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質量工程發展實例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質量工程”的內涵與發展
“質量工程”項目是2006年由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共同發起,經國務院批準實施,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當中實施的一項教改計劃,是一個針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改革項目。其中包括六個方面內容:專業結構調整與專業認證;課程、教材建設與資源共享;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評估與教學狀態基本數據公布;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其內涵是以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為目標,以促進改革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為手段,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加強建設,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整體實力。同時考慮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系統性和復雜性,確定了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引導性的項目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從而實現調動廣大高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質量工程”的實施,對于擴大優秀教學資源受益面;形成重視教學、重視質量的良好環境和管理機制;實現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首都體育學院全面實施“質量工程”工作情況
首都體育學院依據國家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關于“質量工程”建設的各項政策,結合學院自身實際情況,大力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學院成立的教學工作委員會宏觀把握“質量工程”建設的過程,總體分析學校教學改革中的問題,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并通過召開全校教學工作會議進行教學思想討論,廣泛征求意見,不斷推進“質量工程”建設的深入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1學院依托三級領導機構,明確分工學院高度重視“質量工程”建設工作,為了高效地指導和組織“質量工程”建設工作,學院依托三級領導機構,即教務處——學科部——教研室,展開全面、有序的組織工作。其中,教務處負責全面把握“質量工程”建設的總體布局、實施政策、管理制度和工作進度統籌;學科部具體負責“質量工程”各分項目的負責人、主要成員和工作進度安排;相關教研室負責“質量工程”各分項目的具體建設工作。
2.2逐步建立、健全“質量工程”工作的相關制度與規范
學院制訂了“分類發展、分層推進”的“質量工程”發展戰略,先后開展了“國家級”、“市級”、“院級”三個層次的“質量工程”建設工作。對“質量工程”中的每項具體項目的建設,都制定了相關的配套文件,規范了申報、評審、公布、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等工作程序。對質量工程工作做到了有布置、有審核、有檢查,保證了“質量工程”工作的順利實施。與此同時,在“質量工程”建設中所涉及的經費資助、獎勵、后勤保障等方面,學院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確保了“質量工程”工作在我院健康有序的開展。
2.3首都體育學院“質量工程”工作建設成果
2006年以來,首都體育學院共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兩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五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兩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七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兩個,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四個;北京市級精品教材和北京市級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十八個;兩名教授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個;獲得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支持項目八十項“;質量工程”建設成果,充分體現了我院對“質量工程”工作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
3“質量工程”建設工作可持續發展分析
3.1明確“質量工程”各分項目內在層次關系
“質量工程”建設內容共分為六個方面,十七個項目,深入分析其各個項目的內在關系,是避免盲目建設的有效手段。我們在做“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同時,也必須要結合“質量工程”二期的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明確各分項目之間的關系,才能確保“質量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2注重院級“質量工程”建設,確保“質量工程”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級——省部級——校級三級聯動體系的構建“,質量工程”建設項目數量的規劃是10%、30%、60%,是指國家級項目在所有項目中占10%,省部級項目占30%,校級項目占60%[1]。這樣的比例分配是體現競爭與布局的關系,國家級項目起引領和示范作用,省部級項目起遴選和布局的作用,真正的基礎是校級項目的建設。
3.3完善“質量工程”各項目建設標準與中期檢查制度
“質量工程”建設不能是不停的建設新項目,對不同層次的項目,要明確其建設標準,并在建設過程中實施中期檢查制度,確保項目建設有的放矢,并能逐層次提高建設水平,形成動態建設與管理。
3.4進一步明確教學中心地位,完善教師激勵制度
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是衡量課程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標準;是實現“以學生受益為核心”的直接保障。如何引導教師重視課堂教學,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一方面,我們要讓教師樹立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另一方面,我們也同時應該為教師的個人發展給與足夠的重視,并在政策上給與引導。
4結語與建議
首先,加大院級教育教學改革的建設力度。教育教學改革不能是簡單的思考,必須要有深入的研究和不斷的嘗試,通過加大教育教學改革立項建設的投入力度,給教師更大的思考空間。為投入教育教學改革的教師創造更為寬松的研究條件是很必要的,也能更好的體現學院“以教學為中心”的辦學指導思想。
其次,要做好教育教學改革的表彰與經驗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