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殯儀服務中心節能環保建筑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論文以一體化殯儀服務理念為背景,通過對賈汪區殯儀服務中心建筑設計研究,分析一體化殯儀服務對殯儀館總體布局、功能組織、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要求。提出符合大眾需求的一體化殯儀館設計方案,并為當下殯儀館建筑功能設計提出建議。
關鍵詞:總體布局;功能組織;形象設計
1引言
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殯葬對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受傳統思想及風俗的影響,原有殯儀館能為喪家提供悼念活動會場、火化、骨灰寄存服務,但守靈、安葬、喪宴等事宜都需喪家另外奔波操辦。本文以賈汪區殯儀服務中心為例,分析一體化殯儀服務對殯儀館總體布局、功能組織、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影響。提出符合大眾需求的一體化殯儀館設計方案,并為當下殯儀館建筑設計提出一些建議。
2工程概況
賈汪區殯儀館位于賈汪區北山南麓,原殯儀館西側,距賈汪城區3.5km。總用地面積:44798.55㎡,總建筑面積:9979㎡。根據坡地特點及工作流程,殯儀館由南至北布局形成“一軸一環五區”。“一軸”即建筑分布在由北至南呈直線的1條中軸線上;一環指殯儀館內部一條主環形道路;“五區”分別為:業務接待區、休息等待區、內部辦公配套服務區、悼念區、火化區、骨灰寄存區等。
3規劃設計與環保
根據殯儀服務中心的用地紅線,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解決殯儀館傳統功能要求,二期一體化殯儀服務配套功能要求。一期是殯儀服務的傳統服務區,形成“一軸一環五區,的功能組織結構關系。在園區的最中間是悼念廳,根據經濟需要的不同分成大中小三個層次,可同時容納5家喪戶舉行喪事活動。在入口處兩側規劃設計了辦公區和接待區,火化區布置在園區最遠端西北部。骨灰寄存區位于最遠端端東北部,與火化區相連。規劃在入口處設置1個集中停車場,環形路兩側均設置停車位。殯儀館整體建筑布局按照殯儀服務流程設置,避免了流程線路的交叉和轉折,不走回頭路。這樣的布局設計將各功能區整合為有機整體。二期是殯儀服務的創新服務區,增設了守靈區、餐廳等,將原先在小區里做的很多事集中在服務區內完成。
3.1設計要點分析
殯儀服務中心的功能與社會發展、居民需求密切相關,多重的外在因素影響殯儀館的建設,需要充分考慮各重因素,更好的滿足殯儀館的使用需求。(1)對殯儀服務需求。殯儀服務中困擾的幾種因素:1)殯儀活動沒有場地,在小區開設靈堂不僅影響附近居民休息還會被投訴;2)殯葬流程太過繁雜;3)沒有整體服務,需要聯系多個機構,如醫院,殯儀館,火葬場,儀式舉辦者等。所以就要求殯儀服務中心將各功能建筑有機共存于一個完整的系統之中,克服建筑功能單一的局限性,從而達到簡化殯葬流程、降低殯葬成本的目的。滿足殯儀集約化服務的功能建筑需要。(2)分期建設需求。在賈汪區殯儀服務中心規劃中,根據投資能力和用地情況進行分期建設。前期建設基殯儀區,包括業務接待區、休息區、悼念區、配套服務區、內部辦公區、火化區、骨灰寄存區等。為喪家提供基礎的殯葬服務。隨著殯儀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后期建設殯儀館服務中心,包括餐廳、辦公、住宿、守靈等,為喪家提供一體式殯儀服務。(3)服務的多功能建筑需求。在功能組織上呈現集約化,復合化傾向,于是殯儀館、火葬場、悼念廳、守靈等都匯聚于此。建筑功能展現多元的復雜性,在同一園區內共存。呈現出多功能建筑整合有機統一體的趨勢。(4)經濟環保建設需求。對殯儀館在建設及運營的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噪音、垃圾進行有效控制和處理。對運營過程中需要的能源實現自給。例如屋頂鋪設光伏發電板實現殯儀館用電自給。(5)服務流程與建筑布局。殯儀館作為特殊的建筑,建筑布局應考慮其服務的特殊性,建筑布局需符合殯儀館服務流程,避免流程路線交叉帶來的擁堵。殯儀館體現著對人的關懷,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較之物質功能,其精神功能更為重要。建筑整體布局要體現出服務的“儀式感”。
3.2裝配式建筑
殯儀服務中心采用裝配式建筑,裝配率按照當地標準執行,樓板、梯板、墻板等三板均采用裝配式構件,可以很好地降低環境污染,縮短工期。
4體型與色彩
4.1體塊定型
本工程建筑體型考慮其服務的特殊性,殯儀館不僅體現著以人為本,逝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較之物質功能,其精神功能更為重要。殯儀服務中心的殯儀區以主入口為第一視覺中心,以悼念廳為背景左右兩側對稱分布接待區辦公區。突出主出入口的“儀式感”悼念廳及兩側建筑內側設置柱。外圍墻體直立,上下直通條窗,屋頂挑檐,各建筑之間有走廊連接,整體看像一座宮殿。給人一種“莊重、圣神”的外觀效果。服務區整體風格與殯儀區相近,以主入口為第一視覺中心,“四合院式”的餐廳、賓館、辦公樓及“家庭式”守靈區。給喪家創造“家”的感受。
4.2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的格調以灰色為主,屋面以青灰色為主,整體給人莊嚴的視覺感受。渲染殯儀館氣氛。
5設計建議
5.1協調殯儀館設計中管理和使用之間的關系
在殯儀館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設計都是以管理者為主,盡量符合管理者的角度出發設計,忽視了使用者在服務的主體地位,本次設計中,通過交通和疏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進行建筑設計,能更好的符合各方面的需求。
5.2殯儀服務中心的功能需求的增加
隨著環保節能的需求,如今的殯儀服務在功能上出現一體化的需求,以適應環境的不斷惡化。而原有的殯儀館功能單一、配套不足,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已成為制約殯儀服務中不能解決的矛盾,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功能的多樣性、一體化。所以在賈汪區殯儀館設計中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了守靈、餐廳、賓館等配套設施,呈現出殯儀服務集約化、專業化的趨勢。
5.3基于規范,超前設計
現行的《殯儀館建筑設計規范》JGJ124-99,不能反映時展的需求,殯儀館建筑設計也要創新,適應節能環保的需求。殯儀服務中心的設計應在安全、合理的基礎上,引入新思路、新技術、新工藝,以殯儀館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作為切入點,設計出適用當代環保一體化服務的殯儀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李梅梅.城市殯儀館景觀設計初探[J].藝術教育,2015(8).
[2]祝璟.我國現代殯儀館建筑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5.
[3]曾永奎.淺談城市殯儀館的建筑環境建設[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11).
作者:樊世樸 彭啟超 單位: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