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軟件工程才能培育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師資問題。據調查,大多數高校教師都是從大學一畢業就直接到學校任教,工程能力欠缺,很少有具備企業工作經歷、工程經歷的,很難結合項目、結合實際來進行教學,普遍存在教師缺乏企業項目經驗、不了解一個大中型軟件項目設計開發的整個流程。因此,在師資力量的建設和配置上存在著一些結構性問題,教師隊伍中以理論知識豐富、基礎扎實的教師為主,而真正具有軟件項目設計和開發經驗、完全了解大中型軟件項目設計開發過程的教師幾乎沒有,這樣一來,所謂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培養模式根本就無法真正實現。
實驗室建設現狀與學科知識快速發展不相適應。軟件工程專業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發展十分迅速,知識淘汰率極高,目前高校實驗室的機器配置大多無法緊跟技術的發展,以地方高校為例,目前不少地方高校教學用的絕大多數計算機已經超服務年限多年,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如運行不了新的操作系統和專業軟件,特別是相當多的本該在課程實驗中使用的軟件根本無法運行、甚至是無法安裝,使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對軟件類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產生明顯的距離,無法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缺乏足夠的軟件人才培養基地,與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距離。軟件人才的成長除了要培養其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外,還需要在軟件項目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不斷錘煉、積累經驗,才有可能逐步成長為企業需要的、實用的軟件人才。由于缺乏軟件人才培養基地,學生幾乎沒有參與軟件項目設計和開發的機會。
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
如何多途徑培養軟件產業人才已成為國內軟件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合理的軟件產業人才培養應該是高校和軟件企業的互動。高校教育相對穩定,偏重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的人才根基扎實;而企業更能緊跟市場需求,通過與企業合作進行專業化高標準的技能培訓,是完善人才教育體系極為重要的一環。
1.合理定位培養目標。根據地方高校的實際,應定位于培養應用型軟件人才,主要從事軟件設計、編碼、軟件測試和軟件過程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實用型軟件人才。傳授實用的教學內容,同時輔以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培養出來的軟件人才掌握就業崗位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軟件編程專門知識,具備從事軟件產業職業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要求掌握最新IT業界、軟件業界的實用知識與技術,至少應該精通一門當代主流程序設計開發工具,成功地完成過不少于數千行源代碼的軟件開發任務,做到所學內容專而精,以便一畢業無須再經過專業培訓就可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2.制定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圍繞就業崗位要求開設課程,盡量不開設與崗位要求無關的理論課程,多開設與軟件開發相關的課程,并要求學生學通、學透。
3.改進教學方法,實現真正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培養模式。花大力氣聘請具有大中型項目設計、開發、測試經驗的工程師來學校,結合他們參與開發的企業真實IT項目案例,邊講邊練,帶領學生體驗一個大中型軟件項目從立項、計劃、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實現、測試到交付客戶的完整流程。使學生建立對軟件工程項目開發流程的初步認識,真正實現“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培養模式。
4.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能力,包括能夠熟練閱讀軟件專業領域的英文資料,熟練編寫英文軟件開發文檔以及熟練進行軟件專業領域書面資料的中英文對譯工作。
5.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工作精神,具備一定的協作能力和協調溝通能力。軟件開發需要協調不同類型、性格的人員共同奮斗,缺乏領軍型的人才和合作精神將難以成功。
6.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包括其應用能力和適應能力。軟件產業人員是否具備軟件工程的實踐經驗是相當重要的。軟件產業人才必須接受包括系統分析、設計、編碼、調試和維護等全過程的軟件工程實際工作的訓練,并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
7.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能滿足軟件新技術的發展。軟件技術發展與更新日新月異,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掌握新技術的潛質,因此,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外,還必須同時培養其具有持續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8.建立大學生實訓基地,堅持企業實習4年不斷線。為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與認知實習。建議每年安排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集中到基地進行實習。同時實習內容可采取企業制定并與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相結合。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鍛煉學生綜合技能與全面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改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在加強大學生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專業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高校和軟件企業也需要加強互動,緊密校企合作,有計劃、有重點地建設一批軟件實訓基地,從國際軟件產業需要人才的知識結構出發,培養具備程序設計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和軟件工程實踐經驗的高級軟件人才。
作者:黃茹芬黃偉婷單位:漳州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