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發展,基本建設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大,為適應日益發展的客觀需求,培養適應新時期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迫在眉睫。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內容與環節,兩者相輔相成,既有分工又有協作[1]。
1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現狀與分析
1.1理論教學內容所占比重大,實踐機會較少目前,基礎教學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教學課程學時平均每學年達到36周,4年累計學時已達144周。但是通過對平時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調查發現,土木類大學生在實踐能力上普遍較弱,工程素質低,到單位實習花至少6個月才能融入。另外,工程單位管理嚴格,生產任務緊,很大程度不愿接受大量新生進入實習,這樣一來,在校大學生實踐的機會就大大減少。
1.2實踐形式單一在很多高校,土木類學生的實習都是在老師統一指導下的集成實習和設計,包括認知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畢業答辯等,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知識面,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了解土木工程一些施工方法和原理,結構設計的方法與實踐。因為在校學生受到地域的限制,只能在學校內部或附近實習。另外,實習的時間緊,任務重,實習效果欠佳。土木工程專業涉及眾多的概念,比如結構施工圖以及結構建設等,學生熟悉施工圖需要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但是學生在大學4年里很難做到快速熟練地閱讀工程結構有關的施工圖,針對三維空間施工的空間想象能力也較弱,因此造成大部分學生只知道概念而沒有操作經驗。
1.3實踐設施與教師力量應同步升級隨著學校招生人數的增多,學校設備卻未增加,因此有的同學在實習中可能沒親自操作過相關儀器。師資力量方面,有些教師剛畢業就進入學校任教,缺乏相關實踐經驗。另外一些同學基礎理論知識較為缺乏,例如高等數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等,這樣一來為后期專業課的理解困難埋下了隱患。
2土木工程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建議
2.1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實習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前提,是實施工程訓練、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企業有企業的優勢,高校有高校的優勢,對于企業遇到的難題及人員培訓,高校要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實習的機會。除此之外,實習基地有助于提高教師實踐經驗,使教師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儲備。
2.2實習時間應該適當加長三維空間結構形式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平時只能靠課本自帶圖片和CAD圖片來理解,想象能力差的同學對于結構的層次關系很難弄懂。但我們可以增加實習時間,做到教與學相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比如,講到鋼結構屋蓋結構時,就可以直接將學生帶到屋蓋結構現場,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水平支撐,什么是系桿、攘條等,這樣學生很容易了解其層次關系,學起課來就簡單多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3增加先進試驗儀器的投入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接觸試驗儀器,增加實習經驗,學校可以建立專門土木工程專業實驗室,增加儀器數量。我校購買儀器建立了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工程軟件機房以及BIN工作室,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專門的配套設施。
2.4推進實踐教學信息化改革充分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比如利用數字攝影、攝像技術等,將不同類型工程的各個施工環節記錄下來,將其轉化為實踐教學課件,再現工程的全貌和建設全過程[2]。學生坐在教室就可以了解整個施工過程,正確掌握施工工藝,知道要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及怎樣組織施工。
2.5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緩解實習需求與資源不足之間矛盾的一種方式,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資源聯系單位進行實習,做到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在課程設計中,學生可以積極與指導老師進行交流溝通,養成多思考、勤動手、勤練習的習慣。此外,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不僅學習知識交流思想,而且增加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有助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總結
我們要將新舊事物相結合,從傳統教學模式中吸取積極有利的因素和經驗,結合現代技術、理念,發展和創新土木工程實踐教學內容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成為新時期下的綜合性和專業性人才。
作者:邵蓮芬 齊平 單位:黃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