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形成于個人社會活動中。對大學生來說,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從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的概念及意義入手,對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進行探討。
關鍵詞
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意義;建設
進入21世紀后,社會經濟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伴隨快節奏生活來臨的還有人們或大或小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大學生亦不例外。近年來,高校自殺、殺人事件頻出不窮,從“馬加爵事件”到“藥家鑫事件”再到各種“自殺事件”,不斷地在高校中上演著。究其原因,主要還在于大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因素。教育部從2004年開始,就要求直屬高校對所有大學新生建立動態心理檔案。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及各種悲劇事件的減少,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
一、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概念及其意義
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是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一種記錄,這種記錄基礎為大學生在校動態生活經歷,其分析、記錄的過程是與大學生生理心理特征結合起來的,是一種能夠對大學生一個時期中的心理困惑、挫折、變化等動態過程進行反映的檔案。作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在具體內容上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學生基本信息、心理測評信息和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記錄。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學生本人的一些基本資料,如學生家庭、學習和生活情況等。通過學生的基本信息,可通過這些背景資料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分析。學生心理測評信息主要是對大學生在校期間心理所做的測評記錄,其中除了有學習心理記錄,還包括學生交往、擇業等心理活動的記錄。學生心理咨詢信息主要記錄了學生在接受心理咨詢方面的時間、內容及具體表現,心理輔導記錄主要是學校根據學生心理問題進行的一些輔導與跟蹤記錄[1]33。
對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建立,是對大學生全面的關注。保持學生身心健康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我們對身心健康的認知當前還比較片面,更多時候關注的是生理方面的健康,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健康則有所忽視。其實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甚至比生理健康對大學生的影響更大。對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建立,不僅有利于學校與學生,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社會,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大學生作為國家與社會所需的人才,在國家建設發展中占據著主力軍和接班人的位置,大學生群體心理一旦出現問題,無論對國家還是社會都會造成很大損失。對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進行建設,可以使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掌握,更好地干預和疏導大學生心理問題從而將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從而保證大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促進校園環境的和諧健康,使大學生家庭能夠更加完整和幸福。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通過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將會更加全面,在此基礎上教師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其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學生通過動態心理檔案能夠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針對自己的心理問題能夠及時尋求幫助,在以后的道路中可以使悲劇事件發生率降低,對社會更好地適應[2]78。
二、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對策
1.對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的內容進行確定。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中除了要包括學生的姓名、性別、聯系方式等各種基本情況信息外,還應包括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大學生成長環境主要是其家庭成員的學歷、職業、教育、經濟等情況。動態心理檔案在內容上還需納入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及心理創傷時間;學生參加心理健康普查的測試記錄也是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中應記錄的內容,包括心理測試名稱、版本、結果等;學生接受的各種具體形式交流的心理咨詢的詳細記錄同樣是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中必須反映的內容。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中確定的內容越多,對學生心理特點的反映將會越全面,能夠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參考內容和信息[3]101。
2.通過科學測評,對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基本素材加以搜集。在每年新生入學后,各高校就應開始針對大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普查。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課根據心理自評及問卷形式進行,不過這種測評需要立足高校學生群體特點,對問卷內容進行科學篩選,對適合高校學生心理特點的心理測量表和心理測試系統加以選擇,從而為心理測試的科學有效性提供保障,使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基本素材的搜集更加真實可靠,使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更加權威。在開展心理測評的過程中,高校可以系為單位進行統一組織,測試前則需要測試培養每一位組織測試的輔導員老師,以從人員配備上給測試的順利進行提供更加堅實的保證。測評程序主要為讓學生填測評表,高校對學生的測評表進行統計,形成與學生人格與心理情況的基礎描繪,通過這些搜集來的基本素材對大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建立。認真篩選調查與普查中發現的各種問題,將心理障礙傾向明顯的學生專門分揀出來,根據類別對專卷檔案加以建立。
3.對專業心理咨詢人員培養和引進,對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結果進行分析。高校心理咨詢師與醫生一樣,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高校應認清這一事實,對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加以培養或引進。雖然高校中與大學生生活比較熟悉的為學生輔導員,這部分人在學歷、責任心上也都較強,但相對心理學專業人員來說輔導員在學生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中還是不夠專業,僅僅依靠輔導員來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尤其對于心理已經出現問題的學生。高校可以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有意識地加以引進,也可以從高校中選拔心理教師接受心理方面的專業培訓,只有在專業心理咨詢人員基礎上分析和建立起來的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才更加專業,其對大學生的作用才更加突出。動態心理健康檔案作為一個系統過程,需要在大學生一進入高校就進行,在大學生們參加了心理測評普查收集完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基本素材后,就需要這些專業心理咨詢人員對學生測評的結果進行分析。根據測評結果,針對一些呈現出心理問題的個別學生,心理咨詢人員需指定相應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技術,對這部分大學生采取心理干預,調適學生的心理健康[4]66。
4.形成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并保持動態連續跟蹤記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負責的老師,需立足心理檔案建立原則收集、整體大學生動態心理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之后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嚴格遵循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要求,整理和歸檔各種資料形成檔案。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的建立過程是不斷補充的,學生參加的各種心理健康講座、輔導、咨詢等都需要在心理健康檔案中反映出來,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當保持動態連續的跟蹤記錄[5]40。這是因為,人的心理狀況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是會存在不同差異的,作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大學時期正是其心理健康定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們的心理狀況處于較大的波動中,每個時期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所以高校必須保證每個學期對在校大學生至少進行一次心理測評,并對每個學生實施連續的跟蹤記錄,使大學生心理動態數據保持動態與持續性,使學生每個階段的心理情況都能夠反映在心理健康檔案中。
5.通過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進行建設和管理。在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中,高校也可以借鑒大中型醫院中對電子檔案進行建立的經驗,通過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動態心理檔案進行建設和管理。與醫院的比例相比,其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極為相似的,都是對一個人不同階段的某種狀況的反映,為了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查詢與管理更加方便,高校應對電子檔案的形式加以采用。高校可依托網絡平臺,建立高校通用的心理測評和心理檔案管理平臺。每個高校可在平臺中設立不同的入口,學生通過注冊的賬號與密碼即可登錄平臺系統,經過測試后平臺會將測試結果自動生成,高校心理咨詢師等建立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的人員即可從后臺對學生的心理測評結果進行分析、記錄,不僅能夠使測評和分析的工作量大大減輕,而且能夠對學生進行定期跟蹤記錄,促進每個學生動態心理檔案的簡單生成[6]87。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通過心理健康檔案可提供一個更加方便快捷的系統平臺給學生的自我了解和完善,還可以實現對高校大學生的針對性關系管理,使高校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所以,高校必須提高對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程序與方法認真建立大學生動態心理健康檔案。
參考文獻
[1]李斐.健康大學———如何解決大學生心里健康問題[J].品牌,2011(Z2).
[2]李連暉.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意義性與可利用性[J].山東檔案,2012(2).
[3]王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必要性[J].遼寧經濟技術學院學報,2010(6).
[4]孟玲.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工作的提升[J].蘭臺世界,2013(14).
[5]李向輝.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的問題及倫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9).
[6]馬晗.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構建中的問題及對策[J].辦公室業務,2014(9).
作者:孔帆 單位:遼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