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界定民辦高校教育成本的基礎上,提出了民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的內容:從核算對象、核算周期、核算原則、教育成本核算項目、教育成本核算及分析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育成本直接費用間接費用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的大發展。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正確處理好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必須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降低人才培養成本,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取得最佳規模效益。2005年6月8日國家發改委頒發了《高等學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為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論依據。為配合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本文試圖參考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就民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作一些探討。論文百事通
1民辦高校教育成本界定
民辦高校的支出主要指民辦高校的基本建設支出和為維持正常的教學、科研等所發生的各種支出。在企業會計中,成本是指為生產一定的產品而發生的各種生產耗費的貨幣表現,可以理解為能對象化的費用。按照這種思路,廣義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培養一名專、本科生或研究生,國家、社會和學生個人所付出的全部耗費,包括機會成本;狹義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動中為培養一名專、本科生或研究生所耗費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物質勞動和活勞動價值。本文僅對民辦高校的狹義教育成本進行研究,對學生個人支出和因上學而失去的機會成本暫不作討論。
2民辦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
教育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與人才的培養戰略相結合,在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總目標前提下的教育成本最小化。民辦高校應參考《辦法》的規定,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的教育成本核算體系。
2.1明確教育成本核算的對象
明確高校教育成本對象是正確界定教育成本范圍的必然要求。高等學校培養對象按學歷層次分類,可分為專科生、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四大類。國家發改委在《辦法》中明確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核算對象是標準學生,各類學生折算為標準學生的權數為:本科、專科、第二學士學位、在職人員攻讀博士和碩士學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生、成人脫產班學生、預科生、進修生為1,博士生為2,碩士生為1.5,來華留學生為3,函授、網絡教育生為0.1,夜大等其他學生均為0.3。但不同學科教育成本相差很大,《辦法》中未就不同學科的教育成本作區分。民辦高校可參照《辦法》的規定方法將各院系(專業)的學生折成標準學生,將各院系(專業)的標準學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
2.2明確教育成本的核算周期
現行高校的會計核算周期是公歷制1月1日~12月31日。從企業會計角度看,成本計算期應當與產品的生產周期一致。高校的主要業務是教學工作,學生培養周期是按照學年來劃分的,以“學期”作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周期更適當。因此可規定高校的會計核算周期與學年一致,即當年的9月1日~次年8月31日止。
2.3明確教育成本核算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指凡是本期成本應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支付,均應計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屬于本期成本應負擔的費用,即使款項已經支付,也不能計入本期成本。在進行教育成本核算中應實行權責發生制,以正確反映各個會計期間所實現的收入和應負擔的費用,從而正確反映各期的教育成本水平。
(2)相關性原則。凡與高校教育無關的收支活動,一律不能計入教育成本。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實行相關性原則,以正確反映教育成本的開支范圍。
(3)分類核算原則。高校教育培養成本按學校性質分類核算,并逐步過渡到按專業進行分類核算。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實行分類核算原則,才能準確反映不同專業性質的教育成本。
(4)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指將當期收益相關的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將與當期及以后多個期間的收益相關的支出計入資產的價值。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重要意義在于,正確確定哪些支出應計入當期費用,哪些支出不能計入當期費用。高等學校的支出中,也存在著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要準確地核算教育成本,就必須正確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
(5)配比原則。指收入與費用相匹配原則。費用與成本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費用與會計期間相聯系,成本與某種核算對象相聯系。配比原則既強調一個會計期間的費用與該期間的收入或產出匹配比較,又強調一個項目的費用與該項目的收入或產出匹配比較,前者確定一個時期的成果,后者確定一項產出的成本。教育成本核算必須運用配比原則,才能準確地計算出一個時期的教育成本和一項教育產品的成本。
2.4明確教育成本核算項目
教育成本的核算過程實際上是教育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的過程,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發生的支出種類繁多,凡是與培養教育學生有關的支出應計入教育成本;凡是與培養教育學生無關的支出,如基建支出、學校發生的購置房屋和設備等支出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資產價值。對應計入教育成本的支出,要分清其是否屬于本核算周期。對屬于本核算周期支出,應全部計入本期教育成本;對應由本期負擔而尚未實際支出,應采用預提費用的方式計入本期教育成本,以后實際發生支出時再從預提費用中開支;對已在本期支付而應由以后期間負擔的支出,應作為待攤費用,在以后各受益期間分期攤入成本。
