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地基處理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地基是對建筑基礎具有支撐作用的土地或巖體,水利水電工程地基建設質量對于建筑結構、工程造價及安全性具有直接影響,需要施工人員嚴格掌握操作技術要求。針對設計中地基類型及技術要點,探討了地基處理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1概述
建筑業的發展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中,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很多,施工中只要發生將對工程進度及建筑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將地基處理好。不同地基采取不同處理技術和方法,為實現設計標準及確保工程質量,應采取正確的處理技術。
2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地基常見類型及采取的處理技術
各地區具有不同地勢地形,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應與地區特殊性相符。建筑中前期處理地基才能使施工造成開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地基常見類型有:
2.1可液化土層。不能主要是指沙土和粉土處于飽和狀態,受外力影響造成孔隙水增大壓力,造成土層降低抗剪強度甚至消失的土層。施工建設在該土層上不容易成功,若不及時采用有效的地基處理技術改造土層,對地基上的建筑將產生嚴重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建筑坍塌等事故。
2.2淤泥質軟土。主要分為淤泥和淤泥質土兩種,是比較特殊且分布較廣范圍的巖石。沉積在靜水或水流緩慢的環境中,經理化及生物作用,形成沒有固結的軟弱細粒。屬于較高含水量及較低抗剪強度的土層,若遇到壓力較大將造成土壤發生流動,進而引起地基變形,穩定性不高,甚至對地基上的建筑物安全產生影響。
2.3永凍層。主要是指持續不少于三年的結冰點土層,長年低溫使其受凍形成。如新疆凍土區域比較常見,多年凍土盡管承載力較大,也與地基處理要求相符。但應注意多年凍土也存在流變,在永凍層上施工應保證凍土地基達到一定的承載力。
2.4巖溶。主要是指可溶性巖石,該類型地質處理難度較大,盡管在水利水電工程中不常見,一般可采取置換、防滲堵漏等地基處理技術,使地基穩定性得到保證。
2.5深覆蓋層地基。該類型地基主要位于河流流域,其成因是因河流沖擊導致碎石、砂石或泥石等堆積較長時間,造成地域過大的堆積厚度。地基建設可影響其穩定性和防滲性,后期處理、置換及填充等方面的難度較大。
3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地基處理要點
3.1施工前細致準備并落實到位,貫穿整個工程,也是施工前提。組建施工人員隊伍及分配各層次施工人員職責及安排時間,購買工程物資,建筑材料及設施,建設監理單位的確定等。施工準備應堅持分工合作及統一領導,專業人員監督,對于建設進度加快具有促進作用。
3.2在準備工作中勘探工程地質。專業性調查地質,結合已有遙感照片,水文地質等資料,基于此再次調查和測繪,進行巖石測試、巖體學試驗等測試,編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前對工程地質條件詳細了解,結合建筑物結構對其與地質環境的適宜性進行觀察,在設計中選擇最優的地基處理技術,若地質勘探不深入將對設計方案及工程進度和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3.3對處理方案的選擇應合理。結合常用地基處理方法,根據工程地基實際情況選擇最優地基處理方案,對施工成本合理預算及控制。綜合多方面情況選擇最優設計方案,保證地基處理效果及質量符合規范設計標準。
3.4后期技術維護。水利水電工程需要較長建筑時間,較大規模,較多施工人員。對施工人員技術要求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施工涉及較廣泛的范圍,施工不只是前期設計修建,還應參與后期技術維護。選擇水電工程建設建筑材料與實際相符,選擇最佳材料對施工材料預算,合理耗用材料。工程技術監測和檢查有力保障了水利工程安全性,對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監測技術充分利用精準預算整個工程體系,將運用與防護工作周密考慮,施工順利完成后還應結合設計要求,檢測評估地基處理部位,保證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4結論
地基在水電工程中是施工的核心,若在施工步驟中產生一些偏差,就難以保證施工質量,在經費、人力及時間方面都產生浪費,甚至對施工人員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應對有關人員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業務水平,保證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及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新旺.對水利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8):105.
[2]李延錦.加強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及管理的措施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5):91.
[3]余祖普.分析怎樣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J].江西化工,2017(11):174.
[4]陶金昌.水利水電工程信息化系統建設現狀及發展建議[J].科技經濟導刊,2017(19):21.
[5]閆佳岐.論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施工技術及管理[J].科技風,2017(6):50-53.
作者:許巍巍 單位:黑龍江寶廈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