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儀器分析教程的革新與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對儀器分析方法的模塊化,使得整個理論授課思路清晰、內容緊湊且邏輯性強。各個模塊的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授課對象進行適當調整,做到詳略得當。比如環境工程專業在光譜學和電化學方面的應用較多,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則會側重于色譜分析。隨著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許多新的儀器分析技術及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自動化、智能化、微型化儀器的開發和利用代表著整個儀器分析學科的發展方向。相對于學科發展,儀器分析教材的內容顯得比較陳舊且滯后。為處理好教學內容經典性與先進性的關系,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學科發展的前沿成果與教材內容對接。比如在講授原子吸收光譜時,我們引入了教材中沒有涉及的連續光源原子吸收光譜儀這一德國耶拿儀器公司的最新成果。經典原子吸收光譜儀的光源主要是空心陰極燈,即銳線光源。銳線光源雖有著諸多優點,但因每分析一個元素就要更換一個元素燈,再加上燈的工作電流、波長等參數的選擇和調節,使原子吸收分析的速度、信息量和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受到了限制。分析速度慢和依賴空心陰極燈的固有特性成了原子吸收光譜的弱點,而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連續光源進行多元素測定。2004年,德國耶拿儀器公司以高聚焦短弧氙燈這一連續光源替代經典的空心陰極燈,成功設計和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商品化的連續光源原子吸收光譜儀。將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時介紹給學生,不僅更新和完善了基本教學內容,同時也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好基礎。
儀器分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項目的廣度和深度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過去儀器分析實驗主要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樣容易養成學生“照方抓藥”的習慣,結果是對實驗原理和關鍵技術要點理解不深,往往實驗做過后就忘記。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合理編排實驗內容,注重實驗內容的循序漸進以及實驗項目的廣泛性和針對性,充分突出我校的專業特色。我們在教學中,一改以往同一層次的儀器分析實驗項目的重復操作,降低了驗證性實驗的比重,增加了設計綜合型實驗的數目,以便增加實驗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利用循環伏安法測定鐵氰化鉀的電極反應過程的實驗中,學生覺得金電極的拋光及伏安掃描很神奇,有的學生甚至不厭其煩地重復做幾遍實驗。另外,實驗內容的廣度也由原來的以紫外可見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和色譜法為主,進一步拓展出熒光光譜、電化學工作站等,這樣也就提升了實驗的深度。我們還通過不斷增加儀器臺套數,讓每位學生都有接觸和親自操作儀器的機會,熟悉實驗操作過程并掌握最新的分析技術。
1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儀器分析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灌輸式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從屬的地位,教學效果欠佳。很多教師往往是按照儀器分析方法的產生、原理、儀器結構及該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這一主線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盡管授課思路清晰,但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近些年,有些教師嘗試在教學中,以儀器的工作原理或結構為主線,對相對獨立的不同分析方法進行歸納與分類,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不同分析方法在工作原理、儀器結構和應用方面的共性,適當淡化單個儀器的內容講解,總結出課程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然后突出各類分析法之間的差異。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綜合能力。另外,多媒體技術因其可視性強,界面優美,集文字、動畫、視聽于一體等優點而被引入課堂教學,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多媒體技術是雙刃劍,若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忽略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傳遞,也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在借鑒吸收先進教學方法的同時,根據我校的教學設施和學生的特點,探索出一條傳統與現代技術融合的教學方法之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仍然采用傳統的板書方法,這樣教師能夠有效調控自己的授課節奏,加強與學生的現場溝通和交流;同時,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思考和理解,并認真做好筆記,以備課后復習。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只是在講解儀器結構及使用方法時使用,以便給學生比較直觀的印象。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將一些新教學理念融入教學中。首先,對于儀器分析教學而言,數據的繪圖與處理非常重要。我們把Sigmaplot或Origin等科技繪圖專業軟件系統地介紹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處理實驗數據并繪出專業的圖表,為他們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次,將教師的一些科研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在講授比色檢測時,我們將自己在基于納米金膠構建新型比色傳感器方面的科研工作轉化為授課內容。納米金膠是一種新型的納米顯色劑,它在可見光區具有高于普通有機顯色劑幾個數量級的摩爾吸光系數和利用裸眼就能觀察到的溶液顏色變化?;诩{米金膠進行比色檢測的原理是:分散狀態的金膠溶液呈酒紅色,但分析目標物會引起金膠顆粒聚集,使溶液的顏色迅速變為藍灰色。我們通過在課堂上現場演示這些實驗過程,激發了學生的科研興趣。再次,實施案例教學法,將不同的儀器分析方法依托具體的社會案例進行講解,同時根據專業的不同調整案例內容。例如對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我們會在教學中結合最新的一些食品安全案例(如2011年上海染色饅頭事件、2008年牛奶中三聚氰胺事件、2006年粉絲中含有的吊白塊事件等),向學生講述相關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以及分析儀器的原理和應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最后,將理論和實驗授課同步進行。在講完儀器的原理、結構之后,我們將儀器的用戶界面軟件系統帶到課堂,詳細講述參數設置以及檢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較易接受。
2改革考核方式
儀器分析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使用傳統的閉卷筆試考核方法難以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實驗操作、運用儀器分析理論解決實驗具體問題等能力進行考核,這就需要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儀器分析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由3部分組成:即期末成績或論文成績(70%)、實驗成績(20%)、平時成績(10%)。前面的70%成績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對于必修專業的學生,我們采用半開卷的考試方式,考試時,只允許學生攜帶課本,而禁止攜帶相應的習題集和ppt課件,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從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解脫出來,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對課本中相關內容的細心研讀和梳理。通過近3年的實踐,學生普遍贊同這種考核方式。對于選修專業的學生,我們采取撰寫文獻綜述的考核方式。由教師布置與學生專業相關的題目(在學生專業領域中常用或最新的儀器分析方法和技術),要求學生自己查閱文獻,然后提煉總結,對其中的某個方面進行綜述。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讓他們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
教育不僅僅要傳授知識,而且還要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儀器分析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完善考核體系,不斷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吳繼魁周冬香毛芳單位: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