參照《辦法》結合民辦高校的實際,為了便于對成本的計算、分析和控制,我們可將民辦高校教育成本按用途劃分兩類: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1)直接費用。指直接用于教學和學生方面各項費用。直接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相應成本計算對象。主要包括:①學生費用,指高校直接用于學生事務的各種費用。包括學生的獎學金、助學金、困難補助、醫療費、文體活動費、黨團活動費等;②教學費用,指學校為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既包括教學和輔導員費用,如教材及教輔資料費、教學差旅費、師資培訓費、教學和專職學生輔導員的工資及附加費、社會保障繳費、分期攤入的高級人才引進、安家費等,也包括教學業務費用,如院系實驗室的維持費、修繕費以及教學用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專業閱覽室的報刊雜志費等。
(2)間接費用。指間接用于培養學生的費用。間接費用發生時,先在有關賬戶中歸集,期末按一定的標準分配后,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主要包括:①教學輔助費,指學校的圖書館、電教中心、實驗中心、體育中心、環保、保衛等部門為支持教學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各部門人員的工資及工資性津貼、固定資產折舊費及維護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體育維持費、安保費、綠化等費用;②教學管理費,指為教學提供條件、進行教學管理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教輔人員、教學管理人員的工資及工資性津貼、教學管理用品固定資產折舊費及維護修理費、教學管理的辦公費、差旅費等;③行政管理費,指學校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學校的日常行政工作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工資性津貼、招生就業費、行政管理用品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及維護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會議費、業務招待費、交通通訊費、郵電費等。
2.5教育成本核算的具體方法
根據教學活動的特點,在計算教育成本時應分別各院系的標準學生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并對各項費用進行歸類。直接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教育成本、間接費用通過一定賬戶歸集,遵循誰收益誰承擔的原則,采用不同的分配標準計入教育成本。教學管理部門的工資及福利費可按標準學生消耗的教學學時的比例分配;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和修理費可按標準學生消耗的學時比例分配;教學輔助部門的間接費用可借鑒成本會計中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等進行分配,如:圖書期刊可按閱讀時數分配;實驗設備可按標準學生實驗學時比例分配等。
然后編制成本計算單,全面反映各院系、各專業、各類學生的教育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民辦高校進行成本核算還必須重視建立健全各項基礎工作,如:原始記錄收集整理工作、健全的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和存貨盤存制度等。
3教育成本分析評價
明確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構成,可以借鑒企業會計對成本的分析思路,參照《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四》,從構成教育成本的費用和資產的利用方面建立指標對教育成本進行分析和評價:
3.1從計入教育成本的費用方面分析
計算各種費用與標準學生之間的比例,分析費用合理程度,包括:生師比=標準學生/教師總數(教師總數=專任教師數+聘請校外教師數×0.5);生均學生費用=學生費用/標準學生;生均教學費用=教學費用/標準學生;生均教輔費用=教輔費用/標準學生;生均教學管理費用=教學管理費用/標準學生;生均行政管理費用=行政管理費用/標準學生;生均教育成本=學年教育總成本/標準學生(學年教育成本=直接費用+間接費用)。
3.2從資產利用效率方面分析
計算各種資產與標準學生之間的比例,分析資產利用合理程度,包括:生均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全日制在校生;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全日制在校生;生均圖書=圖書總數/標準學生;生均占地面積=占地面積/全日制在校生;生均學生宿舍面積=學生宿舍面積/全日制在校生;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臺數=(教學用計算機臺數/全日制在校生)×100;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全日制在校生)×100;生均年進書量=當年新增圖書量/標準學生(全日制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研究生數+留學生數+預科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進修生數)。新晨
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度是高校成本管理的基礎,通過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實行成本的對象化,運用橫向比較、縱向比較、計劃與實際比較等比較分析方法,找出教育成本中存在的問題,優化高校資源配置,規范支出范圍,改善支出結構,嚴格支出預算管理,從而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辦學效益。
在物質生產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管理的加強,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是遞減的,但為了保證高校教育的質量,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會不斷增加,高校教育成本總體上呈遞增趨勢。高等教育代表社會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配置先進的教學實驗設備和儀器,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是高校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人才的關鍵。因而,對教育成本的控制是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信繼紅.關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J].事業財會,2006(4)
2梅強.關于高校成本核算的會計學思考[J].教育與經濟,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