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傳媒參與危機治理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在信息和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危機無時無刻不伴隨著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那些突發、大范圍的公共危機事件對經濟、社會和人們的心理不容忽視的沖擊,它們威脅到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引起社會的恐慌。回顧這些年我們國家發生的突發事件:98年的特大洪澇、03年的非典、05年的禽流感、以及2008年的雪災、汶川大地震,一場場災難到現在還歷歷在目。這一切的公共危機事件都是政府、公眾、媒體等諸多方面都必須面對的。這一件件的公共危機不僅考驗著政府的應變能力,同樣也對各大媒體提出了挑戰。在危機時刻新聞媒體作為危機管理組織的主要合作對象之一,及時告知社會公眾真實的信息,對社會輿論的形成、發展起著巨大作用,同時對公共危機的緩解和政府危機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公共危機管理的目的就是從安定社會秩序、防范危機進一步的擴張以及引起人們不必要的恐慌的角度,利用新聞媒體的積極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媒體溝通環境,從而很好的解決公共危機和減少危機所帶來的損失。
二、媒體及公共危機的界定
1·公共危機。即由于自然災害或者社會機制在運行過程中失靈而引發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機事件。公共性危機根本在于其公共性,其中當事人是一定區域內的危機侵害的所有公民。公共性危機涉及的范圍很廣,極易引起社會的普遍恐慌。因此,能否很好的處理好這些公共危機,直接決定了政府執政能力好壞。所謂公共危機管理則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過程,政府針對潛在的或者當前的危機,在危機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動,以期有效地預防、處理和消弭危機。
2·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通過承載和傳播大量的信息,以達到來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人們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目的。媒體是由信號、聲音、文字、圖像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容組合而成的面對大眾的傳播信息的媒介。媒體的內容則應該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按照市場的實際需求不斷更新,確保其完整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電視、廣播、報紙、雜志。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以傳統媒體為基礎但又與傳統媒體有著質的差別的新媒體,例如:互聯網、手機、電子雜志等。
三、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媒體應對
(1)公共危機事件中政府與媒體的關系。在危機狀態下,政府與媒體都是公共危機事件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它們之間應該是一個對信息資源控制和占有的良性互動關系。首先,政府和媒體是合作而非對抗的關系。當危機發生時,政府與媒體是關系緊密團結奮戰的良好合作伙伴。它們目的是一致的,即盡快消除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其次是限制而非控制的關系。當前,媒體的角色作用已經從官方代言向公眾代言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媒體現在更多地成為了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橋梁,承擔起監督政府、制約政府行為的職責。政府應當充分尊重媒體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的特點,盡量避免干涉媒體,甚至可以適度授權,使媒體能決定報道的內容和深度,使之更好的發揮公眾代言的作用。最后是被監督與監督的關系。在現念中,媒體現在更多地成為了政府與公眾溝通的代言人,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公共危機事件涉及廣大公眾的利益,政府應積極回應媒體和公眾所關心的問題,以配合媒體的輿論監督權。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主動回應媒體,適度監督媒體做好危機事件的新聞報道工作,使之為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起到正面的作用。
(2)公共危機狀態下的媒體運用原則。公共危機狀態下,人們在第一時間通過媒體接受政府信息,人們可以得到這么幾個方面的內容:政府已經啟動危機處理的應急預案,政府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危機事態正在得到控制。在危機事件中,政府應當充分意識到媒體的積極作用,并引導其發揮正面作用。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過適當的溝通,影響媒體的立場,間接地為媒體設置議程。就中國現實的媒體環境而言,危機發生后的媒體選擇至關重要。這決定著危機管理組織在危機中的傳播行為是否有效。在危機發生時媒體的選擇與管理也至關重要,權威媒體與其他媒體相結合,使之步調一致,是人們全方位的了解事態的發展。再就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結合,結合不同媒體的特點,取長補短,使之信息傳播的更加廣泛和準確。
四、結語
總之,公共危機管理需要政府、媒體和公眾共同協力去面對和應對的問題,而作為其中一個重要參與者的媒體,其影響力不可估量。作為危機管理的決策者的政府部門,在危機管理過程中應當主動尋求媒體的合作,結合不同媒體的特點,充分調動媒體的積極性,發揮其輿論導向作用。