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工程文獻檢索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文獻檢索課的設計實施
生物工程專業的文獻檢索課,不同于醫學文獻檢索課教學,須針對此專業進行專門的設計實施。下面從教材選用、教師素質、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考核方式及反饋機制6個方面來介紹生物工程專業文獻檢索課的實施。
1.1教材選用
由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升級更新速度較快,所以文獻檢索技術要不斷更新和變換,從而在教材選用上盡量選新的、質量好、符合專業教育需要的教材,而且不能一個教材連續使用好幾年,這是任課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從而使學生無法從第一時間感受到文獻檢索課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其容易忽視本門課程的重要性。
1.2教師素質
目前多數高校開設的文獻檢索課都是由圖書館來承擔教學任務,圖書館人員一般都具有較高的信息素質,由于缺乏對生物工程、醫學等專業知識的了解,成為制約提升文獻檢索課授課水平的一個瓶頸問題。但隨著越來越多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館員服務,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成為圖書館員,豐富了圖書館人員的學科結構,對他們進行信息素養的培訓之后,再來承擔文獻檢索課,就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任課教師的專業素質。可以嘗試請生物工程的專業課教師來承擔此課的教學,并對其進行信息素養培訓,從專業針對性上提高教學質量。國外一流大學中就有很多請專業課教師來承擔此課教學任務的例子,如南澳洲大學請生物工程專業、圣奧拉夫學院請分析化學專業的專業課教師來講授信息素養課。
1.3授課內容
由于生物工程專業的課程不同于醫學專業的課程內容,所以不能絕對用醫學文獻檢索課內容來代替。以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為例,為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的文獻檢索課內容主要包含: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網絡資源檢索、中文數據庫檢索、外文數據庫檢索及校內數據資源5部分。其中,中文數據庫主要介紹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系統、維普資訊網等3個通用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2個專業數據庫的使用;外文數據庫主要講解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NCBI平臺,包含Pubmed、序列相似性檢索工具(BLAST)、核酸數據庫GENBANK、3D大分子結構(3Dstructure),以及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創辦的Highwire數據庫、美國生物學文摘BiosisPreview數據庫的使用等。
1.4授課方式
文獻檢索課是理論和實踐結合且偏重實踐的一門課,不僅有理論講授,實踐練習更為重要,筆者認為很多學校仍采用大課的方式是不妥的,且不談任課教師的水平高低,單就上課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不能調動整個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效果差。文獻檢索課應該小班上課,一人一機,邊講邊練,互動性較好,不僅可以使任課教師容易實時控制學生的學習進度,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該課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益于提高教學效果。
1.5考核方式
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的考核方式是開、閉卷考試加上機考試,但為了更符合此門課程的性質,應該更注重實踐能力的考核,減少理論性內容考核所占成績的比重,同時學習態度也應該納入評分系統中,不僅僅指出勤,更重要的是學習時的端正、認真態度。筆者認為成績評分組成應該是學習態度占10%,上機實踐占40%,理論內容考核占20%,小專題綜述占20%,這種考核組成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結合專業內容讓學生們寫綜述,不但使學生們熟悉了論文寫作的流程,同時最能檢驗學生學習文獻檢索課的效果,從檢索詞的選擇、檢索式的制定、檢索要領的把握及檢索結果的篩選等方面一一得到體現。
1.6反饋機制
建立一門課程的反饋機制,是課程建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反饋機制,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豐富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提升教師素質。反饋可以采用問卷調查、隨機訪問調查、座談會、電子郵箱、QQ交流、微博交流、微信互動等多種方式。通過反饋結果,認真了解學生對于授課內容的需要,及時跟上生物工程學科的發展。
2結語
文獻檢索課要與時俱進,不斷根據實際教學和專業需要調整課程的地位,積極引進新技術,改善教學效果,完善教學內容,提高任課教師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提倡分專業、分層次授課,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本文來自于《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雜志。《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宋凌云單位: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