在橋梁工程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施工工序
從橋梁工程的施工實踐來看,其滿堂支架的施工工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用順序圖示表示為:建筑地基的解壓與夯實→滿堂支架的基礎砼(一般為15厘米左右)的澆筑→扣件式支架的搭設→箱梁底模的安裝→實施分層預壓→對荷載進行分層釋放→對底模進行測量和調平→綁扎鋼筋→內外兩側模的安裝→對底板和腹板砼進行分段澆筑→頂板底模的安裝→鋼筋綁扎,最后是對頂板砼進行分段澆筑。以上施工工序是當前我國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施工工序,實踐證明,只要嚴格按照該工序進行施工,其施工效果將非常的明顯,可以避免出現施工安全和質量問題。
2滿堂支架施工技術的運用
以上是對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滿堂支架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進行簡單的闡釋,實際上橋梁工程建設中的滿堂支架技術運用主要表現在具體施工工藝上,對此分析如下:
2.1工程地基處理
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地基的處理是最初的施工階段,對整個工程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施工中,先利用推土機將擬建地段的道路表層耕質土以及有機土層推平和壓實;將承臺的基坑進行清淤處理,然后再利用分層回填土的方法,對其進行整平和壓實。當地基被整平和壓實以后,在其上面填筑路基填料(大約30厘米厚)。當這一工序進行完以后,應當選擇達到最佳含水量階段,利用振動壓路機對該地段進行輾壓,使其更加的密實,一般輾壓的次數以三遍以上為宜。在施工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翻漿土層的存在,則一定要對其進行及時的清除,用砂類土或者石料等材料予以填平、壓實;在處理好的土層之上,一般要鋪設20厘米厚的石子,整平后用振動壓路機予以輾壓,使其平整密實。在石子層上,應當嚴格按照滿堂支架鋼管腳手架立桿的安裝要求及對應位置鋪設枕木。實踐中為盡可能地減少因地基的變形而產生的影響,可在承臺的基坑回填完成以后,在地基之上鋪設適量的大型鋼板(需要注意的是這一位置不能鋪設上述的枕木,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實際施工過程中為有效地避免地基被水浸泡,可在其兩側開挖排水溝,一般其規格是40×30厘米,且應當對排水溝進行分段開挖,使其形成一個有利的坡度,集水坑應當在低點開挖。
2.2安裝支架
一般而言,多數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支架都是扣件式的滿堂鋼管腳手架,結構規格為:縱向上的立桿間距約為90cm,橫向上的立桿間距要分情況而定,箱梁腹板對應位置處一般為46cm左右,其他的橫向立桿間距仍然按照90cm進行布置;對于支架的高度而言,其每隔1.2m的間距就要設置一排橫向和縱向上的鋼管腳手架,同時還要將全部的立桿聯成一個整體,從而確保滿堂支架的穩定性。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每隔三縱排和三橫排立桿,就要設置一道或者幾道剪刀撐。當以上施工工藝中的地基處理好以后,應當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上的要求進行放線施工,并沿著縱向將枕木鋪好,然后根據搭設支架的高度進行支架高度配桿,當支架搭設完成以后,通過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核支架高度,在立桿頂端安裝可調式的頂托,并利用其調整支架的高度。通常情況下,滿堂支架上所使用的頂托,其可調范圍一般在20cm左右。腳手架上的鋼管安裝完成以后,應當在可調頂托之上鋪設適量的工字型鋼;箱梁的底板之下,工字型鋼要橫向的進行布設,一般長度在6米左右,間距在0.9米左右。實踐中,可能因工程方案的差異性,其外側的模板和翼緣模板常常也會使用大型的鋼模板進行施工,因考慮到該模板需要整體進行移動,所有在翼緣板適當位置的工字型鋼,通常采用的是順橋方向的布置方案。工字型鋼板鋪設完成以后,在箱梁的底板之下,要鋪設寬度為6m的工字型鋼木枋,其鋪設間距也有要求,即在箱梁的腹板對應位置嚴格按照18cm的規格進行布置;底板的其他位置一般按照30至35cm的規格進行布置,然后實施支架和預壓,至此便完成了支架的安裝任務。
2.3預壓支架
在對模板進行安裝之前,首先要對橋梁工程的施工支架實施壓預,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對支架的施工質量極其安全性能進行檢查,以確保實際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進而有效地消除工程建設地基上可能存在著的非彈性變形以及支架的非彈性變形等問題的影響。通過這一施工程序,可以有效地增強對橋梁表面的線形控制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支架的預壓荷載是相當于設計荷載和施工荷載的1.2倍的荷載。在橋梁工程建設支架的預壓施工過程中,預壓時箱梁兩側對稱、平衡加、卸載,壓重材料采用砂袋堆碼,為保證壓載重量的精確度,對每一袋砂都嚴格稱重、并做好記錄。砂袋按箱梁結構形式合理布置。
以檢查支架的承載能力,減少和消除支架體系的非彈性變形及地基的沉降。支架壓重材料采用相應重量的鋼材及水,為保證壓載重量的精確度,對每一吊的鋼筋都嚴格計算重量、并做好記錄。并按箱梁結構形式合理布置鋼材數量。壓載采用五級壓載,五級卸載進行十一次觀測,前兩次壓載重量均為總重的30%,后三次壓載重量均為總重的20%,并對各級加載認真觀測記錄數據以確保精確。各級加載完后間隔兩小時,未發現支架沉漸,才可加下級荷載。加載至設計荷載持荷12小時后進行卸載。并對卸前再做一次觀測。而后逐級卸載,并逐級觀測。待消除支架非彈性變形量及壓縮穩定后測出彈性變形量,即完成支架預壓施工。卸除預壓鋼筋后,調整支架施工預拱度,調整支架底模高程,并開始箱梁施工。
2.4支架與模板的拆除
當箱梁鋼筋與模板安裝完成以后,方可澆筑砼,為了有效地防止砼沉降或者收縮產生裂縫,實際施工中要預留施工縫,并在適當的位置處增設一些短頭的鋼筋。在橋梁工程施工中的滿堂支架技術運用過程中,其內模應當在混凝土的強度達到了設計強度的六成以后,從進入孔拆除內模。側模應在混凝土的自身強度達到了設計標準的五成以上時方可拆除,這樣才能保證其表面不會因拆模而受到損傷。混凝土的張拉和壓漿工藝完成以后,其強度即可承受自重及外加的施工荷載,此時方可拆除底模和支架;當碗扣式的支架拆除時,應當先去除楔型木,再將支架拆除。結語總而言之,滿堂支架技術在現代橋梁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應當不斷地對滿堂支架等施工技術進行創新,以期為我國橋梁建設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田新瑞單位:山西省晉中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