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社會對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儀器分析》課程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通過課程教學改革解決。
1原先的《儀器分析》課程教學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存在諸多問題
1.1教材內容多課時減少且抽象難懂《儀器分析》內容涉及物理化學、生命科學、電子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科學等學科門類。隨著課程進一步的改革,課時數量的減少,但對課程教學質量標準未降低,這種時間少、任務重、保質量的矛盾尤為突出,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方式則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儀器分析》一般按照分析方法來劃分章節,但是各種分析方法的內容之間邏輯性明顯不強,知識點分散,學生難以抓住重點,記憶和掌握困難,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1.2儀器價格昂貴且高配備有限《儀器分析》涉及的精密儀器通常價格昂貴,學校配備數量有限,甚至有很多儀器就沒有采購,西部的高校受財力困擾尤為突出。由于精密儀器較少,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且容易損害,所以學生實踐的機會較少。
1.3高新尖儀器更新快,教材滯后隨著高科技快速發展的需要,推動研發高科技的手段即新的分析儀器快速更新、快速推廣,而教材內容則是多年不變,嚴重滯后,無法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1.4課堂上學生難以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本門課程,不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均存在課時有限,并且實驗儀器價格昂貴,結果,就使儀器分析實驗課的上課方式主要為演示性實驗,主要由上課教師獨立完成,而學生僅僅是觀摩者和寫實驗報告者。有的上實驗操作課,先由教師詳細講解實驗內容、儀器基本特點和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后,再將實驗所需要的東西全部準備好后,讓學生到實驗室操作實驗,這種實驗課對于學生來說很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窒息學生創新的動力。
2本課題組根據本門學科發展的趨勢和教材的現行的內容
編排體系,以及學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進行必要的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2.1改進課程教學手段因《儀器分析》內容枯燥、抽象難懂,且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化抽象復雜為直觀簡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動畫如實反映精密的、大型儀器的構造,詳解儀器的工作原理,通過動畫的形式,再現儀器的工作過程。也可以將教師的儀器操作步驟用錄像錄下來,掛在班級Q群、微信群或教師的微博上,讓學生觀看。也可聯系附近的污水處理廠、化工廠,帶學生前往參觀,由教師講解或請該廠工程師講解,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質量檢測中心參觀,請其檢測員講解,既可講解工作運行流程,也可講解該領域的最新工藝流程。這些教學手段即可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2.2對課程內容進行取舍參照新教學大綱,結合我院實際編寫了新的教學大綱,結合專業特點,補充新內容。在《儀器分析》中,介紹了現代分析儀器的原理和應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儀器分析》課程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和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這些基礎學科不同,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用公式解決外,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對實際樣品的簡化處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建立分析模型,以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準確性與經濟性的統一。解決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并且保證教學質量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需要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不同,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重點講解專業所需的實驗儀器及分析方法,對其它進行略講。
2.3增設課程設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課堂上的實驗基本上是驗證性的實驗,幾無創新性,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需加大培養學生的課程設計能力。課程設計就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方案,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課程深刻理解基礎上來進行實際樣品分析的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理論知識和動手實驗主動性的主要方式,是每門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目前該課程沒有安排課程設計。為此,我們增加了課程設計環節,在課程設計內容的選題、設計過程、考核達標等多方面做好準備工作,更好的實現學以致用。隨著學生年級的提高,逐步減少驗證性實驗,提高學生課程設計的要求質量和次數。
2.4改進授課方式怎樣調動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教師教學效果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成就感和快樂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采用比較分析法,對原子吸收光譜章節涉及的所有儀器的原理、應用和條件選擇相同部分進行統一講解,對儀器的各自特點進行分別對比講解,層次清晰,學生易記憶易理解。還可以在教學中,講述一些儀器的發展趣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態度。聯系社會實際,講授有關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蛋制品中蘇丹紅、蔬菜中毒素殘留的測定方法等。積極緊盯新儀器發展動態,利用課堂穿插講解,也可將相關網址鏈接發到授課班級Q群、微信群,在群里和學生進行探討,答難解惑。不斷地改進課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作者:孫小媛 歸國風 單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