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城市公共事業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下一個世紀,中國城市化和新技術革命是21世紀影響人類的兩件重要的大事。中國的城市化正在牽動著世界神經,對于我們自己來說,城市化的深刻意義不言而喻。城鄉一體化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強宏觀規劃的作用是城市化成敗的關鍵。
(一)強化科學規劃意識,增強做好城市規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科學的規劃是城市發展歷史經驗的總結
《漢書·晁錯傳》中記錄有:古之徙遠方以實廣虛也……然后營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短短幾行字,概括了當時經營邊疆城市規劃建設的原則和過程。從城鎮選址到土地規劃、城市與房屋等等都要善加規劃,作為整體的建設體系進行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遷去的人對他們所居住的新環境感到滿意,有長遠定居的打算,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不乏上述規劃思想。千百年來,正是在這些大小不同的城鎮中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各色城鎮興起,作為載體,孕育了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包括建筑文化的發展,這是中國文化不可忽略的部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西方國家在城市規劃上的得與失,這些經驗教訓都是我們必須要引以為戒的。科學的規劃是對城市科學發展的重要導向。科學的規劃是提高科學化、民主化的程序產生的,是城市發展最重要的政策,在引導城市發展中起著龍頭作用。“規劃好才能保證城市化又好又快的發展,規劃不好不僅影響當代,還會殃及子孫。”堅持規劃的導向作用,維護其權威性,有利于保障城鄉規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作用,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措施。今年1月1日,我國制定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強調了其在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今后城鎮發展建設的根本依據。要切實增強規劃的嚴肅性,立足于“今天的規劃要為明天的發展負責任”的責任意識,對城鎮建設規劃力求科學,一旦經過程序制定下來就不應再被隨意改變,即使要改也要經過法定程序,由政府、專家、公眾共同參與,嚴格程序、監督實施。
(二)加強對規劃的正確理解,用科學的規劃加快城市建設城市規劃要貫徹統籌兼顧的思想
統籌兼顧是城市規劃的最本質的內核,是城市規劃的精髓。國家公布施行《城鄉規劃法》,正是統籌城鄉發展思想的體現。制定城市規劃要統籌兼顧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城市與鄉村、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促進城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城鄉規劃的一體化,有助于引導城鄉建設的一體化。同時能夠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城市發展的支撐和擴散,使各方都能統籌協調發展。
城市規劃要突出人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空間和發展條件,有利于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我們建設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城市規劃的根本原則。制定和協調城市規劃是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公平,保持穩定的一個重要手段,要充分考慮城市全體居民的需要。要把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作為城市文化的關注點。在當前的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進入城市,第一需要就是要有就業、發展的機會,編制規劃就要首先把完善就業功能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城市留出空間。同時,要充分考慮城市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的設施建設,把塑造城市形象和便民利民結合起來,注意營造優美的人居環境,體現對自然的保護和人的深度關懷,提高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舒適感。
城市規劃要突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實現城市的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在城市規劃中體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首先要注意完善城市的功能。功能完善是城市品質的重要內涵,在規劃中要注意城市的生產功能、消費功能、就業功能和服務功能的全面配套,使城市產業的發展與提高居民生活的質量相適應。其次,要根據城市的資源稟賦來規劃城市發展。城市規劃要根據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充分考慮城市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合理的確定城市人口規模和建設用地的規模,明確劃定禁止建設、限制建設、適宜建設的范圍,防止盲目擴大城市規模。充分發揮規劃的調控和引導作用,集聚積累發展要素,配置各類發展資源,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強公共事業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
(一)要將加快公共事業發展
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公共事業建設必須把規劃放在首位,制定高質量的規劃是決定公共事業建設成效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城鄉統籌為原則,從快速城市化和區域發展的總體上考量、制定、調整和完善公共事業發展規劃。在制定、調整和完善具體規劃時,堅持打破城鄉分割、村與村分割的局面,在道路、交通、水系、污水處理等城市公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上,以新市鎮為中心進行謀劃;同時注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規劃發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搞好農村養老和城鎮養老保障政策的銜接。充分考慮城市發展擴建、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城鄉銜接以及村落整體搬遷、村落撤并等諸多因素,防止由于規劃不科學而導致的重復建設、投資浪費等問題的出現。
(二)加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事業管理制度
合理劃分政府與市場的責任,形成以政府為主導,政府、社會和市場多主體參與、協同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事業服務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發揮政府在公共事業產品供給中的主導性作用。把加強公共事業服務和管理作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強化政府提供公共事業服務、促進社會平等、保障社會安全的職能。另一方面,要為社會和市場組織參與公共產品供給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吸引民間資金和社會資本以各種形式進入公共事業,滿足群眾對公共產品和服務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如在城市大型公用設施建設上可采取BOT等形式,有的公用設施也可由國家投入,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制定有關政策支持民間興辦農村高中和幼兒園,允許合作經營鄉鎮衛生院,鼓勵社會、個人投資興辦醫院和醫療診所,引導社會力量投資文化建設;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制定和完善企業、團體和個人捐贈公用事業的政策,為加快公共事業發展籌集資金、設備,吸收志愿人員。但不論什么方式,政府都是公共事業管理的主要主體,這是由政府代表國家行使的公共權力決定的;民眾是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主體,只有民眾的廣泛參與,公共事業管理才能真正實現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因此,政府一定要發揮好監管作用,充分運用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后監督管理等管理手段,以及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統
一、公開、公平、公正的現代公共事業服務體制。
(三)強化基層的作用
合理劃分各級公共產品的供給責任,適當減輕區、縣級政府提供義務教育、城鄉衛生醫療、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務的財政責任,相應增強區、縣以上政府的財政責任。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在發展公共事業中的作用。隨著鄉鎮財政收入的不斷增長,鄉鎮政府也要增加對本區域范圍內公共事業的投入,同時充分調動村和社區的積極性,發展社區內的公共事業,協助上級部門搞好本社區的公共事業發展和管理。
三、制定有力措施,進一步解決好快速城市化中的問題
(一)加快建設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特色城鎮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戰略,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城鎮建設格局按照濱海新區的定位要求,堅持規劃建設的高起點、高標準和高水平原則,從兩方面入手,不斷完善科學規劃城鎮建設體系。一是制定好區域城市規劃。結合天津市城市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與濱海新區融為一體的規劃思路。增強制定規劃的前瞻性,按照法規、按照科學規劃的程序辦事,堅決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到“一張藍圖管到底”,防止一任領導一任規劃的現象。二是合理布局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結合天津市城市發展大格局,按照天津市城市發展目標———環城四區2010年力爭基本實現城市化的要求,積極盤活土地資產,推進“宅基地換房”建設的實施;以重點工程帶動城鎮建設,強化產業支撐。加快規劃實施華明新市鎮組團、軍糧城新市鎮組團、新立組團、大畢莊組團建設。力爭到2010年,區域內114個自然村中絕大部分村都要實現遷村并點,進入新市鎮,成為全市城市化進程最快地區之一。
(二)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互補發展
我們的城市化發展思路是積極實施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良性互動。一是在規劃四個新市鎮組團的同時,按照規劃的市鎮面積和人口,因地制宜規劃了與之相配套的經濟功能區,努力建設“高效益、低能耗、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區,大力發展新經濟產業,作為新市鎮發展的經濟基礎,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增收問題。二是制定了為失地農民建設經營性用房的相關政策,他們可以選擇30平方米的小戶型和15平方米的商業用房,由區政府統一建設,歸農民所有,用城市化的手段促進經濟發展,達到農民增收的目的,持續提高生活水平。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最終形成農、工、貿一體化,具有一定規模而相對獨立、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新晨
(三)提高人口素質和公共事業服務水平
人是城市的主體,是城市化的出發點和歸宿。人的城市化,關鍵是人的現代化。我們不僅要加快農民進城,變農業人口為非農業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培訓就業以及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口綜合素質,使村民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市民。一個地區的文化水平高低影響這一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影響城市化發展的進程。加強對農村人口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注重對城市化主體人的素質的提高,是城市化進程中需要長期重視和亟需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使群眾充分享受到城市化建設的成果,進而自覺參與、支持城市化建設,也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東麗區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公共事業發展水平,我們要實施以基礎設施為主要內容的“先導工程”,加強公路網絡建設,建成功能結構合理、設施較為完善、具有較高服務水準的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提高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加強環保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并對區域內河道水系進行治理。實施社會事業“提升工程”,結合中心城區改造,在張貴莊中心城區高標準地新建、改造提升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社區服務、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對外形象。在每個新市鎮新建一批符合城市標準要求、功能完善的學校、衛生院、文化站、健身廣場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對上與中心城區各項功能相適應互影響,對下帶動各小區文教衛體服務站點的發展。
(四)推進生態人居建設
“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努力建設優美舒適、協調和諧的人居體系。使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綠色生態指標滿足城市化發展的需要,是現代城鎮建設所必須遵循的。在東麗城市化進程中,我們一定要強化生態建設。一是搞好綠化工程,努力形成“一線、一區、四縱、七橫”覆蓋全區的生態林帶。二是實施水面空氣凈化工程,把東麗湖和二級河道作為水面凈化的重點采取先進技術和環境監控措施不斷提高水質;把海河下游工業區作為空氣凈化的重點,嚴格控制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三是加強環境建設管理,以建立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加大力度進行環境污染整治,重點治理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構建城市建設生態保障。四是創造生態人居環境,以新市鎮為生態人居建設重點,對居住區進行生態景觀設計,使用安全、節能、可循環利用的綠色材料,推廣低能耗住宅,回用再生水,分類處理垃圾,構建舒適、健康、安全、優美的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